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柴高洁

个人简介

柴高洁,男,1985年生,河南安阳人,南开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获得“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工会积极分子”,“优秀共产党员”,“文明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编著《大学语文》教材1部,先后在《东岳论丛》《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南开诗学》《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星星》等刊物发表评论文章30余篇;出版个人诗集《陌生》1部,有诗作发表于《天津诗人》、《天津青年诗选》等刊物。 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世纪台湾现代诗的突围与转型研究》,项目号16fzw042,经费20万。 2.主持中原工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战后台湾现代诗的转型研究》。 3.主持省社科联普及规划项目《漂亮的日子读读诗》。 3.参与国家、教育部项目各一项;参与省级项目多项。 教材 《大学语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副主编。

研究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中国新诗、中西文化比较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沉重的“性感”——论简单的诗意建构》,《南腔北调》,2017年5期。 2.《日据时期台湾原住民的身份焦虑与建构——以电影<赛德克·巴莱>为例》,《南腔北调》,2017年3期。 3.《民族诗风的确立:台湾新世代诗人的精神走向》,《南腔北调》,2017年2期。 4.《抒情传统的手术刀——论夏宇诗歌的解构美学》,《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年9月。 5.《“私奔”中的思维修行——论熊培云诗歌的理性“诗想”》,《关东学刊》,2016年8月。 6.《诗意穿越时空》,《星星》,2016年5期。 7.《纸上风云——诗的意象与语言》,《星星》,2013年11期。 8.《永远出发,永无抵达——洛夫诗路历程考察》,《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2年第2期。 9.《剪成碧玉叶层层——<一棵开花的树>的诠释与演绎》,《文艺论坛》,2012年第1期。 10.《沉默·笃定·多元——<天津青年诗选·2011>散论》,《天津青年诗选·2011》,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版。 11.《意象和语言——论简政珍诗的美学追求》,《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1辑》,成都:巴蜀书社,2012年版。 12.《传统的重铸与再造——台湾1970年代现代诗诗潮的精神走向》,《东岳论丛》,2012年第12期。 13.《食指诗歌的海洋意象及其它》,《襄樊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4.《刑罚的背后:试比较<活地狱>与<一九六八年>》,《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15.《朱雀桥边的野花——金大班形象的比较分析》,《世界文化文学论坛》,2009年第2期。 16.《重写文学史背景下两篇伤痕小说的比较》,《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6期。 17.《抗战时期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文学语言的比较》,《科教文汇》,2009年第4期。 18.《“文革”记忆下的两种“伤痕”书写——以<尹县长>和<班主任>为例的比较》,《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六辑》,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9.《出离“群体”的个性化选择——河南80后诗歌读扎》,《元素》(民刊),2017年2期。 20.《“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读吴相渝诗集<星空>》,《星空》(诗集独立出版),2017年。 21.《从场域理论看<鹿鼎记>对“江湖”的反叛与再造》,《华文文学》,2018年6期。 22.《现实的诗化展开:战后台湾现代诗的生活美学》,《北方论丛》,2018年1期。 23.《物象的内心灵视:战后台湾现代诗的超现实经验》,《文学与文化》,2017年4期。 24.《与乡村的寂静对谈——葛筱强的诗意建构》,《关东学刊》,2016年12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