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范建双

个人简介

2010年博士毕业后一直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2013年晋升为副教授,2019年晋升为教授。2008年获得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2012年获得注册咨询工程师执业资格,参与了多个大型工程项目的评标工作;2017-2018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 Chapel Hill)访学一年。先后入选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优青)”和2019年“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杰青)”。近年来,主持了多项纵向与横向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和一般)、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和一般)、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委托项目、杭州市科委重点项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重大招标项目、杭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委托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累计科研经费到款将近200万元。已经独立或第一作者在相关国内外重要期刊《Land Use Polic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地理研究》、《中国土地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土木工程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系统管理学报》、《资源科学》、《数理统计与管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华东经济管理》、《统计与决策》和《宏观质量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在中央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两部。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社科联第五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主持校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程经济学》项目的建设,在全国中、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奖。    教育背景 1999.09-2003.07   沈阳建筑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 2003.09-2006.07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6.09-2009.12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2017.04-2018.03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城市规划系   访问学者 职业经历           2010.04-2013.12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讲师 2014.01-2019.12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副教授 2020.01-至今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博导 主持科研项目 [1]城市蔓延对全要素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717741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2021) [2]政府间竞争、城镇化路径偏向与房价“棘轮效应”(LZ20G03000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20-2022) [3]土地用途管制政策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及其政策效果评价:以杭州市为例(13YJCZH03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2013-2015) [4]城镇化质量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 及优化路径设计:基于浙江县域的研究视角(LY16G030029)(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2016-2018) [5]产业结构演进、新型城镇化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县域视角(16JDGH045)(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2016-2018) [6]土地资源消耗与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基于产业结构变迁的视角(LQ12G03017)(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2-2014) [7]加快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杭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效果评价研究(20160834M23)(杭州市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6-2018) [8]大都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冲突与管制政策研究(2013Z46)(浙江省社科联重点研究项目,2012-2014) [9]资源环境约束与工业增长协调发展研究:理论及浙江实证(Y201120507)(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1-2013) [10]上圩头村宅基地空间置换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委托项目,2014-2015) [11]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编制项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重大招标项目,2014-2015) 获奖情况 [1]获得浙江省社科联第五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4) [2]浙江省经济学会2013年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 [3]浙江省经济学会2015年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 [4]浙江省经济学会2016年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6) [5]中国高等学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6) [6]浙江省经济学会2018年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8) [7]中国高等学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9) [8]指导的本科生全国中、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工程管理专项》专项奖一等奖和《工程造价专项》专项奖一等奖;本人获得优秀指导奖(2016)。 著作和教材 [1]范建双,《中国建筑业产业结构变迁与生产率增长关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范建双,《面向产业结构升级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9 [3]高辉,张梦芳,范建双,《工程造价管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19 教授课程:主讲《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经济学》和《工程项目管理》本科生课程。

研究领域

建筑经济、土地政策与房地产政策、交通基础设施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土地市场化改革与产城融合、城市蔓延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范建双,高骞,周琳.人口老龄化影响城镇化的双边效应:农村和城镇人口老龄化的不同作用[J].中国人口科学,2020,(2):16-29 [2]JianshuangFan,LinZhou.Three-dimensionalintergovernmentalcompetitionandurbansprawl:evidencefromChineseprefectural-levelcities,LandUsePolicy(国际权威期刊/SSCI),2019 [3]JianshuangFan,LinZhou.Impactofurbanizationandrealestateinvestmentoncarbonemissions:evidencefromChina'sprovincialregions,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SSCI),2019 [4]范建双,周琳.中国建筑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分省贡献[J].资源科学,2019,41(5):897-907. [5]周琳,范建双,虞晓芬.政府间竞争影响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双边效应研究:基于财政竞争和引资竞争的不同作用[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5):60-68. [6]范建双,周琳.城镇化及房地产投资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J].地理科学,2019,39(4):644-653. [7]范建双,周琳.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变化的比较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1):4369-4383. [8]范建双,虞晓芬,周琳.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碳排放效率增长及其空间相关性[J].地理研究,2018,37(11):2177-2192. [9]范建双,虞晓芬,周琳.城镇化、城乡差距与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04):41-60. [10]范建双,周琳,虞晓芬.产业结构演进、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4):19-24. [11]范建双,任逸蓉.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03):52-58. [12]范建双,任逸蓉,虞晓芬.人口城镇化影响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中介机制分析——基于随机边界模型的检验[J].宏观质量研究,2017,5(04):52-65. [13]范建双,虞晓芬.杭州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关系[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3):273-280. [14]范建双,赵磊,虞晓芬.中国城镇化发展规模、效率和质量的耦合协调性研究[J].宏观质量研究,2016,4(02):28-41. [15]范建双,虞晓芬.浙江农村“三权”改革背景下农户宅基地空间置换意愿的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6,36(01):135-142. [16]虞晓芬,张利花,范建双.危旧房改造增值评估——实物期权方法[J].管理评论,2015,27(10):54-59+107. [17]范建双,虞晓芬,赵磊.区域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评价及其收敛性检验——以浙江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08):24-32. [18]范建双,虞晓芬,赵磊.中国国有、私营和外资工业企业地区间效率差异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32(06):21-38. [19]范建双,虞晓芬.土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与产业差异的收敛性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5(10):99-103. [20]范建双,虞晓芬,张利花.中国区域城镇化综合效率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科学,2015,35(09):1077-1085. [21]范建双,虞晓芬.区域建筑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及趋同性分析:基于两种不同假设下的实证检验[J].管理评论,2014,26(08):82-89. [22]范建双,虞晓芬,叶淑娥.中国建筑业分行业资本存量测算[J].建筑经济,2012(10):83-86. [23]范建双,虞晓芬.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效应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08):25-30. [24]范建双.中国建筑业大型承包企业绩效的测度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10):124-131. [25]范建双,李忠富,邹心勇.中国建筑业大型承包商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J].系统管理学报,2010,19(05):553-562. [26]范建双,李忠富.中国上市建筑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评价——一种随机边界成本函数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29(05):861-870. [27]范建双,李忠富.中国大型承包商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09,18(05):537-543. [28]李忠富,范建双,徐淑红.Web技术在起重作业准时化配送体系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1(02):124-128. [29]范建双,李忠富.中国大型承包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6(02):47-59+75. [30]李忠富,范建双,王一越.中国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05):1-4. [31]李忠富,范建双,王一越.建筑业所有制结构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J].建筑经济,2008(10):5-9. [32]范建双,李忠富,徐博懿.大型施工企业业务集中度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J].建筑经济,2008(08):5-9. [33]姜永生,范建双,宋竹.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基本思路[J].改革与战略,2008(04):32-34.

学术兼职

杭州市建委招投标办公室评标专家库专家,担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地理科学》、《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管理评论》、《Applied Economics》和《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多个国内外期刊的匿名审稿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