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随新民

个人简介

国内外工作、学习及研究经 Ø 1992年9 月-1995年3月 北京科技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 Ø 1995年10月-2004年1月 河南工业大学教师; Ø 2002年 9月- 2005年7月 外交学院 攻读博士学位; Ø 2005年7月 -2006年10月 外交学院教师; Ø 2006年10月-2015 中原工学院教师、思政部副主任; Ø 2015-今 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科研项目情况 1.中印发展伙伴关系及路径研究(15BGJ05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研。 2.印度新版海洋战略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2019-JCZD-025),河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在研。 3.大国海洋战略与印度洋区域安全研究(16YXXZ10),河南省社科优秀学者支持项目,在研。 4.亚洲地区合作与中印伙伴关系的建构(2011-RC-07),河南省创新人才支持项目。 5. 殖民遗产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地区布局和实施影响:基于南亚分裂和中印边界纠纷的分析,河南省外专局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支持项目。 获奖项及称号情况 1. 论文:“中印关印度的战略文化与国际行为:基于争论的案例分析”(原载于《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1期),2015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 专著:《中印关系系研究:社会认知视角》(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2008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研究领域

国际关系、中国外交、中印关系、海洋问题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东亚合作进程与中印关系调整——兼谈三角关系分析范式 《现代国际关系》 2006年第7期 2) 中印关系研究50年:多元化的议程和不对称的支点 《国际论坛》 2005年第6期 3) 印度中印边界的认知 《国际政治科学》 2006年第1期 4) 印度对华安全认知的维度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7年第1期 5) 印度对华安全认知的来源 ——从社会认知视角分析《南亚研究季刊》 2006年第3期 6) 东亚共同体建设与中印关系 《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 2006年版 7) 国际制度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学术探索》 2004年第6期 8) 理解周恩来外交思想:一种外交哲学视角 《外交评论》 2006 年第2期 9) 中印关系研究50年:多元化的议程和不对称的支点 《中国外交》 2006年第3期 10) 周恩来外交学研究:体系架构、问题与建议 外交评论》 2006 年第2期 11) 欧盟CFSP制度性缺失及对华政策评估 《南都学坛》 2004年第5期 12) 中法(欧)关系:中法学者间的认知性差异与认同 《法国研究》 2004年第1期 13) 学术规范与学人治学 《外交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 14) 中印关系研究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年版 15) 印度对中国的认知与对华政策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

学术兼职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中国外交史研究会会员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国家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