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卢世菊

个人简介

主讲课程 1.本科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民俗文化与旅游; 2.研究生课程:旅游学研究前沿、旅游法律制度研究。 卢世菊,女,土家族,1991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中南民族大学任教。 主要研究成果及代表作品 主持和参与湖北省旅游研究项目、校社科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国家民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等10多项。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参与国家民委教研项目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多项,主持《旅游学概论》校级精品资源课程,参与《旅游景观与审美》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主持获得国家民委省部级奖项2项,出版专著4部,出版教材2部。先后在《思想战线》、《贵州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不同层次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有多篇论文发表在CSSCI期刊上。 主要学术著作: 1.《长江流域道教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基于文化线路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湖北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调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主编教材: 《旅游法规》《旅游法教程》(第1-6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主要科研项目: 1.湖北省科普资源旅游化的实践与对策研究,湖北省旅游研究课题,2015(主持) 2. 湖北恩施州乡村旅游资源调查研究,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 2016 (主持) 3.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效应审视:旅游剥夺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中央高校专项基金重点项目,2017-2019(主持) 4.长江流域道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中央高校专项基金重点项目,2010-2012(主持) 5.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互动合作研究,中央高校专项基金重点项目,2013-2015(主持) 6.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与小康建设,中南民族大学社科基金项目,2004-2006(主持) 7.关于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8-2010(主持) 8.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6-2018(主持) 主要奖项: 1.著作《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湖北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调查》,国家民委第三届全国民族问题研究成果奖(著作奖)三等奖(2015)。 2.研究报告《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家乐”旅游调查报告》,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优秀奖,2006。 3.教材《旅游法规》,校级教学成果奖,2008。 4.系列论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创新研究》,校级教学成果奖,2012。 5.《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及其保障体系研究》, 国家民委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优秀项目,2013(第二) 6.《旅游法教程》讲义获校优秀讲义一等奖(2017) 7.指导学生多次获省级、校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获“校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学生参加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多人次获校优秀团队称号;指导学生参加2013北京国际青年旅游节线路设计大赛获入围奖;指导学生获文化和旅游部2018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2项。

研究领域

民族文化旅游研究、乡村旅游研究、道教文化旅游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道教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对策分析》,《思想战线》2003(4) 2.《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6) 3.《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06(2) 4.《中国少数民族竹文化特色旅游发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 5.《论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以湖北恩施土家族“女人会”为例》,《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3) 6.《湖北民族贫困地区景中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1) 7.《湖北武陵山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开发的思考》,《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3) 8.《游客与当地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的态度对比研究——以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4) 9.《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2) 10. 《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的相对剥夺感及其疏导研究——基于恩施州5个贫困村的调查》,《学习与实践》2018(01)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