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裕元

个人简介

1991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专业,先后获农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获农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土壤水分养分迁移机理、养殖废水与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高效生态治理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河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和地方重点项目课题20余项,长期作为专家参与省市县等各级地方政府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方面的咨询决策与技术指导工作,为一些农业环保企业的项目立项与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培养硕士研究生近20名,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3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承担科研项目 2017-2021 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流域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效应(QYZDJ-SSW-DQC041),主要参加人。 2017-2019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村镇污水生态治理及养猪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161100310600),课题负责人。 2016-2019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减排机制(2016JC2030),专题负责人。 2016-2018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委托项目:典型小流域面源污染监测,项目负责人。 2015-2017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湖南丘陵区水源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研究(201501055),课题负责人。 2015-2016 湖南省水利厅委托项目:清洁小流域治理植物饲料化利用研究与示范,项目负责人。 2014-2017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城郊区农产品安全生产优化管理模式”(2014BAD14B02-5),专题负责人。 2014-2015 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项目:农村分散型污水治理技术示范(KFJ-EW-ZY-006),项目主持人。 2012-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壤区典型小流域氮磷积累空间变异与环境效应研究(41171396),项目主持人。 2010-2015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农业生态系统氮磷循环与调控(),主要参加人。 2008-2011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主要方向项目:亚热带耕作土壤氮磷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风险研究(KZCX2-YW-437),子课题负责人。 2008-2010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沿洞庭湖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消纳减排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BAD87B11),子课题负责人。 2008-2010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基于模型的南方红壤丘陵区水稻生产力动态预测技术(2007AA10Z222),项目组副组长。 2008-2009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子午岭植被恢复演替对土壤水影响机理研究(10501-197),主持人。 2006-2009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红壤坡地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土壤协同效应研究(O651054040),主持人。 2006-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生态恢复模式与环境效应研究(90502006),子课题负责人。 2006-2007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子午岭退化土壤恢复机理与植被演替关系研究(10501-164),主持人。 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高原坡地磷素迁移与土壤退化研究(40371074),项目主持人。 2003-2005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降雨侵蚀条件下坡面磷素迁移研究(10501-111),项目主持人。 2003-20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二等):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退化土壤的恢复机理研究(2003033023),项目主持人。 2002-200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与发展规划项目(973):西部典型区域森林植被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控机理(2002CB111 502),项目骨干。 2002-200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土壤—植被—大气传输系统(SVAT)物质交换过程,主要参加人。 2000-200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与发展规划项目(973):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课题“生态系统与景观尺度模型及模拟”(2002CB111502),参加人。 主要专利目录: [1]李裕元,周脚根,李希,孟岑,张满意,盛良学,肖润林,吴金水. 一种多级湿地处理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及系统. 发明创造,申请号:201710733040.0,2017年8月24日. [2]吴金水,肖润林,齐兰贵,刘锋,肖天齐,戴岳洋,李裕元.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方法及系统. 发明创造,申请号:201710923643.7 [3]肖润林,吴金水,齐兰贵,刘锋,肖天齐,戴岳洋,李裕元.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方法及系统. 发明创造,申请号:201710923644.1 ,2017年9月30日. [4]肖润林,吴金水,齐兰贵,刘锋,肖天齐,戴岳洋,李裕元.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的方法及系统. 发明创造,申请号:201710923687.X [5]肖润林,吴金水,齐兰贵,刘锋,肖天齐,戴岳洋,李裕元.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方法及系统. 发明创造,申请号:201710923674.2 [6]李裕元,刘锋,吴金水,肖润林. 一种利用稻草处理养猪场废水的方法. 专利号:ZL201310314561.4,授权日:2015年3月4日;E04H5/08 [7]肖和艾,任可爱,官迪,吴金水,纪雄辉,李裕元,吴翔宇,王娟,周萍,周脚根,李宝珍,葛体达,刘九洪,杨楚贤,谢多云,谭德明. 一种施肥条件下稻田土壤氮磷淋失的监测方法.专利号:ZL201410051564.8. 授权日期:2015年9月30日. [8]肖润林,吴金水,刘锋,李裕元,张树楠,李红芳,蔡立阳,何阳,白志辉. 一种养猪场废弃污染物的处理方法.专利号:ZL201310313504.4. 授权日期:2015年3月4日. [9]李裕元,吴金水,刘锋,肖润林. 一种生态沟处理面源污染物的方法. 专利号:ZL201310314544.0,授权时间:2014年9月10日 E04H5/08 [10]吴金水,李裕元,肖润林,刘锋. 一种平原河网区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专利号:ZL201310312559.3,授权日:2014年8月27日,E04H5/08 [11]吴金水,肖润林,李裕元, 刘锋,张树楠,李红芳,何阳,白志辉. 一种养猪场废水污染减控方法. 专利号:ZL201310313436.1授权日:2014年11月14日,E04H5/08 [12]肖润林,吴金水,刘锋,李裕元, 张树楠,李红芳,蔡立阳、何阳,白志辉. 一种养猪场废弃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专利号:ZL201310313504.4授权日:2014年8月27日,E04H5/08 [13]肖润林,吴金水,刘锋,李红芳,何阳,张树楠,李裕元. 一种丘陵零散养殖区废弃污染物的减控方法. 专利号:CN201310414068.X,授权日:2014年11月4日,E04H5/08 [14]刘锋,吴金水,肖润林,李红芳,王毅,张树楠.一种农村分散式污水的生态组合处理方法及装置.专利号:ZL201410148248.2. 授权日期:2015年9月30日 [15]肖润林,蔡丽阳,吴金水,肖天奇,刘锋,李裕元,张树楠. 一种绿狐尾藻的猪饲料及制备方法. 专利号:201310487183X,2013年10月17日 获奖情况: [1]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2017年. 南方农村水体污染绿狐尾藻生态治理技术,排名第三。 [2]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 湖南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排名第九。 [3]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0年. 黄土区农业生态系统中水分与养分迁移及其环境效应。排名第五。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Li X, Zhang MM, Liu F, Chen L, Li YY, Li Y, Xiao RL, Wu JS. Seasona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abundance and activity of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microorganisms in sediments of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planted with 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during sw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8, 248: 89–97. [2]李远航, 刘洋, 刘铭羽, 李希, 周脚根, 李裕元, 吴金水. 稻草—绿狐尾藻复合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养猪废水综合效益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 39(2): 325-334. [3]Liu HY, Zhou JG, Feng QY, Li YY, Li Y, Wu JS.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topography on spatial varie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in a hilly red-soil catchment in subtropical China. Soil Research, 2017, 55: 134-144. [4]Li Xi, Zhang Miaomiao, Liu Feng, Li Yuyuan, Li Yong, Xiao Runlin, Wu Jinshui. Bacterial community dynamics in a 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purification system for swine wastewater in sediments. Applied Soil Ecology, 2017, 119: 56-63. [5]Meng C, Wang Y, Li YY, Zhou J, Li Y, and Wu J. Deteriorated water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catchments in south China by net anthropogenic phosphorus inputs. Sustainability, 2017, 9(9): 1480; doi:10.3390/su9091480 [6]刘梦霞, 周脚根, 黄新, 谢可军, 李冀, 吕殿青, 李裕元. 亚热带小流域COD负荷及影响因子分析.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38(1): 168-175. [7]陈希, 周脚根, 李希, 李裕元, 邹冬生, 张满意, 吴金水.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养猪业污染物排放时空格局分析.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38(2): 291-297. [8]韩增, 王美慧, 周脚根, 王毅, 沈健林, 李希, 李裕元, 吴金水. 亚热带丘陵小流域氮平衡及调控对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6(4): 743-752. [9]焦军霞,周脚根,杨文,冯青郁, 张满意, 李裕元. 亚热带小流域浅层地下水不同形态氮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6(8): 1573-1582. [10]王丽莎, 李希, 甘蕾, 张瑞, 吕殿青,周脚根,张满意,李裕元,吴金水. 亚热带丘陵区湿地水生植物组合模式拦截氮磷的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7, 26(9): 1577-1583. [11]吴飞, 陈家顺,刘锋, 李裕元, 吴金水, 肖润林, 印遇龙, 姚康. 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10): 3657-3665. [12]王美慧, 周脚根, 韩增, 孟岑, 杨文, 焦军霞, 程牧春, 李裕元*, 吴金水.亚热带典型小流域磷收支及流失特征对比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2): 321-330. [13]孟岑, 李裕元*, 吴金水, 周脚根, 尹黎明, 王毅, 李勇. 亚热带典型小流域总氮最大日负荷(TMDL)及影响因子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2) : 700-709. [14]Liu HY, Zhou JG, Shen JL, Li YY, Li Y, Ge TD, Guggenberger G, Wu J. 2016. Agricultural uses reshape soil C, N, and P stoichiometry in subtropical ecosystems. Biogeosciences Discuss., doi:10.5194/bg-2016-211 [15]Zou GH, Li Y*, Wang Y, Liu DL, Liu XL Li YY, Wu JS. Pedo-transfer functions for estimating the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paddy soils in subtropical central China. Archives of Agronomy and Soil Science. 2016, 62(7): 982-993. [16]Luo Q, Li Y, Li YY, Liu XL, Xiao RL and Wu JS.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shallow groundwater quality in a Hilly Red-Soil Agricultural Catchment in Subtropical Central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5, 6: 1-11. [17]Li YY, Yang R, Gao R, Wei HA, Chen AL, Li Y. Effects of long-term phosphorus fertilization and straw incorporation on phosphorus fractions in subtropical paddy soil.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5, 14(2): 365–373. [18]Li YY, Jiao JX, Wang Y, Yang W, Men C, Li BZ, Li Y, Wu JS.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load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of subtropical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5, 22: 1831-1840. [19]Wang Y, Li YY, Li Y, Liu F, Liu XL, Gong DL, Ma QM, Li W, Wu JS. Intensive rice agriculture deteriorates the quality of shallow groundwater in a typical agricultural catchment in subtropical central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5, 22: 13278–13290. [20]Meng C, Li YY*, Wang Y, Yang W, Jiao JX, Wang MH, Zhang MY, Li Y, Wu JS. TMDL of phosphor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subtropical watersheds in southern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15, 187(8): 1-15. [21]焦军霞, 杨文, 王美慧, 孟岑, 王毅, 李裕元*, 周脚根, 尹娟, 张满意, 吴金水.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浅层地下水氮淋失特征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5(7): 2193-2201. [22]杨文, 周脚根,焦军霞,王美慧,孟岑,李裕元*,吕殿青*,吴金水. 亚热带丘陵小流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与淋失风险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5(2): 541-549. [23]杨文, 周脚根, 王美慧, 韩增, 张满意, 李裕元*, 吕殿青* 吴金水. 亚热带丘陵小流域土壤碳氮磷生态计量特征的空间分异性. 土壤学报, 2015, 52(6):1336-1344. [24]Li YY, Men C, Gao R, Yang W, Jiao JX, Li Y, Wang Y, Wu JS. Study on phosphorus loadings in ten natural and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in subtropical region of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14, 186: 2717-2727. [25]Shen JL, Liu JY, Li Y, Li YY, Wang Y, Liu XJ, Wu JS. Contribution of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to diffuse pollution in a typical hilly red soil catchment in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4, 26: 1797-1805. [26]焦军霞, 杨文, 李裕元*, 彭福元, 鲁耀雄, 崔新卫, 吴金水. 有机肥化肥配施对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氮淋失特征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 33(6):1159-1166. [27]Wang Y, Li Y, Liu F, Li YY, Song LF, Li H, Meng C, Wu JS. Linking rice agriculture to nutrient chemical composition, concentration and mass flux in catchment streams in subtropical central China.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14, 184: 9-20. [28]宋立芳, 王毅, 吴金水, 李勇, 李裕元, 孟岑, 李航, 张满意. 水稻种植对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小流域氮磷养分输出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14, 35(1): 150-156. [29]Li YY, Gao R, Yang R, Wei HA, Li Y, Xiao HA, Wu JS. Using a simple soil column method to evaluate soil phosphorus leaching risk. Clean-Soil, Air, Water, 2013, 41(11): 1100-1107. [30]孟岑, 李裕元*, 许晓光, 高茹, 王毅, 张满意, 吴金水. 亚热带流域氮磷排放与养殖业环境承载力实例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2013, 33(2): 635-643. [31]聂敏 肖和艾, 廖敦秀, 高茹, 葛体达, 李裕元, 吴金水. 亚热带可变电荷土壤磷素淋失临界点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环境科学学报,2013, 33(2): 579-586. [32]许晓光, 孟岑, 焦军霞,李裕元*,石辉,张满意,吴金水. 亚热带区稻田土壤氮磷淋失特征试验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2(5): 991-999. [33]魏红安, 李裕元*, 杨蕊, 高茹, 石辉, 张满意, 吴金水. 红壤磷素有效性衰减过程及磷素农学与环境学指标比较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6): 1116-1126. [34]潘春翔, 李裕元* 彭亿, 高茹, 吴金水. 湖南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持水性能研究. 生态学报, 2012, 32(2): 538-547. [35]韩例娜, 李裕元*, 石辉, 邹刚华, 余红兵, 肖润林, 吴金水. 水生植物对南方农田排水沟渠氮磷迁移生态阻控比较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 33(1): 117-120. [36]高茹, 李裕元*, 杨蕊, 魏红安, 聂敏, 张满意, 吴金水. 亚热带主要耕作土壤硝态氮淋失特征试验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18(4): 839-852. [37]金慧龙,李裕元,高茹,刘新亮,吴金水. 亚热带小流域土壤氮磷分布及其环境效应.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3): 123-126. [38]杨蕊, 李裕元*, 魏红安, 高茹, 石辉, 吴金水. 畜禽有机肥氮磷在红壤中的矿化特征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3): 600-607. [39]Li Zhong-wu, Huang Jin-quan, Li Yuyuan, Guo Wang, Zhu Jian-feng. Assessment on soil fertility of Dongting Lake wetland area (China) based on GIS and fuzzy evaluation. J. Cent. South Univ. Technol. 2011, 18: 1465?1472. [40]李裕元, 邵明安, 陈洪松, 霍 竹, 郑纪勇. 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0, 30(16): 4306-4316. [41]方勇, 李忠武, 李裕元, 曾光明, 张棋. 红壤丘陵区典型区域湖南长沙市非点源污染量化研究. 土壤通报, 2010, 41(2): 458-462. [42]魏红安, 潘春翔, 杨蕊, 高茹, 李裕元*, 石辉, 彭佩钦. 湖垸旱地减氮控磷对棉花生长和氮磷迁移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 31(5): 621-625. [43]李忠武, 叶芳毅, 李裕元, 罗霄, 陈禹. 基于逐级递减法的洞庭湖区水稻生产潜力模拟预测研究. 地理研究, 2010, 29(11): 2017-2025

学术兼职

现任中国生态学会生态水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土壤肥料学会常务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