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志达

个人简介

杨志达,男,工学博士,副教授。2010年6月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年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核与辐射科学系从事访问学者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负责部委项目、重点实验室基金和民品横向项目20余项。发表各类论文30余篇,获国防科技出版基金资助,翻译学术专著1部《轻水核电站设计基准事故分析方法》,编写讲义《核反应堆初步设计》1部。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通识教育选修课优秀主讲教师,授权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项。曾讲授本科生《辐射探测》、《核反应堆设计》、《核技术应用》、《01动力装置实习》、《核电站辐射测量技术》、《反应堆课程设计》等课程,曾讲授研究生课程《核反应堆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核动力装置设备与性能、小型反应堆设计、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与性能、核能与新能源储能耦合 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名,本科毕业设计4名,涉及RELAP5、MCNP、Fluent等软件,包含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研究生待遇:按月发放补助及根据项目贡献度发放助研津贴,支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以及推荐工作,支持羽毛球与滑雪运动。 教育经历 1997年9月-2001年7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2001年9月-2003年7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004年9月-2010年6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4.11-2006.8,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助教 2005.9-2006.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访问学者 2006.9-2020.7,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讲师 2011.9-2014.1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2014.9-2015.8, 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核与辐射工程系 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 核动力装置性能与设备 小型反应堆设计 核能与新能源储能耦合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Jingchi Zhang, Longyu Zhou, Zhida Yang*,Core physical conceptual design of small reactor for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Volume 389,2022,111663, [2]Zhida Yang,Longyu Zhou,Haoming Dou,Chuan Lu,Xiuchun Luan. Water hammer analysis when switching of parallel pumps based on contra-motion check valve[J]. Annals of Nuclear Energy,2020,139. [3]Yang ZD, Zhou LY, Zhou J,Luan XC,Wang JL,Simulation research on passive safety injection system of marine nuclear power plant based on compressed gas[J], Annals of Nuclear Energy,2020,145 [4]Zhiting Yu,Hongsheng Yuan,Chong Chen,Zhida Yang,Sichao Tan. Two-phase flow instabilities of forced circulation at low pressure in a rectangular mini-chann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16,98. [5]Yang Zhida,Chen Bingde.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design improvement of contra-motion check valve,ICONE 21,2013.8 [6]杨志达,赵佳宁,韩伟实.钠冷快堆超导钠泵建模与性能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48(03):480-485. [7]杨志达,缪平,赵佳宁,刘金梁,韩伟实.核电用节流管伺服调压阀控制系统研究[J].阀门,2011(06):9-12. [8]杨志达,臧恒波,武洪军,孙浩伟,韩伟实.基于超导的新型钠泵数学建模与仿真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0,31(02):118-121+130. [9]杨志达,刘华军,孙浩伟,武玉,韩伟实.G-M制冷机冷却的超导磁体研制及性能试验[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30(10):1199-1203. [10]杨志达,韩伟实,周杰.基于LabVIEW的超导磁体数采与测控系统研究[J].低温与超导,2007(06):512-514. [11]杨志达,韩伟实,武玉.用于钠泵的螺管型超导磁体设计与实验[J].核动力工程,2007(04):97-100. [12]杨志达,刘少有,齐雪峰,韩伟实.核废物库吊车自动控制精确定位技术[J].核动力工程,2006(06):94-98. [13] 杨志达,陈炳德,黄伟,韩伟实,张志明.对冲式止回阀低流量关闭过程动态特性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4,35(03):331-335. [14]王俊玲,于成波,周杰,栾秀春,杨志达.核反应堆功率的H_∞-LQR负荷跟踪控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01):38-43. [15]王俊玲,于成波,周杰,杨志达.基于L_1自适应算法的无人机横侧向控制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02):214-218. [16]王俊玲,李翠莹,栾秀春,杨志达,周杰.压水堆功率跟踪自适应保性能控制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7,34(09):1230-1235. [17]石佳子,栾秀春,周杰,王俊玲,杨志达. 空间热排放系统泡沫炭换热器的设计与优化[A]. 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反应堆热工流体专业委员会、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第十五届全国反应堆热工流体学术会议暨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反应堆热工流体专业委员会、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核学会,2017:7. [18]王俊玲,齐婧伟,杨志达,周杰,栾秀春. 核蒸汽发生器水位的分段H_2/H_∞跟踪控制[A]. 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3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B)[C].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2016:6. [19]吴天昊,栾秀春,王俊玲,刘春雨,杨志达,周杰.核反应堆功率模糊广义预测控制[J].核科学与工程,2016,36(03):299-305. [20]吴天昊,栾秀春,王俊玲,刘春雨,杨志达,周杰.核反应堆功率模糊动态矩阵控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04):460-464. [21]梁潇,刘春雨,董良,杨志达,周杰,王俊玲,栾秀春. 中国女性参考人曲面模型的光子有效剂量转换系数计算[A].北京核学会、《原子能科学技术》编辑部.北京核学会第十届(2014年)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核学会、《原子能科学技术》编辑部:北京核学会,2014:6. [22]梁潇,刘春雨,董良,杨志达,周杰,王俊玲,栾秀春.中国女性参考人曲面模型的光子有效剂量转换系数计算[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48(S1):780-785. [23]于明锐,韩伟实,王戈,周杰,刘春雨,杨志达.伺服活塞式控制棒水力驱动机构工作特性实验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4,35(04):27-30. [24]刘磊,栾秀春,沈阳,杨志达.模糊PID控制在核反应堆功率控制中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06):719-722+72 [25] 栾秀春,刘磊,王俊玲,杨志达,周杰.状态微分反馈控制与压水反应堆功率现有两种控制系统的等价性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0,54(07):1266-1272. [26]龙成毅,汤依锋,杨志达. 核电站核废物处置及自动化暂存系统[A]. 中国核学会.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中国核学会:中国核学会,2011:7. [27]张龙,卢川,周杰,栾秀春,杨志达,王俊玲.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特性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02):238-240+251.

学术兼职

中国核学会会员 《振动与冲击》、《Annals of Nuclear Energy》等期刊审稿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