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伟

个人简介

刘 伟,男,1968年生,湖南衡南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中心主任兼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副教授,2009年至今担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1986年9月——1990年6月,在湘潭大学哲学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9月——2005年6月,在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9月——2008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主讲课程 1、本科生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硕士生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研究》 3、博士生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4、新进教师培训课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学术著作】 1、《刘少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中国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2、《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 【主持和指导课题】 1、主持湖南省2009年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09YBB416),并结题; 2、主持中南大学“2016版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综合改革研究”(2014—2016),并结题; 3、主持中南大学“基于空间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改革”(2014—2016),并结题; 4、主持中南大学党建课题“高校党员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实效性研究”(2012-2013),并结题; 5、主持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2016),并结题; 6、主持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7),并结题; 7、主持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并结题; 8、主持中南大学宣传部“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教育专题研究”(2016-2018),并结题; 9、主持中南大学本科生院普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蓝墨云班课的高校思政课互动式教学的探索”(2017-2019),并结题; 10、主持中南大学本科生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OC” (2017-2019),并结题; 11、主持中南大学本科生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OOC” (2019-2020),在研; 12、主持中南大学党校(组织部)课题“新时代高校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7-2019)在研; 13、主持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导师创新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2018-2020年)在研; 14、指导2014级思政本科生董圆圆获得国家级创新类项目“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潜存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以湖南湘西中南大学支教点为例”,获得经费支持8000元,并结题; 15、指导2017级思政硕士生李哲获得中南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高校师生思政工作调查研究”,获得经费支持50000元,并结题。 【主要获奖】 2010-2011学年、2011-2012学年、2012-2013学年连续3次获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2015年获得湖南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政课实践展示“十佳微评论”优秀指导教师;2017年获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优秀奖;2017年被评为2015——2017年度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被评为中南大学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在中南大学人事处考核中,2011年——2018年,除2013年考核为“合格”以外,其余年度均被考核为“优秀”。 指导研究生 从2009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以来,共指导硕士研究生14人,已顺利毕业学生10人,还有4人在读。

研究领域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6(9) 2、刘少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综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3、论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江汉论坛》2006(5); 4、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5、对思想政治教育适应超越规律的释疑,《桂海论丛》2007(5); 6、论高校党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双向互动原则,《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 7、元认知理论在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中的应用探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 8、网络语言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论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 9、关于“高校党员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实效性”的调查分析报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 10、儒家德育方法的当代价值,《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1); 11、第三届全国重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协同建设研讨会会议综述,《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4); 12、刍议载体论视角下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引领,《教育教学论坛》2016(10); 13、95后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教育现代化》2017(13); 14、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规律刍议,《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5); 15、微信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培育的对策研究,《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6); 16、利用蓝墨云班课互动平台开展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探索,《教育现代化》2017(48); 17、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缺失及培育对策探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4); 18、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增强,《课程教育研究》2018(7)。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