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东

个人简介

王东,男,1974年生,河南罗山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原《语文知识》杂志主编。1997年6月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2000年6月四川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硕士)毕业,师从崔荣昌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言学。2003年6月四川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博士)毕业,师从董志翘教授,研究方向:汉语史。2007年9月进入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师从卢烈红教授。2003年7月到郑州大学文学院工作至今。 主持项目 1.《南北朝时期南北词语差异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7CYY018); 2.《中古方言与南北词语差异研究》,中国第一批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项目(中博基字2008[15]); 3.《南北朝时期南北词语差异研究》,中国第42批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070420932); 4.《中古方言与南北词语差异研究》,河南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2008); 5.《河南罗山方言与中原文化》,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6-BYY-004)(优秀); 6.《<高僧传>词汇研究》,河南省教育厅项目(2006-GH-160)(完成); 7.《南北朝时期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河南省教育厅项目(2005-QN-174)(完成); 8.《<水经注>汇校笺释》,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资助计划项目(2011)。 著作 1.《水经注》(与陈桥驿先生合著),中华书局,2009年10月出版; 2.《河南罗山方言研究》(独著),52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获奖 1.《世说新语》及刘注词语札记,获2009年河南省哲学社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世说新语》及刘注词语札记,获2009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3.《河南罗山方言研究》,获2010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4.《河南罗山方言研究》,获2010年河南省哲学社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河南罗山方言研究》,获2010年郑州市哲学社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荣誉称号 1.2011年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 2.2009年河南省优秀教师; 3.2009年郑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4.200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5.2007—2008学年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6.2005—2007年度郑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7.2006年度郑州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 8.2005年度郑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9.2004—2005年度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开设课程 博士研究生:《训诂学》; 硕士研究生:《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世说新语》导读、《高僧传》导读、《汉书》导读)《音韵学》; 本科生:《古代汉语》《训诂学》《方言学》《音韵学》《语言学概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世说新语》及刘注词语札记,《语文研究》,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分册2010年2期全文转载; 2.《从词汇角度看<列子>成书时代补证》,《古汉语研究》,2009年第1期; 3.《“疆场”首见问题讨论(一)》,《中国语文》,2005年第4期; 4.《河南罗山方言的“给给”》,《语文研究》,2008年第2期; 5.《<世说新语>及刘《注》词语释义商榷三则》,《语言研究》,2008年第3期; 6.《高僧传》六个词语的训释,《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7.《法苑珠林校注》校正,《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学》分册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 8.《<水经注>词语拾零》,《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2期; 9.《法苑珠林校注》斠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4期; 10.《<水经注>“尤部唇音字读虞部”二例》,《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4期; 11.《<管子·轻重篇>成书时代考辨》,《郑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12.《<法苑珠林校注>校点疑误》,《江海学刊》,2007年第6期; 13.《<高僧传>校点献疑》,《江海学刊》,2007年第1期; 14.《法苑珠林校注》拾零,《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15.《<高僧传>校点拾零》,《江海学刊》,2006年第6期; 16.《<高僧传>校点商榷》,《江海学刊》,2006年第5期; 17.《<高僧传>校点札记》,《江海学刊》,2006年第4期; 18.《法苑珠林校注》献疑,《江海学刊》,2010年第4期; 19.《<法苑珠林校注>校点商榷》,《江海学刊》,2008年第2期; 20.《<水经注>中被动句考察》,《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1.《<法苑珠林校注>校点商兑》,《江海学刊》,2008年第1期; 22.《<法苑珠林校注>商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3期; 23.《法苑珠林校注》校议,《江海学刊》,2010年第5期; 24.《中古汉语语法研究概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2期全文转载;朱庆之主编《中古汉语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年3月全文收录; 25.《<列子>撰写时代考——从词汇史角度所作的几点补证》,《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26.《世说新语》及刘注四音节同义连文词语拾零,《长江学术》,2010年第3期; 27.《<水经注>词汇性质浅论》,《唐都学刊》,2006年第5期; 28.《河南罗山方言的体助词“的”》,《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29.《<水经注>地名反映的词汇现象》,《学术探索》,2006年第3期; 30.试论《水经注》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语料价值,《燕山大学学报》,2010年1期; 31.《论河南罗山方言的副词“搞搞儿”和“搞下儿”》,《天中学刊》,2010年第3期; 32.《从词汇角度看<列子>的成书时代再补证》,《许昌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3.《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再补证,《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4.《南北朝时期南北词语差异研究刍议》,《长江学术》,2008年第3期; 35.《河南罗山方言的“把+O+V+它”式处置式》,《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36.《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方言词》,《中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37.《<高僧传>词语零札》,《语文知识》,2007年第2期; 38.《颜师古<汉书注>中“语有轻重”之分析》,《天中学刊》,2006年第1期; 39.《<水经注>所见<汉语大词典>迟后书证补》,《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2008年4辑; 40.《河南罗山方言的两个副词》,《语文知识》,2009年第4期; 41.《河南罗山方言的“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 42.《河南罗山方言“昝”的研究》,《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43.《河南罗山朱堂话音系特点探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4.《<水经注>中“高”类同义词浅析》,《怀化师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5.《<水经注>校点释义商榷》,《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2005年第3辑; 46.《<触龙言说赵太后>教学点滴》,《语文知识》,2010年第3期; 47.《“隅”与“角”历时替换小考》,《延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48.《<水经注>词语琐记》,《汉语史研究集刊》,2003年第6辑; 49.《颜师古<汉书注>中的汉语语音现象》,《怀化师院学报》,2002年第3期; 50.《河南罗山县朱堂话的“得”》,《殷都学刊》,2002年第2期; 51.《成都广告的文化内涵》,《成都行政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52.《<水经注>“飞陆”考辨》,《语文研究》,2011年第4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