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纪延超

个人简介

纪延超,男,汉族,生于1962年3月 工作经历 1983-1986年 东北勘测设计院机电处工作 1989-1990年 东北电力学院科研所工作 1995-1996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电气工程系副主任 1996-1999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教授,电气工程系副主任 1999-2002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博士生导师,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2年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79-1983年,东北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6-1989年,东北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0-1993年,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3-199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博士后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国家火炬计划、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黑龙江省重大科技、黑龙江省科技计划、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科技成果先后获国家、省、市级二十余项奖励。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大部分被SCI/EI检索。获国家专利20余项。在电力系统动态无功补偿滤波、节能及电能质量控制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1999年,主持开发了“TSC系列可控硅动态无功功率补偿器”,解决了电力用户时变负荷、单相负荷的动态补偿技术难题,产品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2004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省长特别奖。2007年,主持开发了“高压TSC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解决了港口、煤矿等动态变化负荷的补偿难题,产品获中国科技创业贡献奖-优秀创业企业奖。近年来,主持开发了“APF电力有源滤波装置”,产品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奖项成果 TSC系列可控硅动态无功功率补偿器,获国家优秀新产品奖 新型双向动态无功补偿系统,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逆变型双向动态无功补偿电源,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荣誉证书 APF电力有源滤波装置,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高压TSC动态补偿装置,获中国科技创业贡献奖 新型TSVG动态无功发生电源,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TSC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TSC系列可控硅动态无功功率补偿器,获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 电力动态无功补偿、有源滤波设备被黑龙江省政府列为2010-2020年新能源科技发展重点 高压TSC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HVC-100电力有源谐波、无功综合补偿器,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型TSVG动态无功发生电源,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高压TSC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获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HVC-100电力有源谐波、无功综合补偿器,获中国东北电力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 荣誉称号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黑龙江省科技创业突出贡献奖 黑龙江省优秀教师 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 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第三届哈尔滨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许继奖教金获得者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的研究工作,在电力有源滤波和动态无功补偿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曾于1995年提出了“移相成组叠加消谐理论”,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理论为PWM动态无功补偿器的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在AC/DC领域提出了“前馈式消谐理论”,突破了传统AC/DC电路结构,丰富了电力电子消谐理论。研发并制造了H.SVG++动态无功和滤波综合补偿装置、高低压TSC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高压TCR型SVC动态无功补偿装置、APF有源电力滤波装置、ASVG动态无功发生电源、静止移相器等FACTS装置等产品。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Soft-switching flyback inverter with enhanced power decoupling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IET. 2007. [2]. A Novel Three AC/DC Converter without Front-End Filter Based On Adjustable Triangular Wave PWM Technique.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VOL.14.No.2. Mar,1999. [3]. A Single-Phase Diode Rectifier with Novel Passive Filter. IEE Proceedings Circuits Devices Syst., No. 4, August,1998. [4]. A Novel Four-Bridge PWM Static Var Compensator. IEE Proceedings Electr. Power Appl. Vol.. 144, No. 3, May,1997. [5]. 基于改进SPWM控制的新型单级BUCK-BOOST逆变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27(12). [6]. 改进的小波包-特征熵在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27(12). [7]. 基于谐波反向补偿原理的新型正交可控消弧线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27(18):89~95. [8]. 新型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28(9):127-132. [9]. 不平衡负载情况下矩阵变换器的拓扑改进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298(36):33-39. [10]. 新型正交铁心可控电抗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28(21):57-62. [11]. EU正交铁心可控电抗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 29(12):122-126. [12]. 静止坐标系下D-STATCOM自适应无差拍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 31(8): 41-45. [13]. 级联STATCOM阀组直流侧电压不平衡现象及原因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11 vol.35 No.21 :96-100. [14]. 基于改进空间矢量PWM的AC/DC/AC准全硅变换器的研究. 电工技术学报. 2008, 23(11):84-90. [15]. 串联型可控饱和电抗器谐波特性分析.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7, 27(3):14~16. [16]. 不平衡补偿时静止同步补偿器的分相控制.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7, 27(9):27~30. [17]. 新型单相低谐波饱和式可控电抗器.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27(7):17~21. [18]. 不对称系统中基于FBD理论的无功电流快速检测方法.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 27(3):30~33. [19]. 串联型可控饱和电抗器谐波特性分析.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7, 27(3):14~16. [20]. 基于补偿函数的SPWM矩阵变换器控制策略.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8, 28(4):37-40. [21]. 基于重复控制的新型三相变换器的研究.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8, 28(6):11-16. [22]. 级联型多电平动态电压恢复器直流侧电压控制方法.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 29(8):83-86. [23]. 3×4矩阵变换器.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29(4):96-101. [24]. 动态电压恢复器的比例谐振控制.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30(7):65-69. [25]. 基于电压冗余状态的链式STATCOM直流侧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11 Vol.31 No.11 :33-37. [26]. Z源光伏逆变器中感性负载的改进控制方法.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07 Vol.31 No.7 :27-30. [27]. 级联STATCOM直流侧电压平衡控制方法.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1,14(11):31-37. [28]. 新型单相五电平电压源逆变器.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08, 12(3):300-303.

学术兼职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 政协哈尔滨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 哈尔滨市工商联副主席 黑龙江省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黑龙江省高低压电器及装置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哈尔滨市涉企行政执法特邀监督员 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政风行风监督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