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吴国林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1980.09~1984.07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 理学 本科生 1988.09~1991.07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 学科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1996.09~1999.07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84.07~1996.08 四川文理学院物理系 助教、讲师 1999.07~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副院长(及主持工作) 2007.09~2008.09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哲学系 访问学者 2016.03.01~2016.03.31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哲学系 访问学者 现任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团队—马克思主义与哲学带头人、学校哲学学科带头人 教学: 讲授的本科生、硕士生与博士生的课程有:《哲学前沿讲座》《自然辩证法概论》(含双语)《定量分析方法》《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系统科学》《产业哲学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逻辑哲学导论》《分析的技术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等。 科研: 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届)。 已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2篇,《哲学研究》4篇,《哲学动态》5篇,《自然辩证法研究》21篇,CSSCI期刊69篇。被《新华文摘》(含数字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收录近30篇。出版《量子技术哲学》、《量子信息哲学》、《当代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等著作20余部。 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完成201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2011-2017);主持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量子诠释学研究”。 原创地提出国际领先的标识性概念与标识性理论: •原创建立技术人工物的系统模型,构建了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性研究纲领。 •原创不同于康德的“先验”、“超越”的“超验”(trans-empirical)概念,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认同。该概念将用于当代量子诠释学的研究。 •正在形成原创的量子诠释学的研究纲领。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物理学哲学、分析技术哲学、超验科学哲学、量子诠释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

学术兼职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等。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