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吕宏武

个人简介

吕宏武,1983年生,男,工学博士,2006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硕博连读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移动云计算系统的服务可用性建模与演化分析方法研究(61402127)”,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面向云计算系统的服务可用性建模及分析方法研究(F2015029)”等。此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了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基于自律计算的分布式系统可恢复性关键技术(2007AA01Z401)”、国家自然基金重大计划“基于自律计算的软件可信性增长模型与方法(90718003)”、国家自然基金“面向认知网络的自律计算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60973027)”、国防项目“某自律恢复系统”和“某超网络系统”等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IEEE Trans. on Parallel & Distribution Systems (TPDS),《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和国防专利授权7项;出版论著1部;获得省部级二等奖2项(排名第2,第5)。 教育经历 2017/09 - 2018/08,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 2006/08 - 2011/06,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博连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02/09 - 2006/07,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学士。 工作经历 2020/07-今,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导 2018/06-2020/06,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导 2015/07-2018/05,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硕导 2011/12-2015/06,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承担项目 1、项目负责人 (1)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移动云计算系统的服务可用性建模与演化分析方法研究(61402127)”,2015.01-2017.12 (2)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面向云计算系统的服务可用性建模及分析方法研究(F2015029)”,2016.01-2017.12 2、主要技术骨干 (1)国家重大专项,面向亚米级位置服务的5G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及原型系统研发(2016ZX03001023-005),2016.01-2018.12 (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基于自律计算的分布式系统可恢复性关键技术(2007AA01Z401)”,2007.09-2009.12 (3)国家自然基金重大计划,“基于自律计算的软件可信性增长模型与方法(90718003)”,2008.01-2010.12 (4)国家自然基金,“面向认知网络的自律计算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60973027)”,2010.01-2012.12 (5)中兴产学研项目,“高精度地面无线定位网同步技术与首径信号检测技术及其仿真技术研究”,2015.08-2016.07 (6)中兴产学研项目,“基于分层嵌套的可定制3D室内地图及其在高精度室内定位的应用”,2016.09-2017.08 学术交流 2017.07-2018.06 英国爱丁堡大学 访问学者 招生信息 (1)硕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安全; 电子信息(专硕); (2)博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生授课课程 网络安全 本科生 32学时 计算机网络实验 本科生 16学时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本科生 24学时 无线网络安全技术 本科生 24学时 研究生授课课程 高级计算机网络 硕士 32学时 专利成果 [1]吕宏武,郭盛开,王慧强. 基于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云计算系统资源配置逆向推理系统及配置方法,授权号:ZL 201610363496.8, 2019-05-21. [2]吕宏武,董承凤,王慧强. 一种考虑冗余容错恢复的云计算系统计算资源可用性评估方法,授权号:ZL 201610629836.7, 2019-05-21. [3]吕宏武;郭宁宁;朱金美;王慧强;冯光升;郭方方;林俊宇;戴秀豪;杨爽. 一种面向手持移动设备的延迟容忍网络个性化路由方案选择系统. 授权号:ZL 201510312645.3, 2019-03-05 [4]吕宏武;蔡瑶琦;郭方方;王慧强;朱金美;冯光升. 一种三维立体模型式的云存储多节点数据恢复方法, 授权号:ZL 201610168643.6, 2019-01-15 [5]吕宏武,王贺哲,吴芳,王慧强. 一种面向延迟容忍网络路由的优化控制信息生成方法,授权号:ZL201610899801.5,2019-11-01. [6]吕宏武;唐匀龙;王慧强;郭方方;冯光升;周沫;修龙亭;梁晓;林俊宇. 基于分域的第三方云监控方法, 授权号:ZL 201410624687.6, 2017-07-11 [7]王慧强;吕宏武;周沫;郭方方;冯光升;唐匀龙;林俊宇;梁晓;何占博. 种基于SNMP与NetFlow结合的网络异常流量检测方法, 授权号:ZL 201410352941.1, 2017-12-22 [8]王慧强,吕宏武,尹飞. 一种基于稳态概率的自律计算系统自律能力的测量方法与装置,发明专利. [授权号:ZL 200910072953.8] [9]王慧强,吕宏武,冯光升.某网络垂直切换系统及其垂直切换方法. 国防专利,已授权. [10]吕宏武, 温秀秀, 王慧强, 冯光升, 郭方方. 某时间同步系统. 国防专利,已授权 [11]吕宏武, 张贵麟, 王慧强, 冯光升, 郭方方.某计算节点动态映射系统. 国防专利,已授权, 出版著作 冯光升,赵倩,吕宏武. 信息系统安全实验.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哈尔滨,2014. 奖励 1.省部级奖励 [1] 智慧社区系统研究及应用,黑龙江省政府,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进步类), 二等奖,2015,排名第二。 [2] 基于自律计算的分布式系统可信性增强技术 ,黑龙江省政府,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发明类), 二等奖,2012,排名第五 2.厅局级奖励 [1] 智慧社区系统研究及应用,黑龙江省科技厅,高校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2015,排名第二。 [2] 基于自律计算机的分布式系列可信性增强技术,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排名第五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与数量 (1)硕士(每年4-6人) 专业包括: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安全; 电子信息(专硕); (2)博士(每年1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招生要求: 1)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 具有出色的动手能力或理论推理能力; 3) 善于解决问题、具有突出的新事物学习能力; 我们坚信:能力大于出身,兴趣爱好大于基础知识,欢迎致力于攻坚克难、追求真理的同学加入我们,与我们这个团结而有战斗力的集体一起来做科学研究。我的电话:18946083221(微信同号)。

研究领域

网络安全与云计算可用性、室内高精度定位、形式化建模与性能评价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Hongwu Lv, Jane Hillston, Paul Piho, Huiqiang Wang. An Attribute-based Availability Model for Large Scale IaaS Clouds with CARMA.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2019:DOI: 10.1109/TPDS.2019.2943339 (in press,CCF A). [2]Wang H, Lv H, Wang H, et al. DCAR: DTN congestion avoidance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tokens in an urban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Sensors, 2017.(JCR2) [3] Hong-wu LV, Jun-yu LIN, Hui-qiang WANG, Guang-sheng FENG, Mo ZHOU. Analyzing the Service Availability of Mobile Cloud Computing Systems by Fluid-flow Approximation.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15,16(7):553-567. (SCI: 000358396500004) [4]吕宏武*,王慧强,林俊宇,冯光升, 郭方方. 一种基于Bio-PEPA的分布式虚拟化系统脆弱性扩散模型, 计算机学报,2016, 39(2):391-404. [5]王慧强,吕宏武,赵倩,董玺坤,冯光升. 一种关键任务系统自律可信性模型与量化分析. 软件学报.2010,21(2):344-358页 (EI:20101612868923) [6] Hongwu Lv*,Huiqiang Wang,Guangsheng Feng and Qiang Zhu,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poptosis-inspired Software Self-destruction,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67, pp606-613, 2012 (EI: 20122015019774) [7] Hongwu Lv*, Huiqiang Wang, Amjad Ali, Guangsheng Feng, A bio-pepa based vulnerability diffusion model for WSN, Biotechnology: An Indian Journal,2014,8(3):411-420. (EI: 20141317528640) [8] Liu Xiaowu, Lv Hongwu*,Wang Huiqiang, A novel cyber physical systems cognitive computing mode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10(2), pp635-642, 2014 [9] Liang Xiao, Lv Hongwu*, Guo Fangfang, Wang Huiqiang, A cloud security situational awareness model based on parallel apriori algorithm, ICECEE 2014, Jinan, China, Apr. 26-27,2014. [10]Z. Gao, H. Wang, H. Lv, M. Wang and Y. Qi,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Non-isomorphic Rotation on 3D Manipulation Tasks in Mixed Reality Simulation,"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doi: 10.1109/TVCG.2020.3010247.

学术兼职

计算机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网络专委会理事,IEEE transactions on TPDS、JOURNAL OF SUPERCOMPUTING、《高技术通讯》等期刊审稿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