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伟健

个人简介

职务 浙师大副校长,心理研究所所长 近年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我调节学习:学习时间分配的认知机制》(31170999),主持,2011-2015;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并行与系列加工机制》,与浙江大学联合申报项目,2005- 2007; 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中小学教师共情能力的发展与促进》(12JJD190002),主持,2012- 2015; 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小学教师共情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09YJAXLX024),主持,2009-2011; 5.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理念与技能形成的实验研究》(DBB010528),主持,2002-2006; 6.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子课题):浙江省青少年发育特征调查研究,主持,2009-2010。 7.教育部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中学生心理辅导》,主持,2012-2014; 8.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师范生三习一体的教育实践改革》,主持,2013-2015。 教学与科研获奖 1.中小学示例演练教学实验研究. 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9.8 排名第一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3.9 排名第二 3.目标定向与进步反馈对优差生写作成绩的影响.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9排名第一 4.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培训模式的十年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8 排名第一 5.城镇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预防机制构建和实践.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7.8 排名第二 6.案例+行动:教育硕士教学创新与教材开发.浙江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9 排名第二 7.学习困难学生阅读元认知研究.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6.8 排名第一 8.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培训模式的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 排名第一 9.以学促教的校本教研改革与实践研究.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1.8 排名第二 10.中小学全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十五年研究.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7 排名第一 11.对接与重构:地方师大师范生培养体系探索. 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7 排名第二 社会服务 1.教师专业成长 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上,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多年来致力于教师职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内率先倡导通过“学与教”理论引领的校本研修来促进教师的成长,采用案例教学和参与体验式工作坊培养教师的系统教学思维能力,深受各级名师和教育硕士的欢迎,至今已有千余名各级名师培养对象从中受益。广大中小学纷纷主动要求接受该校本研修模式的指导和培训,应邀去省教育厅教研室、杭州市教育局、温州市教育局、台州市教育局、金华市教育局等各地市及山东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高校及100多所大、中、小学作学术报告100多场。 2. 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 近年来,与中小学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推动中小学全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许多学校荣获“省优秀心理辅导站”、 “德育特色学校”及“省教育科研百强”的称号,获得了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三项,省教育厅一等奖、二等奖三项,成为当地乃至全省名副其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此外,推动了永康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推进工作。为该市主持心理健康教育高级研修班,研修班学员已成为各个学校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中国教育报》于2010年1月3日头版头条报道该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推进。 在2006年温州苍南桑美台风的学校危机干预实践中,首次在一个县建立心理危机三级干预体系的尝试,不仅是一种危机干预理论的新探索,而且是我国危机干预制度上的创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社等国家、省、市级媒体对我们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了采访报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对我们的危机干预跟踪采访,在全国心理危机干预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受中共中央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邀请,参加“心理专家讲坛”,于2007年11在昆明电视台向全国直播“做自己的心理老师”,引起心理健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指导研究生简况 共招收指导各类研究生100余名。在所指导研究生中,有7名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有4名评为特级教师,有2名评为教授级教师,其余大多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

研究领域

学校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元认知与学习时间分配;共情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成长。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The influence of perceptual information on control process involved in self-regulated study: evidence from item selection.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SSCI一区),2014. 2.观点采择对共情性尴尬的影响:共情反应与尴尬类型的不同作用,心理科学,2014,(6). 3.不同学习目标下词对位置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心理科学,2014,(5). 4.项目分值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一种动态的过程.心理科学,2014,(4). 5.议程与习惯性反应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来自眼动证据,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3). 6.项目难度与分值对自定步调学习时间的影响. 心理科学, 2013,(6). 7.自定步调学习时间的习惯性反应:来自眼动的证据,心理科学, 2013,(5). 8.The Validation of the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 for Chinese Teachers From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 Journal of Psychoeducational Assessment. 2012,(5). 9.The Relation of Perspective Taking and Helping Behavior: the Role of Empathy and Group Statu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Singapore. 2011. 10. 即刻学习判断的系列位置效应:内外部线索的影响. 心理科学,2011, (2). 11. 关注助人者的心理健康:共情疲劳的涵义、结构及其发生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011,(10). 12.大学生的观点采择与助人行为:群体关系与共情反应的不同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5). 13.认知神经研究范式下展望教师共情.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14.The Kinds of Chinese Teachers. School psychology: From science to practice.2010,(2). 15.观点采择对高中教师共情反应的影响:共情倾向的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 (3). 16.人际反应指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2). 17.“学与教”理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 18.读书会与学校读书会: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教师教育研究.2010. 19.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理论来源:微观学与教理论.宁波大学学报.2010. 20.中日韩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比较. 心理科学,2009,(3). 21.测验预测精确性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心理科学,2009,(3). 22.诗歌平仄相对规则的内隐学习. 心理科学,2009,(5). 23.“桑美”台风下受创学生的特质应对方式对自杀态度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2009,(3). 24.Which Counseling SKillsAre More Important for Peer Counselors from High Schools:Comparison of Training Effects. 2009. 收录. 25.青少年职业自我同一性的跨文化研究.心理科学.2009, (2). 26.美国教师顾问计划的基本假设、实施模式及其启示. 比较教育研究,2008, (11). 27.三维倾斜平面的返回抑制. 心理学报,2007, (6). 28.附加问题对不同类型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 心理科学,2005,(3). 29.学困生关于材料特征的元认知知识与应用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4,(3). 30.学习困难学生排除理解障碍策略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 31.学习困难学生交互教学实验研究.应用心理学,2004,(3). 32.小学生数学示例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实验研究.心理学探新,2004,(3). 33.学习困难学生阅读理解监视的实验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4,(8). 34.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of comprehension and time-alloting in reading of th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ychology,39(5-6),Suppl.SOCT-DEC2004( SSCI收录) 35.Effects of type of adjunct question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good and poor read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ychology,39(5-6),Suppl.SOCT-DEC 2004( SSCI收录) 36.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ciprocal teaching of seven-grad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ychology,39(5-6),Suppl.SOCT-DEC 2004( SSCI收录) 37.目标定向与进步反馈对优差生写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3,(6) 38.高中生主动参与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39.学习困难学生阅读元认知研究.杭州出版社,2004. 40.学校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学术兼职

中共中央文明办“心理专家讲坛”主讲专家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 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 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心理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常务理事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兼职教授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人民政府督学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首席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