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任锋

个人简介

任锋,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博士(2005),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2000-2005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博士(师从政治思想史家张灏先生) 1998-2000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硕士 1994-1998 南开大学历史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0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 2005-2010,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研究领域

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当代政治理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钱穆的“明夷待访录”》,《政治思想史》,2018年第4期。 《治体、制度与国势:吕中《宋大事记讲义》引论》,《天府新论》,2018年第6期。 《革命与更化:立国时刻的治体重构》,《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钱穆的法治新诠及其启示:以<政学私言>为中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年第5期。 《立国之道的新和旧:钱穆与中国政治学的自觉》,《中国政治学》,第一辑,2018年6月。 《“近己则俗变相类”钱穆与近世儒家传统》,《天府新论》 , 2018年第1期; 《“以法为治”与近世儒家的治道传统》,《文史哲》 , 2017 年第4期。 《中国政学传统中的治体论:基于历史脉络的考察》,《学海》 , 2017 年第5期。 《儒家公共传统、公论政治与协商审议》,《天府新论》 , 2016年第5期。 《韦伯命题、现代新儒学与中国文明的理论突破》,《开放时代》,2016年第3期。 《“体乾刚健”:二程政治思想的非常气质,》《学术月刊》 , 2015 年第12期。 《民本与民主: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的话语重建》,《天府新论》 , 2015年第6期,学术对话。 《新启蒙主义政治学及其异议者》,《学海》 , 2015年第5期。 《“作为天理的民主”:从<政道与治道>到政治儒学的开展》,《天府新论》 , 2015年第3期。 《治道与政体:理解中国政治的传统视野和现代资源》,《天府新论》 , 2015 年第6期,学术对话。 《制宪时刻的启蒙迷思》,《读书》,2015年第4期。 《重温我们的宪制传统》,《读书》,2014年第12期。 《政教相维下的“兼体分用”:儒家与中国传统的文教政治 》,《学海》,2014年第5期。 《天人、治教与君子:<中庸>经义解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重建经学,可能吗?必要吗?》,《天府新论》,2014年第5期。 《公共话语的演变与危机》,《社会》,2014年第3期。 《天理、治体与国势:现代变迁中的儒家传统》,《文化纵横》,2014年第2期。 《保守我们的公共传统》,《天府新论》,2014年第2期。 “New zhou ,All under the Heaven and Another Global Justice”,“全球正义:中国在21世纪的道德领导力角色”(Global Justice: China’s Moral Leadership Role in the 21st Century)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13年6月(unpublished)。 《正统论与中华文明的宪政时刻》,《开放时代》,2013年第2期。 《旧邦新命与天下公民:现代认同问题的宪制视野》,《知识分子论丛》2013年,第11辑。 《儒家宪政的传统与展望》,《天府新论》,2013年第4期。 《意识形态激情、中道伦理与儒家公民》,《文化纵横》,2013年第4期。 《与传统和解---论自由主义发展的中国语境》,《南风窗》,2013年第13期。 《典范转移:<朱熹的历史世界>与儒家政治传统》,《原道》,2013年第19辑。 《人民主权与儒学的公共精神》,《文化纵横》,2012年第1期。 《秩序、历史与实践:吕祖谦的政治哲学》,《原道》,2011年00辑。 《人民主权与儒学的公共精神》,《文化纵横》,2012年第1期。 《公论观念与政治世界》,《知识分子论丛》,2012年,第10辑。 《期待开放的宪制会话:国族崛起下的儒学与自由主义》,《开放时代》,2011年第11期 《宪政主义与革命主义》,《战略与管理》(内部版),2011年第5/6期合编本。 《宪政儒学的传统启示》,《开放时代》,2011年第6期。 《叶适与浙东学派:近世早期政治思维的开展》,《政治思想史》,2011年第2期。 《近世儒学思想的政治维度:以叶适为中心》,《国学学刊》,2010年第2期。 《当罗尔斯遭遇孔子---评白彤东<旧邦新命:古今中西参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学>》,《开放时代》,2010年11月。 《陈傅良政治思想的厚与薄》,《政治思想史》,2010年第3期。 《权谋三国与马基雅维利的幽灵》,《文化纵横》,2010年第4期。 《如何理解“史华慈问题”?》,《读书》,2010年第6期。 《丛林社会阴影下的儿童世界》,《文化纵横》,2010年第3期。 《新西游记的身份纠结与体制义愤》,《文化纵横》,2010年第2期。 《左右开弓:近期儒学思维的经世之彀—以贝淡宁的论述为个案》,《原道》,2009年第16辑。 《投身实地:实践观的近世形态及其现代启示》,《学海》,2009年第5期。 《时势与公理:陈亮政治思想中的法度观》,《浙江学刊》,2009年第2期。 《密涅瓦的魅惑:传统视界下的政治思想》,《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政治思想史家的道与术:宋代理学领域的省思》,《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九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 《胡瑗与南宋儒学的实践意识》,《汉学研究》(台北:汉学研究中心,2007年12月),第25卷第2期。 《“再造典范”:现代性视野中的礼治论述》,收入《中西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月。 《礼治、权威与正当性:试论李觏的君主观念》,收入《思想与社会》(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儒学与经世:南宋儒者薛季宣的事功精神》,《孔子研究》,2007年第5期。 《近世思想传统中的政治正当性理论及其启示:以儒学“洪范模式”为视角》,《学海》(南京),2007年第5期。 《秩序关怀与体制实践:南宋经制学者的政治观》,《中西政治文化论丛》,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辑。 《南宋儒者薛季宣的中庸观》,《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薛季宣与南宋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唐以来思想文化与社会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8月,天津。 《南宋唐仲友的经制思想》,《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薛季宣思想渊源新探》,《中国哲学史》,2006年第2期。 《经世精神和皇极观念:宋儒的洪范思想传统》,《汉学研究》,台北:汉学研究中心,2005年第23卷第1期。 博士论文:《南宋儒家经制之学的兴起:论薛季宣和唐仲友的经世思想》(2005)。 “The Dragon Appears in the Fields”:the Significance of He Xinyin’s On the Origin of Study and Lecture. 《近思新知:人文对话集》(香港: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2001)。 编写《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race,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2014版“儒家”词条。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