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郭志媛

个人简介

代表性著作(包括独著、合著、译著及教材) 1.《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中国经验:以刑事司法改革试点项目为蓝本的考察》(中英文),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3.《刑事证明论》,合著,卞建林、熊秋红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4.《美国刑事诉讼法》,译著,卞建林、沙丽金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5.《一个案例,两种制度:美德刑事司法比较》,译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6月 6.《试点与改革:完善司法制度实证研究方法》,合著※译著,合著者:吉姆·帕森斯,梅根·高登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7.《刑事正当程序研究——法理与案例》,合著,卞建林、吴宏耀等,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9月 8.《传媒与司法》,合著,卞建林、焦宏昌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9.《中国刑事司法改革探索——以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为参照》,合著,卞建林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10.《刑事再审程序与人权保障》,参著,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11.《审判公正问题研究》,参著,陈光中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12.《辩诉交易的胜利——美国辩诉交易史》,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 13.《争鸣与思辨:刑事诉讼模式经典论文选译》,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14.《禁止双重危险:历史沿革与法律规定》,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15.《瑞士刑事诉讼法典》,译著,检察出版社2016年 16.陈光中主编:《证据法学》(第三版),参编,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17.卞建林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8.陈光中主编:《证据法学》(修订版),参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19.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第三版),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20.卞建林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1.陈光中主编:《证据法学》,参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22.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第二版),参编,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10月版 23.孙维萍主编《证据法学》,参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24.卞建林主编:“新世纪法学创新教材大系”《刑事诉讼法学》,参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5.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参编,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12月第一版 主要科研项目 1.中国的刑事简易程序实证研究,国际合作项目,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 2.试点与改革之关系研究,外资项目,2005年8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 3.中国的普通程序简化审实证研究,国际合作项目,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 4.司法改革方法论研究——以刑事诉讼法学为视角,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 5.司法鉴定的程序规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科项目,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 6.中国经验:刑事司法改革试点项目实证考察,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2 008年10月—2011年9月 7. 2010年6月—2011年6月,主持重罪案件中精神病人之程序保障实证研究项目,美国律师协会法治项目资助。 8. 2012年6月—2013年9月,主持刑事有效辩护实证研究项目,美国律师协会法治项目资助 9. 2012年10月—2014年3月,共同主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情况实证研究项目,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 10. 2013年6月—2015年1月,主持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实施之实证研究项目,美国耶鲁大学中国法中心资助 11.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共同主持刑事证人出庭作证试点项目,福特基金会资助。 获奖情况 2006年10月,《刑事证明理论》(参著)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主要学术交流情况(包括学术会议、讲座、进修) 访学进修 1.2019年2月,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意大利贝拉吉奥中心”访问学者 2.2018年6月,维也纳大学,刑法与犯罪学系,客座教授 3.2017年10月,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洗冤培训项目访问学者 4.2017年9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法学院,访学学者 5.2015-2016年度,中美富布赖特高访学者,斯坦福大学法学院 6.2015年3-4月,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7.2014年1月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兼职教授 8.2011年春季学期,香港大学法律系Sohmen访问学者 9.2009-至今,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兼职高级研究员 10. 2008-2009,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光华访问学者 11. 2003.11- 2004.1,维拉司法研究所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员 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及讲座) 1.受邀演讲人:“走向高效的制度:中国刑事司法改革近况”,奥地利维也纳大学,2018年6月28日。 2.受邀演讲人:“中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西班牙庞贝·法布拉大学,2018年2月16日。 3.受邀演讲人:“中国刑事司法改革最新动态及证人出庭问题”,印度阿米提大学法学院,2018年1月31日。 4.受邀培训师:“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第二届南亚法律论坛,昆明,2018年1月17日。 5.受邀演讲人:“中国刑事司法导论,近期改革及法学教育方法”,德国特里尔大学,2017年12月18日。 6.小组发言人:“中国刑事法庭中的证人出庭作证:改革与挑战”,中国司法改革与刑事诉讼国际研讨会,德国科隆大学,2017年15-16 7.受邀演讲人:“国际公约视野下的中国刑事司法改革近况”,德国科隆大学,2017年12月14日。 8.受邀演讲人:“中国刑事司法改革最新进展”,纽约大学法学院,2017年10月26日。 9.受邀演讲人:“中国排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改革与挑战”,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2017年10月25日。 10.受邀演讲人:“刑事诉讼视角下的中国法律职业及其挑战”,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法学院,2017年9月11日。 11.受邀演讲人:“中国排除非法证据的改革与挑战”,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法学院,2017年9月6日。 12.小组发言人:“中国对精神病犯罪人的对策之历史沿革”,第35届“法律与精神健康”国际大会,捷克布拉格,2017年7月14日。 13.受邀演讲人:“国际公约视野下的中国最新刑事司法改革”,印度国际法协会,印度,2017年3月30日。 14.受邀演讲人:“中国的网络安全法与刑事司法改革”,G D Goenka,印度,2017年3月30日。 15.受邀演讲人:“中国刑事司法制度导论”,“中国刑事司法改革与法律教育”,阿米提大学法学院,印度,2017年3月27日。 16.受邀演讲人:“中国刑事司法制度”,南亚论坛,云南大学,2016年12月27日。 17.会议发言人:“精神病死刑犯的权利保障国际研讨会”,康奈尔法学院,2016年12月15日 18.受邀演讲人:“中国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纽约大学法学院,2016年12月14日 19.受邀演讲人:“中国反酷刑运动:法律改革所面临的挑战”,斯坦福大学,2016年4月28日 20.受邀演讲人:“中国非法自白之排除的实施与挑战”,康奈尔法学院,2016年4月13日 21.受邀演讲人:“中国非法自白之排除的实施与挑战”,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中心,2016年4月8日 22.受邀演讲人:“中国非法自白之排除的实施与挑战”,美国东北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16年4月7日 23.受邀演讲人:“中国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保障”,哈佛大学法学院,2016年4月6日 24.受邀演讲人:“中国刑事诉讼改革的进步与局限”,马萨诸塞州大学,2016年4月5日 25.受邀演讲人:“中国非法自白之排除的实施与挑战”,“中国刑事诉讼法改革重点问题”,美国新英格兰法学院,2016年4月4日 26.受邀演讲人:“中国非法自白之排除的实施与挑战”,加州大学黑斯廷斯法学院,2016年2月29日 27.受邀演讲人:“中国刑事诉讼法改革新发展”,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2016年2月17日 28.受邀演讲人:“中国非法自白之排除的实施与挑战”,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法学院,2016年2月11日 29.受邀演讲人:“中国非法自白之排除的实施与挑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2016年2月10日 30.受邀演讲人:“中国非法自白之排除的实施与挑战”,美国律师协会华盛顿特区办公室,2015年11月6日 31.受邀演讲人:“中国非法自白之排除的实施与挑战”,美国纽约市大学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2015年11月4日 32.受邀演讲人:“中国的反酷刑改革与非法自白之排除”,纽约大学法学院,2015年11月2日 33.受邀演讲人:“中国的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纽约大学法学院,2015年11月2日 34.受邀发言人:“精神病死刑犯权利保障国家研讨会”,康奈尔大学法学院,2015年8月19日 35.受邀重点发言人及主持人:“非法自白之排除:比较法视角”,第五届证据法与法庭科学国际研讨会,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2015年7月20-23日 36.小组发言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治疗”,2015年美国国际法学会年会,2015年4月8-11日,美国华盛顿特区 37.特邀演讲人:“中国大陆的非法自白排除:实证法视角”,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2015年4月28日 38.受邀发言人:“中国强制医疗程序的实施”,第五届中国刑事司法英语研讨会,2015年2月,北京 39.受邀发言人:“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实证视角”,第四届中国刑事司法英语研讨会,2014年3月28日,北京 40.受邀会议发言人:“当代中国强制剥夺精神病人自由的制度”,中国羁押制度国际研讨会,2013年11月13-15日,澳大利亚堪培拉 41.受邀发言人:“中国刑事案件中的有效辩护:实证视角”,第三届中国刑事司法英语研讨会,2013年9月5日,北京 42.受邀发言人:“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精神障碍者的法律规定与司法解释”,第二届中国刑事司法英语研讨会,2013年2月28,北京 43.受邀会议发言人:“刑事诉讼、法律改革与社会稳定”,中国的社会稳定与法律国际研讨会,2012年11月8-9日,澳大利亚堪培拉 44.受邀会议发言人:“实证研究方法在刑事司法改革中的应用及未来的技术支持需求”,中美实证研究方法年会:评估方法的探索,2012年10月15-16日,美国洛杉矶 45.受邀发言人:“新刑事诉讼法重点问题点评”,首次中国刑事司法英语研讨会,2012年3月,北京 46.受邀演讲人:“中国刑事司法的最新发展”,2012年2月16日,青山学院大学,日本东京 47.受邀演讲人:“中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2012年2月9日,白鸥大学,日本 48.受邀发言人:“中国大陆精神病鉴定与刑事司法制度的互动:实证视角”,第二届东亚法与社会大会,2011年9月30日-10月1日,韩国首尔 49.受邀演讲人:“中国刑事诉讼法修改重点问题”,2011年9月,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 50.受邀演讲人:“中国刑事精神卫生法改革与刑事诉讼法修改”,美国律师协会公开论坛,2011年9月17日,美国华盛顿特区 51.受邀演讲人:“中国刑事诉讼法改革”,2011年9月,美国纽约 52.受邀演讲人:“中国大陆刑事诉讼中精神障碍者的权利保障:国际标准与程序保障”,权利讲座论坛,2011年5月23日,中国香港 53.受邀会议发言人:“谁有权启动精神病鉴定程序:实证视角”,中国刑事司法比较法研究国际研讨会,2011年5月6-8日,中国香港 54.受邀会议发言人:“精神正常还是精神异常:当精神障碍者涉入刑事司法制度”,“21世纪身份的认同、政策与包容:多元社会确保多样性”研讨会,2011年4月28-29日,中国香港 55.受邀演讲人:“中国刑事司法体系中对精神病人的权利保护”,2011年4月6日,中国香港 56.受邀会议发言人:“接近看得见的正义:中国死刑案件精神病鉴定的程序保障”,首届东亚法与社会大会,2010年2月5-6日,中国香港 57.受邀演讲人:“中国死刑案件中精神病鉴定的程序保障”,2009年9月10日,美国加州大学黑斯廷斯法学院 58.受邀评论人:刑事司法与实证理论:中国学者对实证方法的应用,2009年4月15-22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管理学院 59.受邀演讲人:“中国死刑案件中的精神病鉴定”,2009年4月10日,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中心 60.受邀演讲人:“中国的死刑案件与精神病鉴定”,2009年3月30日,美国本杰明·N·卡多佐法学院 61.受邀演讲人:“中国死刑案件中的精神病鉴定”,2009年3月19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 62.受邀研讨会发言人:“行政处罚:中国大陆劳动教养制度与台湾的技术培训所”,2008年11月,纽约大学法学院年度Gelatt对话 63.受邀评论人:“实证研究在刑事政策改革中的作用”,资深学者研讨会,2008年10月5-7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管理学院 64.受邀会议发言人:“中国的刑事诉讼法改革”,比较刑事诉讼国际研讨会,2005年2月10-12日,美国纽约 英文授课 1.中国刑事司法与最新改革(2018年6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学院) 2.中国刑事法律制度讲座(2018年2月,西班牙巴塞罗那庞贝·法布拉大学法学院) 3.中国刑事司法制度与改革(2018年1月,印度G D Goenka大学法学院) 4.比较证据法(2015年5月,与加拿大斯图尔特教授共同讲授) 5.中国刑事诉讼法( 2011年9月,纽约大学法学院,与孔杰荣教授共同讲授) 6.比较刑事司法(2009年9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学院,与菲尼教授共同讲授) 7.中国对国际法的态度(2009年春季学期,纽约大学法学院,与孔杰荣教授共同讲授其中涉及刑事司法部分) 8.中国的法与社会(2008年秋季学期,纽约大学法学院,与孔杰荣教授共同讲授其中涉及刑事司法部分)

研究领域

刑诉法学、证据法学、比较司法制度、国际人权法、精神卫生法、法与社会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Guo Zhiyuan & Floyd Feeney, “Chinese New Mental Health Laws”, Washington University Global Studies Law Review, (forthcoming) 2. Guo Zhiyuan, “Rights Protection for Persons with Mental Illness in China: A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Perspective”, Hong Kong Law Journal (Volume 48, Part 1, 2018) 3. Guo Zhiyuan, “Sane or Insane: When the Mentally Disabled Become Involved in the Justice System of China”, Am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Vol. 1, 2017) 4. Guo Zhiyuan, “The First Step of Long March: Implementing Exclusionary Rules in China”, Asia and Pacific Law Review (2017). 5. Guo Zhiyuan, “Exclusion of Illegally Obtained Confessions in China: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idence & Proof, 2017 Vol.21(1-2), 30-51. 6.郭志媛: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界定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侦查讯问方法的改革,《证据科学》2015年第6期 7. Guo Zhiyuan, “Deprivation of Liberty against One’s Will in Mental Health Institut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English)”, in Elissa Nessosi et al (eds)Legal Reforms and Deprivation of Liber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Routledge Publishing, 2016. 8.卞建林、郭志媛:健全统一、规范、公正的司法鉴定制度,《中国司法鉴定》2015年第3期 9.郭志媛、焦语晨:律师伦理问题的规范与反思:以律师惩戒程序为视角,《中国司法》,2015年第1期 10.陈光中、郭志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问题研究,《法学杂志》,2014年第9期 11. Guo Zhiyuan, “Criminal procedure, law reform and stability” (in English), The Politics of Law and Stability in China (2014),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UK. 12. Guo Zhiyuan, “Who should be entitled to initiate a mental examination process?An empirical perspective”(in English),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Criminal Justice in China(2013),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UK. 13.郭志媛:刑事诉讼中精神病鉴定的程序保障实证调研报告,《证据科学》2012年第6期。 14.郭志媛:酷刑预防机制的完善与新刑事诉讼法,《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年秋季号。 15.郭志媛:死刑案件精神病鉴定的程序保障:立法缺失与完善建议--兼评新《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9期 16.郭志媛:刑事诉讼中精神病鉴定启动程序改革的实证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17.郭志媛:实证方法在检验司法改革效果中的运用——米兰达判决效果之实证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3期 18.郭志媛:非法证据如何证明?——兼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第5期 19. Guo Zhiyuan, “Approaching Visible Justice: Procedural Safeguards for Mental Examinations in China’s Capital Cases”(in English), Hastings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Review, 2010 Winter Issue. 20.郭志媛等:《传闻证据规则变革评述——兼谈对我国确立传闻证据规则的启示与借鉴》,《证据科学》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9期全文转载) 21.卞建林、郭志媛:《证明责任:以诉讼模式为视角》,《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2.郭志媛:《司法鉴定程序立法的衔接与配套》,《中国司法》2007年第10期 23.郭志媛:《问题与对策:“普通程序简化审”改革的实证分析》,《司法》第二辑《司法程序的实证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8月版 24.郭志媛:《实证研究和法律改革:英国经验》(译文),《司法》第二辑《司法程序的实证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8月版 25.郭志媛:《刑事司法改革: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译文),《司法》第二辑《司法程序的实证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8月版 26.郭志媛:《刑事证明理念的质疑与重构》,《美中法律评论》2007年第四卷(2007年7月) 27.郭志媛:《“简化审”的缺陷与改革进路:以实证研究为视角》,《中国律师与法学家》2007年第三卷(2007年5月) 28.《迈向理性刑事诉讼法学》,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2期,2007年4月 29.《鉴定机构性质辨析》,载《中国司法鉴定》2007年第2期,2007年4月 30.《对抗与合作:我国刑事诉讼法改革的模式定位》,载《中国司法》2006年第12期,2006年12月 31.《简易程序实证调研报告》,载《诉讼法学研究》第十一卷,2006年6月 32.《比较刑事诉讼法国际研讨会综述》,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2006年6月 33.《西班牙法院体系与刑事再审制度考察报告》载《21世纪域外刑事诉讼立法最新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005年1月 34.《规范司法鉴定程序之立法势在必行》,载《中国司法鉴定》2005年第4期,2005年8月 35.《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司法鉴定管理的影响》,载《中国司法鉴定》2004年第3期,2004年6月 36.《司法鉴定的基本属性与制度定位》,载《中国司法鉴定》2003年第4期,2003年8月 37.《传媒与司法的辨证关系》,载《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3期,2003年6月 38. Zhiyuan Guo, Death Penalty in China: Policy, Practice and Reform,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Review Vol.27. Issue 1, March 2017.

学术兼职

1.刑事诉讼法研究会理事 2.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理事 3.中国法学研究会会员 4.国际刑法协会会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