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于文轩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ž 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攻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ž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攻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ž 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攻读贸易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ž 2016年6月至今,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 ž 2014年12月至今,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 ž 2014年9月至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ž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美国联邦环境保护署华盛顿总部和美国佛蒙特法学院,访问学者。 ž 2009年7月至2014年8月,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ž 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国家能源局政策法规司(借调),法律专家。 ž 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学术论文 在《中国法学》(英文版)、《现代法学》、《法商研究》、《清华法学》、《中州学刊》、《当代法学》、《法学论坛》、Environmental Law (Lewis & Clark Law School)、Vermo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Berkshire Encyclopedia of Sustainability (Vol. 7)、《环境保护》、《检察日报》、《中国环境报》等学术期刊和重要报纸发表学术论文97篇。(部分论文详见附录三) 学术论著 独著论著4部,副主编著作4部,合著论著12部,翻译论著1部。(部分论著详见附录二) 课题研究 主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教育部、司法部、环境保护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委托的课题研究30项。(部分课题详见附录一) 学术奖励 ž 2013年10月,专著《生物多样性政策与立法研究》获中国法学会首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三等奖。 ž 2012年12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ž 2011年10月,专著《生物安全立法研究》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励青环境法学奖”一等奖。 ž 2010年12月,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青年科技奖”。 ž 2009年9月,博士学位论文《生物安全立法研究》被评为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ž 2008年12月,与王灿发教授合著论著《生物安全国际法导论》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科优秀奖” 一等奖。 ž 2008年11月,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 附录二:于文轩出版的主要论著 1. 于文轩:《中国能源法制导论——以应对气候变化为背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 于文轩:《石油天然气法研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背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 于文轩:《生物多样性政策与立法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 4. 于文轩:《生物安全立法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 于文轩主编:《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第2辑):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法制保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6. 于文轩主编:《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第1辑):生态文明语境下的环境资源法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 7. 王灿发,于文轩:《生物安全国际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 王灿发主编,于文轩副主编:《身边的法律顾问:污染受害与救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 王灿发主编,于文轩副主编:《北京市地方环境法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 薛达元主编,卢宝荣、薛堃、于文轩副主编:《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 王灿发、常纪文主编:《环境法案例教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于文轩参编。 12. 清华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课题组编著:《中国能源法(草案)专家建议稿与说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于文轩参编。 13. 徐海根等主编:《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于文轩参编。 14. 王灿发主编:《环境与自然资源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于文轩参编。 15. 孙佑海主编:《中国环境法》,日本神钢リサーチ株式会社2006年版,于文轩参编。 附录三:于文轩主持的主要课题研究 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能源效率推进法律机制研究”(2016)。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效率管理法律机制研究”(2015)。 3. 教育部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面向低碳经济的能源立法研究”(2010)。 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油产业法律规制研究”(2010)。 5.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法律规制研究”(2015)。 6.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国际经验完善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研究”(2014)。 7. 司法部委托: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面向低碳经济的可再生能源法制研究”(2013)。 8. 环境保护部委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行政处罚的衔接研究(2016)。 9. 环境保护部委托:我国生物遗传资源专门立法研究(2015)。 10. 环境保护部委托:陆海统筹的环境应急管理职责与制度研究(2014)。 11. 环境保护部委托:国家环境教育立法和重庆环境教育立法推动项目(2014)。 12. 环境保护部委托:完善环境法庭的法律机制与实践研究(2013)。 13. 环境保护部委托:我国环境监察法规体系评估与完善(2011)。 14. 环境保护部委托: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研究(2011)。 1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委托:中国生物多样性领域政策法律体系评估研究(2007)。 16. 水利部委托:水事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政策要点研究(2015)。 17. 国家林业局委托:中国西北六省区土地退化防治立法研究(2008)。 1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委托:石油天然气中游产业立法研究(2008)。 1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委托:石油天然气立法研究(2007)。 20.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生物安全立法研究(2006)。 21. 中国政法大学新入校青年教师科研启动资助计划资助项目“中国能源安全法治研究”(2012)。 22. 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面向低碳经济的石油天然气立法研究”(2011)。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于文轩:“美国水污染损害评估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2. 于文轩:“论我国环境应急法律制度之完善路径”,载孙佑海主编:《北洋法学评论》,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7年版。 3. 于文轩:“灰霾治理的环境法制之维”,载《世界环境》2016年第6期。 4. 于文轩:“典型国家能源节约法制及其借鉴意义——以应对气候变化为背景”,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5. 于文轩:“论我国石油储备法律机制之构建”,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6. 于文轩:“我国环境监察立法的问题与完善”,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年第2期。 7. 于文轩:“环境健康损害赔偿:美国的实践及其借鉴意义”,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8. 于文轩:“国外环境保护立法经验借鉴”,载《环境保护》2013年第16期。 9. 于文轩:“设立气候资源所有权不利于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10. 于文轩:“美国能源安全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11. 于文轩:“自然资源物权:政策倾向与调整手段”,载《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2. 于文轩:“环境法的价值追求与个性表达”,载徐祥民主编:《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第七卷)》,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3. 于文轩:“我国综合性石油天然气立法初探”,载肖国兴、叶荣泗主编:《中国能源法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2010年8月版。 14. 于文轩:“石油天然气法基本原则探析——以应对气候变化为背景”,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中国环境法治2009年卷(上)》,法律出版社2010年3月版。 15. 于文轩:“环境行政处罚:规则完善与困境破解”,载《环境保护》2010年第6期。 16. 于文轩:“论生物安全法的风险预防原则”,载薛达元主编:《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7. 于文轩:“生物多样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观点和中国应对”,载徐祥民主编:《中国环境资源法学评论(2008年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版。 18. 于文轩:“环境损害赔偿无过错责任原则及其与相关机制的协调”,《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19. 于文轩:“生物安全法的秩序价值探析”,载《中国环境法治2008年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版。 20. 于文轩:“生物安全法之效率价值探析”,载《清华法学》2009年第3期。 21. 于文轩,王灿发:“我国环境法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探索”,载《当代法学》2009年第2期。 22. 王灿发,于文轩:“论我国环境法学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载《当代法学》2008年第6期。 23. 于文轩:“中国动物遗传资源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载常纪文、Paul Littlefair主编:《动物福利法治:焦点与难点》,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4. 于文轩:“生物安全法之正义价值探析——以罗尔斯正义理论为视角”,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25. 于文轩,沈晓悦,陈赛:“保障与监督:改进环境执法工作的必经之途”,载《环境保护》2008年第2A期。 26. 于文轩:“生物安全损害赔偿国际立法研究”,载《环境保护》2007年第7A期 。 27. 于文轩:“物权法相邻关系制度之环境保护功能分析”,载《研究生法学》2007年第3期。 28. 王灿发,于文轩,李丹,李俊红:“我国环境立法的困境与出路——以松花江污染事件为视角”,载《中州学刊》2007年第1期。 29. 于文轩:“论环境损害赔偿专门立法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5期。 30. 王灿发,于文轩:“‘圆明园铺膜事件’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拷问”,载《中州学刊》2005年第5期。 31. 赵红梅,于文轩:“环境权的法理念解析与法技术构造”,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 32. 王灿发,于文轩:“论生物安全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4期。

学术兼职

ž 2017年8月至今,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žž 2017年6月至今,北京市生态法治研究会副会长。 žž 2008年12月至今,历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