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悦

个人简介

讲授课程:承担《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认知神经科学》等课程 学习经历: 2004年—2008年,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士学位 2008年—2011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 2011年—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博士学位 2012年12月—2014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进行交换学习 主要著作: 王悦副主编《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心理及培养》,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参与编订张积家主编《语言心理学》一书的第十五章“双语习得”, 参与修订张积家主编《普通心理学》一书的第五章“意识和注意”以及第十章“思维” 主要项目 1、202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道德传染的心理机制及干预研究,8万,在研,主持 2、2019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并列二项式加工的心理现实性及影响因素研究,2万,在研,主持 3、202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道德传染的影响机制研究,2万,在研,主持 4、2017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胜任特征的现状及提升研究,1万,已结项,主持 5、2017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二语习得中翻译歧义词的跨语言识别研究,2万,已结项,主持 6、2016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二语学习者语块加工的心理现实性研究,2万,已结项,主持 7、郑州大学2019年郑州大学研究生教改与质量提升工程及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交叉学科方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1万,已结项,主持 8、2014年郑州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中-英双语者短语动词的加工——来自眼动和ERP的证据,1万,已结项,主持 获得荣誉 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研究领域

心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双语认知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社会道德认知等方向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王悦、龚园超、李莹.不道德传染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9, 27(4):700-710. (2)李莹、张灿、王悦.以道德情绪为中介的道德隐喻映射及其神经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2019, 27(7):1224-1231. (3)李莹,刘俊,张灿,王悦.不同性质的汉语高熟悉度隐喻意义加工过程——来自ERP研究的证据.心理学探新,2019,39(4).337-344. (4)王悦、张积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翻译歧义词的跨语言识别[J].外语界,2017, 181(4): 71-87. (5)李莹,吴军,梁园园,王悦.不同性质汉语否定句心理加工过程的实验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 15(3): 309-316. (6)王悦、许潇、张积家.我国民族地区三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族教育,2018, 9:17-20. (7)王悦,孙尔鸿,张积家.句子语境影响汉-英双语者对英语短语动词的语义加工——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 48(2): 249-260. (8)王堃,王悦.感恩特质和正性情绪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大理大学学报2020,5(1),93-98. (9)王悦,张积家.熟练中-英双语者对多义词早期识别中语义和语法的相互作用.心理学报.2013.45(3): 298-309. (10)张积家,王悦.熟练汉—英双语者的语码切换机制——来自短语水平的证据.心理学报. 2012.43(2): 166-178. (11)张积家,刘翔,王悦.中-英双语者语义饱和效应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46(3)423-434. (12)王悦,张积家.不熟练中–日双语者同形词和非同形词的隐蔽翻译启动效应.心理学报. 2014.46(5)765-776. (13)王悦,陈俊,张积家.方言与普通话并用:双言心理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2. 20(8): 1243-1250 (14)陈要勤,张积家,王悦.认知风格对日语学习者口语能力的影响.日语教学研究. 2013.1:58-66. (15)王悦,张积家.熟练汉-英双语者在短语理解中的语码切换机制.外语研究,2013.06:51-55.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