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耿依娜

个人简介

1993.09 - 1997.07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史学学士。 1997.09 - 2000.07 南京大学政治系,法学硕士。 2000.08 - 至 今  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2013.09 - 2020.06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专业,政治学博士。     研究(情况)项目: 1. 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发生、影响与应对(06N05,)浙江省社科联项目。 2. 浙江省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调查(08YQDY002YB),浙江省社科项目。 3. 我国学生社团在高校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参与路径研究(2012Z62),浙江省社科联重点项目。 4. 生产与阙失:社会组织参与地方治理的公共性研究——基于浙江经验(Y201534838),浙江省教育厅项目。 5.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改进”,浙江省2016年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 6.康德公共性理论的三个层面(17XSZX28),杭州市社科规划学术年会专项课题。 7.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的生产研究(18BZZ096),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研究生培养等教学情况: 2010-2012,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 2013-2015,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 2015-2018,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 2018-2020,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   奖励和荣誉: 1)2011年,论文“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创设于实践运用”,获浙江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15年,参与专著《省管县体制改革:现状评估及推进策略》获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5。 3)2016年,论文《“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改进》,获得2016年浙江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互联网+教学”研讨会三等奖。 4)2017年,论文“康德公共性理论的三个层面”,获杭州市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研究领域

社会组织与地方治理;青年组织与社会发展。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网络对青年人性发展的影响[J].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 2. 公民资格理论与公民教育——兼论邓小平公民教育思想[J].探索,2004(5). 3. 当代中国大学生集体行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3). 4. 当代大学生群体行为的诱因及影响因素[J].高等农业教育,2007(12). 5. 大学生不满意度与群体行为倾向调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 6. 校园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当代青年研究,2008(3). 7. 从利益的角度看民主政治的发展契机与整合机制[J].西北大学学报,2009(7). 8. 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现状与政策建议[J].当代青年研究,2009(10). 9. Geng-Yina. The Gover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Freedom of Association[A]. Proceeding of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8th)[C]. UESTC Press, 2013. CPCI-SSH检索. 10. 历史社会学中的国家结构主义:斯考切波的革命研究模式评述[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1). 11. 公与私之间: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属性考辨[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3). 12. 康德公共性理论的三个层面[J].政治思想史,2017(4). 13.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8(1). 14. 政治营造与社会自主:基层社会组织公共性的生长机制——以H市H工作室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15. 价值、结构与行动: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评价的三维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2019(3).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