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谷中原

个人简介

曾获荣誉: 2012年4月27日获得中南大学蔡田碹珠奖励金优秀教师奖;2015年12月30日获湖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称号 谷中原,男,1963年12月28日出生,湖南张家界人。1983.9~1987.6,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1987.9~1990.6,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5.9~1997.6,湘潭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进修班结业。2004.9~2007.12,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农村发展方向博士生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晋升中南大学教授,现为中南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农业功能拓展与利用社会实验中心主任。已在农村社会发展、交通社会学、社区保障等领域,出版6种独著、7种合著;发表90多篇论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以及学校教改项目共13项。 教育经历 [1] 2004.9-2007.12 湖南农业大学 |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农村发展方向 | 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毕业 [2] 1995.9-1997.6 湘潭大学 | 法学 | 硕士学位 | 研究生班结业 [3] 1987.9-1990.6 中央民族大学 | 哲学 | 硕士学位 | 硕士研究生毕业 [4] 1983.9-1987.6 中央民族大学 | 哲学 | 学士学位 | 大学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1] 2010.10-至今 中南大学 | 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主任 |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2] 2008.9-2010.9 中南大学 |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 教授。 [3] 2000.4-2008.8 中南大学 | 法学院 | 社会学系主任 | 副教授 [4] 1998.1-2000.3 长沙铁道学院 | 社会科学系哲学教研室 | 社会学教研室主任 | 副教授 [5] 1990.7-1997.12 湖南农业大学 | 社会科学系 | 副系主任 | 讲师 科研项目 [1]《我国社区社会组织持续参与社区治理研究——以湖南长沙市雨花区为例》,谷中原 [2]《城镇化视野下的民族地区乡域城镇支柱要素协同层序建设——以武陵山区为例》,谷中原 [3]《武陵山区现代多功能农业经济体系建构研究》,谷中原 [4]《湘西地区农业多功能经营体系建构以及试验方案与监管模型设计》,谷中原 [5]《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多功能化经营发展方式研究》,谷中原 [6]《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研究》,谷中原 [7]《湖南城乡居民交通消费研究》,谷中原 [8]《湘西农民科技素质结构转换的实证研究》,谷中原 著作成果 [1]《农村社会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2]《交通社会学》,民族出版社,2020 [3]《社会学理论基础》,中南大学出版社,2020 [4]《多功能农业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20 [5]《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6]《农村社会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 [7]《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多功能经营方式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 [8]《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9]《社区保障概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20 教学成果 [1]《社会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2004-09-17 [2]《工科院校人文系列课程建设与学生素质培养》,2000-10-23 [3]《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1997-07-23

研究领域

[1] 交通社会学研究领域。在此领域已撰写并出版《交通社会学》(2002)一书;已发表《论社区发展的交通支持》(《求索》2003年第4期)、《关于交通社会学发展的学术研究问题》(《求索》2006年第8期)等15篇学术论文。应邀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社会学卷》交通社会学词条。将用性理研究思维探索交通的生活性和生产性以及私人性和公共性等二元命题;探索私人交通建设路径和公共交通建设路径规律;研究交通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协调机理以及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协同建设机制。 [2] 社区保障研究领域。在此领域已总编出版《社区保障概论》(2014)、《社区志愿组织管理》(2014)、《社区保障概论》(2015)、《社区服务保障》(2016)等社区保障系列教育丛书;已发表《论社区实现基本生活保障目标的双轨流程》(《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等12篇学术论文。目前主要研究由社区经济保障、生态保障、劳动保障、服务保障、教育保障、精神保障等子系统构成的社区保障体系,并组织撰写《社区经济保障》、《社区生态保障》、《社区教育保障》、《社区精神保障》等著作,用结构功能分析框架建构社区保障体系。 [3] 农村区域发展研究领域。在此领域已撰写并出版《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2008)、《多功能农业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2008)、《农村社会学新论》(2010)、《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多功能经营方式研究》(2011)、《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2012)等5种著作;已发表《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内在冲突与化解机制》(《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8期)等40余篇学术论文,建构了农村区域发展的功能农业建设模式。目前主要研究农村社区根基要素层面协同建设问题和层序持续建设问题,探索农村区域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理论。

1、农村区域发展研究领域。在此领域已撰写并出版《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2008)、《多功能农业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2008)、《农村社会学新论》(2010)、《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多功能经营方式研究》(2011)、《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2012)等5种著作;已发表《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内在冲突与化解机制》(《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8期)等40余篇学术论文,建构了农村区域发展的功能农业建设模式。目前主要研究农村社区根基要素层面协同建设问题和层序持续建设问题,探索农村区域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理论。 Research field of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 published five books including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s of Rural Development (2008),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2008), New Theory on Rural Sociology (2010),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 Operational Model in New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2011),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2012), and published more than 40 academic papers including Interior Conflicts and Resolving Mechanism of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Issues, No. 8, 2009), which constructs and presents functional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modes of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t present, I mainly research on rural community issues of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al elemental level and sequence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and probe theor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l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rural area. 2、社区保障研究领域。在此领域已总编出版《社区保障概论》(2014)、《社区志愿组织管理》(2014)、《社区保障概论》(2015)、《社区服务保障》(2016)等社区保障系列教育丛书;已发表《论社区实现基本生活保障目标的双轨流程》(《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等12篇学术论文。目前主要研究由社区经济保障、社区生态保障、社区劳动保障、社区服务保障、社区教育保障、社区精神保障等子系统构成的社区保障体系,并组织撰写《社区经济保障》、《社区生态保障》、《社区教育保障》、《社区精神保障》等著作,建构社区保障的结构——功能分析框架和社区保障体系。 Research field of social security; as chief editor I published a series of educational books of community security includingAn Introduction to Community Security(2014),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Voluntary Organization (2014), Community Labor Security (2015), and Community Service Security (2016); I published 12 academic papers including An analysis on Twin-Track Process of Achieving Basic Life Security in Community (Gansu Social Science, No. 3, 2015). At present, I mainly research community security system composed by community economic security, community ecologic security, community labor security, community service security, community educational security and community spirit security, and organize to write books including Community Economic Security, Community Ecological Security, Community Educational Security, and Community Spirit Security, to construct an structure-functio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community security and community security system. 3、交通社会学研究领域。在此领域已撰写并出版《交通社会学》(2002)一书;已发表《论社区发展的交通支持》(《求索》2003年第4期)、《关于交通社会学发展的学术研究问题》(《求索》2006年第8期)等15篇学术论文。将用性理研究思维探索交通的生活性和生产性以及私人性和公共性等二元命题;探索私人交通建设路径和公共交通建设路径规律;研究交通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协调机理以及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协同建设机制。 Research field of traffic sociology; I finished and publishedSociology of Traffic (2002) in the field, and published 15 academic papers including Analysis of Transportation Support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Seeker, No.4, 2003) and Academic Research Questions of Development of Traffic Sociology(Seeker, No.8, 2006). Next I will employ characteristic and rational thoughts to explore dual- propositions such as livelihood and productiveness, or privacy and publicity of transportation, to probe rules of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paths, to investigate private and public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llaborative building mechanism of private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减负增效:探索社区自我、内源、持续发展机制》:《中国民政》(2015/12) [2].《市场排斥与制度排斥:城市小贩的融城困境》:《城市学刊》(2015/1) [3].《论社区实现基本生活保障目标的双轨流程》:《甘肃社会科学》(2015/3) [4].《以疏为主解城管难题》:《经济日报》,2015 [5].《规范“摊担经营”创新城市管理》:《湖南日报理论版》,2014 [6].《非农工作经历与农村居民城镇定居计划》:《广东财贸大学学报》(2014/2) [7].《乡域城镇化及其实现路径论略》:《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1) [8].《武陵山区农村社区人力资源开发任务略论》:《民族论坛》(2013/5) [9].《农村社区向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社会报》,2013 [10].《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中国社会报,2013 [11].《当今中国农民的职业分化与生活方式差异—基于四川省Y镇的调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12].《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内在冲突与化解机制》:《农业经济问题》(2009/8) [13].《失地农民职业结构转变的实证研究——以湖南失地农民职业转变为例》:《吉林农业》(2009/1) [14].《农村垃圾治理研究——以武陵山区S县L乡为例》:《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 [15].《村容整洁合力建设机制研究——基于右江镇江潭村的调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 [16].《论现代多功能农业》:《求索》(2008/2) [17].《我国城乡居民交通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18].《我国城乡居民交通消费的比较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19].《西方社会现代化理论发展阶段论略》:《湖北省社会学主义学院学报》(2007/5) [20].《论人类开展的主要文化活动形式》:《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7/2) [21].《民族生成与民族关系模式》:《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7/2) [22].《山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发展的负面影响与消解》:《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5) [23].《论提高农户经济主体地位的融资体制创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24].《西南地区茶马古道论略》:《茶叶通讯》(2007/2) [25].《湖南发达地区的农村交通状况实证分析》:《民族论坛》(2007/2) [26].《关于交通社会学发展的学术研究问题》:《求索》(2006/8) [27].《我国农户经济资金支持缺陷与政策调适》:《求索》(2005/11) [28].《农民交通消费发展趋势的实证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5) [29].《山区农民闲暇生活初探》:《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30].《湘西农民科技素质的形成及其制约因素》:《民族论坛》(2003/10) [31].《交通社会学:一门新生应用社会学的构想》:《湖南师范大学社科学报》(2003/6) [32].《论社区发展的交通支持》:《求索》(2003/4) [33].《中国当代农民区际流动研究:《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34].《农村社区的文化构成及其建设》:《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3/3) [35].《农民流动对民族婚姻的影响》:《民族论坛》(2003/3) [36].《邓小平围绕现代化开展文化建设思想论略》:《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5) [37].《传统儒法的社会价值与封建皇族的政策取向》:《求索》(1999/2) [38].《科学法律儒学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关系》:《船山学刊》(1995/5) [39].《略论邓小平现代化建设思想》:《求索》(1999/1)

学术兼职

[1] 国内多家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2] 湖南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 [3] 湖南省民族研究特约专家 [4] 湖南省民政厅立制立法咨询专家 [5] 湖南省生产力学会会员 [6] 民政部农村社区建设验收专家 [7]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特聘通讯评议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