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彭修银

个人简介

学习、工作经历: 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1年7月至2006年3月任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南开大学东方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美学学会会长等。1995年4月至1996年3月在日本中央大学、东京艺术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在日本国学院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2006年至今为中南民族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负责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南民族大学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学术著作: 1.《美学范畴论》,台湾文津出版社 2.《中国文人画的美学传统》,台湾文津出版社 3.《中西戏剧美学思想比较研究》,武汉出版社 4.《旅游美学》,台湾五南出版社 5.《旅游——寻找生命的家园》,暨南大学出版社 6.《中国绘画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7.《东方美学》,人民出版社 8.《近代中日文艺学话语的转型及其关系之研究》,人民出版社 9.《日本近现代绘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10.《现代艺术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1.《中国画美学探骊》,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编:《民族美学》(以书代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丛书》(20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主编:《东方审美文化丛书》(5种),安徽教育出版社 科研项目: 主持和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项,文化部艺术科学研究项目1项、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 获奖情况: 《文化系统中的审美教育》分别获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和首届全国美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对美学范畴系统化的尝试》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中西戏剧美学思想比较研究》获第八届全国城市图书评奖二等获;《中国绘画艺术论》分别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和天津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建设“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生长点》获天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首届学术成果评奖优秀论文奖、《近代中日文艺学话语的转型及其关系之研究》获武汉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研究领域

东方美学、文艺美学、艺术美学、中国书画美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06年以来发表在CSSCI学术刊物上论文) 1、《行为艺术的“混乱”美学论》,《南开学报》(CSSCI)2006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 2、《生态文明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转进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06年第4期 3、《“物哀”与日本民族的植物美学观》,《山东大学学报》(CSSCI)2006年第5期 4、《蔡仪美学的当代意义》,《学术月刊》(CSSCI)2007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5、《日本作为输入西方文艺思想的“中间人”对中国现代文艺学的影响》,《文艺理论研究》(CSSCI)2007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6、《中国美学在东方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东方丛刊》(CSSCI)2007年第1辑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 5、《日源新语对王国维美学话语的影响》,《中国文化研究》(CSSCI)2007年第3期 6、《论原生态自然美及其价值》,《中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07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7、《论实践的美学之维》,《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07年第4期 8、《东方美学中的泛生态意识及其特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08年第1期 9、《人类命运的终极终极关怀——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建构的人文学意义》,《江汉论坛》(CSSCI)2008年第5期 10、《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美学维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08年第3期 11、《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学科确立中的日本因素》,《广西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08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2、《王国维美学思想形成过程中日本的中介因素》,《中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08年第4期 13、《试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话语张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0年第1期 14、《解构与建构》,《文艺理论研究》(CSSCI)2010年第3期 15、《中国现代美学传统之挖掘》,《中国图书评论》(CSSCI)2010年第2期 16、《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学属性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CSSCI)2010年第1期 17、《论先秦时期儒道美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当代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10年第5期 18、《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建构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0年第6期。 19、《艺术接受与艺术人生》,《中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1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 20、《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学科形成的“日本因素”》,《陕西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12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 21、《“雅”大美之境——范曾美学思想管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2年第3期 22、《元代绘画与体用思想》,《社会科学研究》(CSSCI)2012年第4期 23、《艺术生产与艺术审美价值的创造》,《湖北大学学报(CSSCI)》2012年第5期 24、《从艺术生产到艺术形态生产》《中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3年第2期 25、《中国美学范畴“虚静”中的超越情节》《江苏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13年第2期 (一般性学术刊物) 1、《论“兴”的现代美学价值》,《中国美学研究》第一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5月 2、《生态美育:审美救赎之路》,《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 3、《借西润中,折射中国山水画意境的宁静之美》,《国画家》2006年第2期 4、《基于植物的审美意识》,《国画家》2006年第3期 5、《当代艺术教育的生态美育走向》,《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6、《宫崎骏动画中意象体现的日本民族审美特质》,《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第4期 7、《和谐社会语境中的中国当代美学》,《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 8、《第四届全国生态美学学术会议综述》,《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9、《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研究的新创获——评周均平< 奏汉审美文化宏观研究>》,《文艺报》2008年5月15日第二版 10、《当代审美教育的生态学转向》,《当代中国美育问题》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11月。 11、《日本浮世绘的近代新恣》,《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2日第8版 12、《构建当代形态的和谐美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18号 13、《东方式的抽象》,《人民日报》2011年9月4号 14、《走进岷山深处的神秘族群》,《民族美学》(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2月 15、《范曾美学思想的生态学视野》,《范曾研究》2012年第1辑(总第9辑),南京大学出版社8月

学术兼职

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兼职教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兼职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天津大学客座教授、天津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日本中央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国学院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副会长等。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