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孟刚

个人简介

曾获荣誉: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茅以升科研专项奖 杨孟刚:男,汉,1976年1月生,江西安义人。主要从事桥梁抗震减震和大跨度桥梁结构几何非线性方面的研究工作。1996年7月,在原长沙铁道学院桥梁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6月,在中南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6~至今一直在中南大学任教。2001年任讲师,2005年任副教授,2009年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2年9月~2013年9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晋升为教授。 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中国铁路总公司重点课题1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3年获茅以升科研专项奖励;出版专著1本,获软件著作权1项;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EI收录20余篇。 教育经历 [1] 1992.9-1996.7 长沙铁道学院 | 桥梁工程 | 学士学位 | 大学本科毕业 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60年以成建制的三个系和部分教研室为基础,另辟校址成立,隶属于铁道部。 [2] 1997.9-2001.7 中南大学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硕士学位 | 硕士研究生毕业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高校。 [3] 2001.9-2004.7 中南大学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毕业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高校。 [4] 2005.7-2009.7 湖南大学 | 土木工程 | 博士后 | 博士后毕业 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高校。 工作经历 [1] 1996.9-2000.6 长沙铁道学院桥梁工程系 | 助教 [2] 2001.9-2005.7 中南大学桥梁工程系 | 讲师 [3] 2006.9-2013.6 中南大学桥梁工程系 | 副教授 [4] 2013.9-至今 中南大学桥梁工程系 | 教授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碰撞时变行为的高速铁路桥梁抗震协同工作机理和优化策略研究(编号:51978667),60万,2020.01-2023.12 (主持) [2]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开发计划重点课题:大跨度铁路桥梁纵向减振/震的速度型与位移型阻尼器组合系统研究(编号:N2018G070),80万,2018.12-2020.12 (主持) [3]潍莱铁路大跨径桥梁施工监控,148万,2018.6-2019.12 (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地震下连续梁桥支座与侧向挡块摩擦行为的时空演变及耦合机理(编号:51778635),60万,2018.01-2021.12 (参加,排名第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强震作用下高速铁路桥梁碰撞机理、碰撞全过程及防碰控制研究(编号:51378504),80万,2014.01-2017.12 (主持) [6]104国道温州西过境瓯江特大桥主桥(140+225+120)m斜拉桥施工监控,195.8万,2015.9-2017.8 (主持) [7]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基于推倒分析的连续梁桥地震位移需求的简化预计理论研究(编号:51308549),25万,2014.01-2016.12 (参加,排名第2) [8]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基于MR阻尼器的纵飘桥梁被动减振—半主动减震控制研究(编号:50908231),20万,2010.01-2012.12 (主持)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强风作用下轻轨车-汽车-公轨两用桥时变系统的动力响应机理及行车安全性舒适性研究(编号:51078356),38万,2011.01-2013.12(参加,排名第2) [10]沪昆客运专线上饶沪昆立交特大桥(70+125+70)m连续梁和紫阳大道立交特大桥(40+64+40)m连续梁施工监控,60万,2011.1-2011.12 (主持) 专利软著 [1]杨孟刚,孟栋梁,胡尚韬,高琼. 桥梁碰撞试验碰撞力测试的面-面测力装置,ZL201910027031.9,发明专利,2020 [2]杨孟刚,费凡,孟栋梁,高琼. 桥梁横向地震碰撞试验装置,ZL201920052224.5,实用新型专利,2019 [3]杨孟刚. 悬索桥施工过程分析系统软件V1.0 [简称:LSBA软件],2007SR01035 获奖信息 [1]陈政清, 胡建华, 杨进, 王修勇, 高宗余, 华旭刚, 万田保, 杨孟刚, 何旭辉, 廖建宏. 柔性桥梁非线性设计和风致振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 [2]陈明宪, 胡建华, 李瑜, 陈宝春, 颜东煌, 赵跃宇, 张辉, 张劲泉, 向建军, 杨孟刚, 邵旭东, 蔡志伟. 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及养护关键技术研究. 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 [3]胡建华, 向建军, 高荣堂, 王修勇, 沈锐利, 叶梅新, 李传习, 林灼杰, 张贵明, 李建中, 杨孟刚, 刘志文. 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 [4]陈政清, 胡建华, 王修勇, 黄方林, 何旭辉, 杨孟刚, 禹见达, 伏晓宁, 蒋自雄,黄志辉, 廖建宏, 王建辉. 斜拉桥拉索风雨振机理与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 [5]陈政清, 倪一清, 王修勇, 高赞明, 华旭刚, 杨孟刚, 黄方林, 何旭辉. 柔性工程结构非线性行为与控制的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6. [6]赵泽平, 乔建东, 陈亮, 张超, 杨孟刚, 何旭辉, 闫雁飞. 漯阜铁路改建工程既有桥梁承载能力评定及加固措施试验与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 [7]茅以升铁路教育--科研奖

研究领域

[1] 桥梁结构非线性分析 [2] 桥梁抗震与减隔震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Menggang Yang,Dongliang Meng,Qiong Gao,Yanpin Zhu,Shangtao Hu.Experimental study on transverse pounding reduction of a high-speed railway simply-supported girder bridge using rubber bumper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excitations. 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9, 196: 109290 [2]杨孟刚,王传坤,乔建东.高速铁路连续梁桥横向地震碰撞效应及挡块间隙研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0(9): 2252-2263 [3]孟栋梁,杨孟刚,费凡.碰撞对高铁简支桥梁横向地震响应影响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工程力学,2019, 36(8):161-170,181 [4]王传坤, 杨孟刚.基于摩擦摆支座的高铁连续梁桥减隔震研究.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9, 16(3): 564-572 [5]杨孟刚, 费凡, 彭定成.考虑轨道系统的高速铁路连续梁桥结构系统参数对纵向地震响应的影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16(1):8-15 [6]陈千书,黄文龙,杨孟刚.大翼缘宽箱梁矮塔斜拉桥施工阶段剪力滞效应分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15(12):3158-3164 [7]杨孟刚,孟栋梁,戴良缘.考虑轨道约束的高铁简支梁桥横向地震碰撞效应.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9(4): 916-924 [8]Qiong Gao, Meng-Gang Yang, Jian-Dong Qiao.A multi-parameter optimization technique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cable-stayed bridges considering prestress in girder.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17, 64(5): 567-577 [9]杨孟刚,黄文龙,卫康华.塔墩梁固结矮塔斜拉桥合龙顶推力的简化计算方法. 桥梁建设, 2017, 47(3):71-76 [10]彭定成,杨孟刚,孟栋梁.三塔四跨单索面大翼缘矮塔斜拉桥塔墩梁固结区域局部应力分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14(7):1465-1472 [11]卫康华,罗浩,杨孟刚.塔墩梁固结的三塔四跨矮塔斜拉桥成桥状态力学参数研究.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14(5):988-996 [12]Meng-Gang Yang, C.S. Cai.Longitudinal vibration control for a suspension bridge subjected to vehicle braking forces and earthquake excitations based on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s.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16, 22(17):3659-3678 [13]杨孟刚,周卫卫,乔建东.基于限位索的简支梁桥地震防碰研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 35(5):99-104 [14]Meng-Gang Yang, C.S. Cai, Yong Chen.Creep performance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FST) columns and applications to a CFST arch bridge.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5, 19(1):111-129 [15]Meng-Gang Yang, Chun-Sheng Cai, Biao Wei.A combined control strategy for vibration mitigations of a suspension bridge induced by vehicle braking force. The Baltic Journal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2015, 10(2):118-125 [16]杨孟刚,舒高华,乔建东.基于MR 阻尼器的纵飘桥梁车辆制动力和地震作用下的混合控制. 土木工程学报,2014,47(S1):142-147 [17]杨孟刚,潘增光,乔建东,魏标.高速铁路列车制动力对简支梁桥地震碰撞效应影响研究. 振动与冲击,2014,33(15): 167-173 [18]Meng-Gang Yang, Chun-yang Li, Zhen-Qing Chen.Zhen-Qing Chen. A new simple non-linear hysteretic model for MR damper and verification of seismic response reduction experiment. 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3, 52:434-445 [19]Meng-Gang Yang, Zhen-Qing Chen, Xu-Gang Hua.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using MR damper to mitigate longitudinal seismic response of a suspension bridge.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1, 31(8): 1171-1181 [20]M-G Yang, Z-Q Chen, X-G Hua.A new two-node catenary cable element for the geometrically non-linear analysis of cable-supported structures.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0, 224(6): 1173-1183 [21]Meng-Gang Yang, Zhu-Qing Yang.Longitudinal Vibration Control of Floating System Bridge Subject to Vehicle Braking Force with Viscous Damper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446-449: 1256-1260 [22]Meng-Gang Yang, Kui Ouyang.Seismic control research of longitudinal floating bridge based on MR damper.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117-119: 201-205 [23]Menggang Yang, Zhuqing Yang.Investigation concerning vibration reduction of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under vehicle braking forc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163-167: 2689-2692 [24]杨孟刚,陈政清.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性能及减震试验研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1(6): 2327-2333 [25]杨孟刚,陈国阳.大跨度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减震措施.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 7(3): 16-19 [26]杨孟刚,陈庚.大跨度曲线刚构桥预应力设置对扭矩的影响. 桥梁建设, 2010, 3: 15-18 [27]杨孟刚,曹志光.初应力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 7(4): 6-10 [28]Menggang YANG, Zhenqing CHEN, Jianhua HU.Investigations Concerning seismic response control of a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with MR dampers.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 2008, 2(1): 43-48 [29]M.G. Yang, Z.Q. Chen.Investigation on using MR dampers to mitigate seismic responses for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s. Structural Condition Assessment, Monitoring and Improvement II, Changsha, 2007 [30]杨孟刚, 陈政清.自锚式悬索桥磁流变阻尼器减震控制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06, 39(11):84-89 [31]杨孟刚, 陈政清.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过程模拟分析.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3(2): 26-30 [32]杨孟刚, 胡建华,陈政清.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响应分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6(1):133-137 [33]杨孟刚, 胡建华,陈政清.基于UL列式的悬索桥施工过程模拟分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19(3):58-62 [34]杨孟刚, 陈政清.基于UL列式的两节点悬链线索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 2003, 36(8):63-68 [35]杨孟刚, 陈政清.两节点曲线索单元精细分析的非线性有限元法. 工程力学, 2003, 20(1):42-47 [36]杨孟刚, 陈政清, 崔剑峰.茅草街大桥地震时程反应分析. 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 长沙, 2004:444-450 [37]杨孟刚, 陈政清, 乔建东.大跨度悬索桥架设参数的迭代算法研究.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1, 19(2):1-5 [38]杨孟刚, 文永奎, 陈政清.混凝土箱梁的水化热温度监测及裂缝控制.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1, 19(3):40-44 [39]杨孟刚, 陈政清.32m双线铁路简支箱梁管道摩阻试验研究. 铁道标准设计, 2001, 11:3-4 [40]杨孟刚, 陈政清.新型拱桥施工合龙段的设置. 铁道标准设计, 2001, 8:21-21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