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于国财

个人简介

于国财,黑龙江省头雁团队成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委会委员。主要从事超轻质复合材料及多功能结构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所研究的碳纤维蜂窝力学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Composite Structures” 、 “Materials & Designs”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SCI检索的学术论文1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目前,主持军委科技委创新特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参与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超轻复合材料及其多功能结构的设计、制备和性能表征方面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教育经历 2006年09月-2010年07月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专业 学士学位 2010年09月-2012年07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学院 工程力学专业 硕士学位 2012年09月-2016年10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学院 工程力学专业 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6年10月-2019年09月 哈尔滨工程大学 工程力学系 讲师 2019年09月-至今 哈尔滨工程大学 工程力学系 副教授 承担项目 截止到目前,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有代表性的: 1、军委科技委创新特区项目:深海无人平台的轻质高强浮力结构技术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碳纤维复合材料曲壁蜂窝结构的力学性能强化方法研究 3、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深海耐压轻质高强浮力结构设计、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4、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项目:超轻复合材料多级结构的力学性能与强化机理研究 5、民品横向课题:复合材料蜂窝板制备及其耐水压性测试技术 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深海装备的超轻复合材料蜂窝板技术 截止到目前,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有代表性的: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金属点阵结构的低成本制备及力学性能表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轻质储热控温多功能结构的力学性能与控温机理研究 3、上海航天创新基金项目:高导热低膨胀复合材料技术研究 招生信息 本课题组现依托“先进船舶材料与力学”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复合材料与力学”兴海学术团队,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 欢迎您的加入,一起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 本科生授课课程 材料力学B、工程力学 奖励 2015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专利成果 [1] 吴林志,于国财,熊键. 一种集导热与承载于一体的轻质点阵结构夹芯板的制备方法:中国, ZL201510056160.2. 2016-05-09. [2] 吴林志,于国财,马力. 一种集导热与承载于一体的轻质格栅结构夹芯板及其制备方法:中国, ZL201510056102.X. 2016-03-16. [3] 吴林志,于国财. 一种导热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 ZL201510056156.6. 2016-09-07. [4] 吴林志,冯丽佳,马力,于国财. 点阵夹芯板的芯材及挤压嵌锁制造方法:中国, ZL201310241661.9. 2015-06-24.

研究领域

超轻复合材料及多功能结构技术研究 本团队依托“先进船舶材料与力学”工信部重点试验室,长期从事超轻质复合材料结构技术研究,以突破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解决国家国防重要工程需求为目标,引培并举,致力于打造国内外一流的科研团队。欢迎各位同仁加入团队。 方向一:超轻质复合材料结构技术 结构轻量化是航空航天永恒的主题。全碳纤维复合材料曲面蜂窝结构具有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特性,平压强度和平压模量是铝蜂窝和芳纶蜂窝的3倍左右,也显著优于其他轻质夹芯结构,为其多功能性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可实现米级大尺寸典型样件的制备,研究成果能满足卫星、火箭等先进航天器对超轻质结构的迫切需求。 方向二:轻质热控复合材料结构技术 未来航天器要求电子元器件高密度集成化,这使得航天器结构散热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为了满足卫星微电子高端散热器件对结构高承载、高导热和低热膨胀多功能一体化的迫切需求,本课题组旨在开展兼具有轻质、可承载及高导热特性的多功能复合材料夹芯结构技术研究。 方向三:轻质承载宽频抑振超材料技术 近年来兴起的声子晶体超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弹性波调控能力,尤其是在低频声振抑制方面有极大的应用潜能。在此领域,众多学者开展了相关的理论、仿真和实验研究。针对此,课题组紧追科学前沿,瞄准工程实际,从设计多功能高强点阵结构出发,将声子晶体中的局域共振机制引入到格栅点阵结构中,将声子晶体结构强大的弹性波调控能力和格栅结构优异的力学性能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轻质减振降噪多功能结构,并进行高承载和低频振动控制的协同设计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0] Li-Hong Yang, Jia Qu, Guo-Cai Yu, Jin-Shui Yang, Lin-Zhi Wu. The effect of strain-rate sensitivity on dynamic response of impulsively loaded sandwich beam. Mechan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19,26(20):1743-1749. [9] Shuang Li, Jin-Shui Yang, Lin-Zhi Wu, Guo-Cai Yu, Li-Jia Feng. Vibration behavior of metallic sandwich panels with Hourglass truss cores. Marine Structures. 2019;63:84-98. [8] Li-Jia Feng, Guo-Tao Wei, Guo-Cai Yu (通讯作者), Lin-Zhi Wu. Underwater blast behaviors of enhanced lattice truss sandwich pan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19;150:238-46. [7] Li-Jia Feng, Zhi-Tao Yang, Guo-Cai Yu (通讯作者), Xiao-Jian Chen, Lin-Zhi Wu. Compressive and shear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 square honeycombs with optimized high-modulus hierarchical phases.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8;201:845-56. [6] Guo-Cai Yu, Lin-Zhi Wu, Li-Jia Feng, Wen Yang.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polymer-matrix composites with a 3D thermal conductive pathway.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6,149:213-219. [5] Guo-Cai Yu, Li-Jia Feng, Lin-Zhi Wu.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 square honeycomb sandwich structure. Material and Design, 2016,102:238-246. [4] Li-Jia Feng, Lin-Zhi Wu, Guo-Cai Yu. An Hourglass truss lattice structure and its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Material and Design, 2016,99:581-591. [3] Li-Jia Feng, Lin-Zhi Wu, Guo-Cai Yu. The optimum layer number of multi-layer pyramidal core sandwich columns under in-plane compressio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2016,6:65-68. [2] Guo-Cai Yu, Lin-Zhi Wu, Li-Jia Feng. Enhanc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 laminates by coating highly oriented graphite films. Material and Design, 2015,88:1063-1070. [1] Guo-Cai Yu, Lin-Zhi Wu, Li Ma, Jian Xiong. Low velocity impact of carbon fiber aluminum laminates.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5,119:757-766.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