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洪祥

个人简介

王洪祥,1939年出生,江苏徐州人,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曾任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主编《中国新闻史》、《中国现代新闻史》等高等院校教材,发表论文多篇,其中《马可波罗传播的新疆新闻》等文响誉海内外。 “……小鸟,小鸟,我的小鸟,快飞在我的肩头展翅冲云霄。”我打着节拍小声跟唱着,那缕缕花白,丝丝颤音,扯得我的心酸酸的、暖暖的,与其说我在聆听一位花甲老人的精彩演绎,不如说我在见证着一代师魂的燃烧。 他是一位平凡而卓越的老人,有着平凡却坎坷的轨迹,有着普通老人的慈祥与从容,却有他人少有的矍铄与睿智。对待生活,他积极达观;对待工作,他任劳任怨;对待功名,他淡泊宁静。他就是这样一位集长者、师者、智者于一身的年过六旬的老人。 已近古稀的他,本该尽享天伦之乐,但多年的教学,已使他养成了牵挂学生的习惯。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考研、求职外,对学生生活中切实的困难更是尽心竭力地提供帮助。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学父亲去世,母亲又身单力薄,他一听说就拿出1000元钱资助,且许诺供他到毕业。如今该同学已顺利毕业并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位同学联系实习,没有找到接收单位,回来时钱又被偷,他便将手头仅有的200元给她,随后又安排她到报社实习。也有的同学求职困难,他便四处打探信息,一听到某报社要人就连夜打电话通知学生,最终求职成功。面对别人的交口称赞,他感慨良深:“我是从受苦的年代走过来的,我只想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孩子们能完成奥运圣火的接力,切实地为社会尽一份心,尽一份力。” “时代赋予你们更好的条件,你们应该比我们更优秀,更有用。”教室里一阵唏嘘慨叹声后,同学们却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原来他正用亲身经历给同学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那一幅幅生动谐趣的画面,使同学们深深折服。他讲起课来也是意趣横生:知识串着故事,丝丝抽茧而出。那颤哑的音调丝毫阻碍不了他讲课的热情,他还不时地来个突然袭击,问得你胆战心惊,却又让你茅塞顿开。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老人自然颇受同学们推崇与爱戴,不管在教室还是在他家里,总有他与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学生们喜欢和他喝茶聊天,喜欢他的机智幽默。学生们也亲昵地称呼他为“老爸”,和他无话不谈。他说学生们对他的那种信赖,加重了他的责任感,这使他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在生活上情系学生。 回首往昔岁月,他始终以一颗博大感恩的心对待一切成败得失。文革中他因搞文艺理论工作而遭批斗,十年时间几尽荒废,但他依然对未来有一种执著的期待。改革开放后,一次偶然的机遇,使他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凭着大胆探索、敢于怀疑的精神,他在新闻史学方面成就日益显著。但他始终遵循着导师的教诲:一心一意做学问,踏踏实实做人。 “认清环境,大胆地闯世界,创天下。”这是他对学生最大的期待。在教学上他也一直践行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无私奉献着自己的汗水与智慧,终于春风化雨芬芳了满园的桃李。新华每日电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人民网、河南报业集团、河南电视台等诸单位都有他的学生活跃的身影。这满园的馨香该凝聚了他多少的心血呀! 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眼神中除了几分淡定更多的是希冀。他希望学生们能转变思想观念,像温州人那样依靠自己大胆地闯世界,创未来。他一直坚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也相信工大的学子定能不负所望,勇往直前。因为我们的背后有许许多多像王教授这样甘做人梯的教师在无私地散发着光和热。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