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郑逸农

个人简介

科研简况及代表性成果: 长期从事“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及教学策略的研究,探索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判断、自主反思、自主纠错、自主成长的机制和对策。研究成果曾获得浙江省政府颁发的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人民教育》曾就“非指示性”教学案例做过专栏介绍并组织过专题讨论,教育部基教司和师范司曾将“非指示性”教学案例列入国家新课改教师培训用书。上海《语文学习》、北京《中学语文教学》、北京《语文建设》、山西《语文教学通讯》、陕西《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国内主要语文刊物已经刊发过几十篇“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的文章。 同时从事基于“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从教师是否具备学生意识、学科意识和技能意识来构建上课和评课的基本标准。 还从事与教师教育相关的教学设计、说课、模拟上课等师范技能的研究。指导的师范生参加省赛和国赛都曾获得过一等奖的第一名。承担过研究课题《教育实习中的评课标准研究及案例开发》、《高中语文教育研习操作规程及案例开发》。 专著—— 《“非指示性”语文教育初探》,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中学生学习策略》,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指导研究生简况: 指导三年制普硕、两年制专硕、一年制农硕及兼职教硕等研究生已毕业几十名。注重研究生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领域

“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及教学策略的研究; 基于“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如上课评课等基本标准的研究; 与教师教育相关的教学设计、说课、模拟上课等师范技能的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非指示性”教学模式初探》,《语文学习》2000年第7期; 《对“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的再探索》,《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6期; 《“非指示性”教育:创新传统语文教育》,《学科教育》2004年第5期; 《“非指示性”重视的是学生的个性选择》,《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5期; 《“非指示性”语文教育:一种教育理念》,《语文建设》2006年第1期; 《试论“非指示性”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试论“非指示性”语文教育的实施前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6期; 《”三尊重”:“非指示性”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语文建设》2009年第11期; 《从“非指示性”教育的角度谈以人为本》,《语文建设》2010年第10期; 《非指示性”语文教育基本阐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3期;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人民教育》2003年第3—4期; 《语言意识: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意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年第4期; 《学生意识:语文教学的起点》,《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5期;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语文学习》2009年第12期; 《语文课不可以这样玩——对〈语文课可以变得很好玩〉的质疑》,《语文学习》2012年第6期; 《对“泛语文课”的严峻现实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兼答杨先武老师〈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语文课〉》,《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3年第6期; 《教练员给语文教师的教学启示》,《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10期; 《换一种方式教语文》,《语文学习》2014年第1期; 《步步引导,层层深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非指示性”教学案例》,《人民教育》2004年第1期、第2期; 《走进雨巷,体验意境——〈雨巷〉“非指示性”教学案例》,《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2期;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琵琶行〉“非指示性”教学案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7期; 《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守财奴〉“非指示性”教学案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1—2期。 《〈我有一个梦想〉“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5期; 《〈一个人的遭遇〉“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0期;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3期; 《〈声声慢〉“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4期; 《〈最后的常春藤叶〉“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9期; 《〈明月几时有〉“非指示性”教学设计》,《语文建设》2012年第5期; 《〈背影〉“非指示性”教学设计》,《语文建设》2012年第9期。

学术兼职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