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彭喜元

个人简介

工作经历 1987.07-1989.07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专业 助教 1989.08-1993.11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专业 讲师 室副主任 1993.12-1998.07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专业 副教授 副所长 1998.08-1999.07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教授 系副主任 副所长 1999.08-2002.05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教授 博导 系副主任 副所长 2002.06-2003.06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教授 博导 系主任 副所长 2003.07-2007.12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教授 博导 副院长 副所长 2008.01-2010.12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教授 博导 副院长 所长 2011.01-2018.10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教授 博导 院长 所长 2018.11-现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授 博导 所长 教育经历 1980.9-1984.7 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本科 1984.9-1987.7 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硕士 1988.9-1992.6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博士 荣誉称号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第三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 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测试理论、技术及系统 电子系统故障诊断 电子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研究主题: 1)自动测试 在国内较早开展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集成技术研究,突破了装备通用测试软件框架技术、装备通用测试系统体系技术和模块化多功能仪器设计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测试装备的集成度、缩减了设备体积、优化了测试流程、提升了系统测试效率。此方向研究工作将进一步完善我国装备系统的综合保障和维护能力,提高远程、分布式、网络化技术保障协同能力。 2)SOC可测性设计及测试 针对装备电子系统集成度日益提高的现实情况,结合未来电子系统工作状态监测、诊断和预测的需求,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了集成电路可测性设计及BIST技术研究,研究以SoC技术为代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体系结构和测试方法,以满足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发展的需求。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IP核测试方法研究、SoC系统级测试方法研究(包括SoC测试总线设计方法,IP核测试封装方法、测试调度算法),测试压缩方法研究和解压缩电路设计方法,以及低功耗测试方法研究。 3)系统半实物仿真和模拟 基于总线式虚拟仪器和合成仪器技术概念,主持开展了装备系统模拟仿真通用开发技术研究。该成果采用多功能仪器的体系结构,提高了半实物仿真和模拟设备的通用化和标准化水平,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已推广应用于多个装备模拟器、模飞系统和目标模拟器的研制中。 4)自动测试系统检定 利用虚拟仪器技术理念,采用便携式现场检定装置,解决了在免拆装条件下对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现场整体检定的技术难题,主持了多项部级重点项目,主要研究了总线仪器校准技术、复杂测试系统现场检定技术、检定软件技术等,能够快速构建适应多种装备测试系统的检定装置,提高了计量检定和功能检测的能力和效率,其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显著提高了装备的技战术保障能力。 5)卫星测试 该项研究工作的背景为空间飞行器通用快速测试技术平台需求。与哈工大卫星研究所密切协作,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卫星测试和维护现状水平的基础上,课题组以装备测试和仿真技术研究基础为依托,以满足卫星测试和实验需求为目标,瞄准我国卫星通用测试技术发展需求,逐步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快速通用测试平台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核心的适合我国卫星测试和仿真需求的通用快速测试平台的体系结构。 6)面向PHM的测试信息处理 重点开展复杂电子装备或系统的工作状态在线监测、故障预测和健康管(PHM)技术的研究工作。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利用测试或监测系统获取的装备运行状态信息数据实现对其未来工作状态或寿命的预测评估。针对此问题,组织开展了统计机器学习、时间序列分析、现代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的测试信息分析和处理方法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张毅刚,彭喜元.《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张毅刚,彭喜元.《计算机自动测试》(部级“十五”规划教材),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彭喜元,彭宇等编著,《数据驱动的故障预测》(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 Peng Xiyuan, Wu Hongxing, Peng Yu. Parameter selection method for SVM with PSO.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06, (11): 638-642(SCI,EI) Jun Wang, Xiyuan Peng, Yu Peng. Similarity Searching based Boundary Effect Processing Method for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lectronics Letters. 2007 (SCI,EI) Qiao Liyan, Peng Xiyuan, Peng Yu. An Improvement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The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2006,15(2):261~264. (SCI,EI) 彭喜元, 彭宇. 微粒群算法参数效能的统计分析. 电子学报. 2003, 32(2):209~213(EI)

学术兼职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 通用测试技术专业组专家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副主委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