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翼飞

个人简介

看电影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拿枪指着另一个人,后者说,把真相告诉我,让我死个明白。可见死得明白确实是人的一种重要需求,但这种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被遮蔽。我们往往浑浑噩噩地活着,迷迷糊糊地被卷入历史洪流之中。所谓浑浑噩噩是说人们很难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而是通过从众逃避这一思维上的责任,获得廉价的安全感,毕竟思考不是个轻松的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为什么要考大学?因为大家都考大学;为什么要结婚,因为大家到了年龄都结婚……所谓迷迷糊糊是说我们对于历史的走势毫不清楚,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任由脆弱的命运被历史的浪头掀翻。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然而大部分人无从判断一个城邦是否将陷入“危”和“乱”,也就无从躲避。 我想,学者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们把这种死得明白的渴望放大到了一生当中,他们不是在临死的时候才急忙追问,而是用自己的一生去寻求真相。正如苏格拉底所言,不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学者就是这么一群人,非得活得明白不可。这时,我总想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段名言,如果用在学术人身上,应该这么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终的时候,它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一项有意义的事业——这就是对这个世界进行解释。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大一时,最困扰我的是这些问题:既然我国历史上领先了几千年,那么为什么近代突然落后了?如果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那什么是资本主义呢?为什么我们没发展出资本主义呢?资本主义是个好东西吗?社会主义又是什么? 21世纪真的是中国的世纪么?这些问题“折磨”着我。我本来的专业是经济学,我当时满怀期待经济学能给我一个很好的解释。但上完“微观经济学”课程后我大失所望,总觉得经济学这一套理论跟现实相差太远,后来知道这就是科斯所言的“黑板上的经济学”。幸运的是,我当时在一个叫竺可桢学院文科实验班的地方,它的理念是前两年通识教育,大类培养,大三以后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人文社科的任一专业。这使得我接触到了“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给我的震撼是无以复加的,我那时才知道有韦伯、马克思、涂尔干这些大思想家,他们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而且发展出了极具解释性的理论。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这门课的上课地点在东一a403教室。晚上我常常来这里自习,因为这里放佛散发出了一种社会学的味道和魅力。 我渐渐发现,要明白这些问题需要的知识太多太多,需要知道整个西方历史的演变,知道雅典的社会结构,知道罗马的共和制度,知道什么是西欧封建制,领主庄园如何运转,知道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怎么回事,还要了解西方的哲学、法律的发展史,以及中国历史……如此海量的知识让我陷入了焦虑当中,我急切地想知道答案,但书总是看不完。这使得大约有两年时间,我都因焦虑而处于失眠状态。 幸运的是,随着书越读越多,我的焦虑在一天天减轻。我感觉逐渐窥探到了历史的秘密,对人类发展的历史路径有了一个解释。在我看来,社会学三大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的解释框架很有说服力,按照库恩的说法,他们创造了一个解释历史的有效范式。我其实非常怕别人问我是研究什么的,因为在学术碎片化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这种知识并不具有合法性。你可以说你是研究某一种学问分支的,如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之类,可以说是研究某个具体问题的,如农民工问题、同性恋问题、社会分层问题,也可以说是研究某个具体的人的,如研究马克思,但我关心的这些内容难以纳入到上述任何一个部分,勉强可以叫社会理论或发展社会学之类。 而且以现代学术标准来看,这种历史解释是不够精确的。我们可以说A现象对B现象的产生有重要的作用,但究竟有多重要,难以量化,因为不可能像理工科一样进行控制变量的试验。同时它既没有访谈也没有问卷,更鲜有量化分析,看着更像是一种猜想。现在学界更加喜欢“精确地错”而不是“模糊地对”。而且在政府看来它显然没有研究具体的社会问题来得有意义。 教育经历 2003-2007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文科试验班(社会学方向), 学士 2007-2012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 工作经历 2012-2013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13-至今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承担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研究”。 2.省社科基金项目“欧洲资本主义早期的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启示” 招生信息 我对学生的要求很简单: 1.对社会问题有好奇心,希望求得一个解释; 2.为了求得解释能动脑思考; 3.思考时有逻辑; 本科生授课课程 《西方文化经典导读》;《发展社会学》 研究生授课课程 《社会学原著选读》 教学研究课题 1.2014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社会学课程群建设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2.2017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大学精神的研究与实践”。 3.论文《社会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教学科学版)》2016.2,第二作者。 出版著作 1.《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一个社会思想史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获2018年第十八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6黑龙江省首届社会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入选2017国家新闻出版总局“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输出文种为俄文。 荣誉 教学奖励: 1.获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2.获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馨星竞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十佳教学能手”称号 3.获黑龙江省2017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 4.被评为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届学士学位论文工作优秀指导教师” 5. 2018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教学优秀奖 奖励 科研奖励: 1.论文《从形式专制到实质专制:中国专制国家制度的产生与奠定》获得2013年第十五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佳作奖。 2.论文《亚当·斯密与文明社会的四个隐喻》获得2015年第十六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论文《启蒙思想中的文明社会》获2016年第十七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佳作奖。 4.论文《“社会”因何需要“治理”》获得第五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社会学专场优秀论文。 5. 论文《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中国命题再思考》,获得2016年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6.著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一个社会思想史的视角》获2016黑龙江省首届社会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7. 著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一个社会思想史的视角》。 8.论文《“社会”为何需要“治理”——西方社会治理问题的起源及其启示》获2018年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研究领域

西方社会理论;中西方社会思想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从形式专制到实质专制——试论中国古代专制国家制度的产生与奠定》,独立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CSSCI)2010年第5期。本文获《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0年第24期篇目辑览。 2.《亚当·斯密与文明社会的四个隐喻》,第二作者,《浙江大学学报》(CSSCI)2012年第5期。本文获《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3.《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构建市民社会的渐进式路径》,第一作者,《江苏行政学院学报》(CSSCI)2012年第6期。 4.《启蒙思想中的文明社会》,第一作者,《学术月刊》,(CSSCI),2013年第12期。 5.《罗伯特·欧文的社会环境决定论思想》,独立发表,《社会科学战线》(CSSCI),2014年第4期。 6.《中国的世俗文化与“类资本主义精神”》,第一作者,《学术交流》(CSSCI),2016年第1期。 7.《“社会”为何需要“治理”——西方社会治理问题的起源及其启示》,第一作者,《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201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8.《文明社会的伦理基础: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主题》,独立发表,《求是学刊》(CSSCI),2017年第6期。 9.《中国近代的现代化困境:现代性视角下的五四东西文化论战》,《学习与探索》(CSSCI),2019年第2期。

学术兼职

1.黑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2.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学会常务理事 3.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