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巍

个人简介

工作经历 2018/08—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2013/09—2018/08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2011/07—2013/08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2009/07—2011/06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国际问题研究所博士后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学术兼职 2015/04—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2015/04—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2015/02—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经济外交研究会副秘书长 2014/06— 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4/01— 《外交评论》编委 2013/07—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2012/07—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1/08—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2009/07— 《国际政治科学》编辑 教育背景 【学历教育】 2006/09—2009/07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法学博士/国际关系 2003/09—2006/07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法学硕士/国际关系 1999/09—2003/07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 文学学士/新闻学 【国际访学】 [1] 2015/04—2016/05 康奈尔大学政府系 高级访问学者 【短期培训】 [1] 2010年10月20日-12月12日,美国国防部亚太安全研究中心(APCSS)高级安全合作培训项目,地点: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 [2] 2006年7月12日-19日,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方法”暑期学习班,地点:中国北京。

研究领域

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国际经济政策、中国经济外交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制衡美元:政治领导与货币扩张》,学术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当代国际政治丛书”,2015年版。 [2] 《制度变迁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 《国会政治与美国对华经贸决策》(合著,第二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学术译作】 [1] [美]康灿雄:《裙带资本主义:韩国和菲律宾的腐败与发展》,李巍、石岩、王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 乔纳森•科什纳:《货币与强制:国际货币权力的政治经济学》,李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版。 【期刊文章】 [1] 《战略竞争时代的新型中美关系》(第一作者,与张哲馨合著)(2.1万字),载《国际政治科学》(CSSCI),2015年第1期,第25-53页。 [2] 《货币伙伴外交与人民币崛起的战略支点国》(第一作者,与朱红宇合著)(2.1万字),载《外交评论》,2015年第1期,第27-57页。 [3] 《迈入战略竞争时代的中美关系》(第二作者,与张哲鑫合著)(0.7万字),载《理论视野》(CSSCI),2014年第12期,第55-59页。 [4] 《人民币崛起的国际制度基础》(1.8万字),载《当代亚太》,2014年第6期,第4-30页。 [5]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角色与中国学者的理论契机》(第一作者,与唐健合著)(1.5万字),载《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第4期,第40-58页。 注:(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5年第1期转载。) [6] 《理解中国经济外交》(第一作者,与孙忆合著)(2.1万字),载《外交评论》,2014年第4期,第1-24页。 注:(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4年第11期转载。) [7] 《奥巴马政府国际贸易战略走向与中国的应对》(第一作者,与张玉环合著)(1.2万字),载《国际关系研究》,2014年第2期,第121-133页。 [8] 《自由贸易协定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述评》(第二作者,与张玉环合著)(1.6万字),载《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第2期,第110-128页。 [9] 《货币盟友与人民币的国际化——解释中国的货币互换外交》(第一作者,与朱艺泓合著)(2.2万字),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2期,第128-154页。 [10] 《中国金融崛起的国际环境与战略应对》(1.6万字),载《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第4期,第44-63页。 注:(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4年第1期转载。) [11] 《霸权护持:奥巴马政府的国际经济战略》(1.8万字),载《外交评论》,2013年第3期,第51-66页。 注:(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3年第7期转载。) [12] 《金融外交在中国的兴起》(2.1万字),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2期,第77-98页。 [13] 《金砖机制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1.3万字),载《国际观察》,2013年第1期,第33-40页。 注:(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13年第3期转载。) [14] 《东亚货币秩序的政治基础——从单一主导到共同领导》(2.1万字),载《当代亚太》,2012年第6期,第22-46页。 注:(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3年第3期转载。) [15] 《制衡美元的政治基础:经济崛起国应对美国货币霸权》(2.0万字),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5期,第97-119页。 [16] 《IPE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评估》(2.1万字),载《国际政治科学》(CSSCI),2012年第1期,第138-175页。 [17] 《东亚经济地区主义的终结?制度过剩与经济整合的困境》(2.3万字),载《当代亚太》,2011年第4期,第5-35页。 [18] 《货币竞争的政治基础》(1.4万字),载《外交评论》,2011年第3期,第44-61页。 注:(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5期转载。) [19] 《从体系层次到单元层次:国内政治与新古典现实主义》(1.1万字),载《外交评论》,2009年第5期,第134-150页。 [20] 《国际政治经济学演进的逻辑》(1.4万字),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10期,第68-80页。 [21] 《中日战略关系将开创新局面》(0.2万字),载《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10期,第62页。 (注:该文是“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与预测”课题组的季度成果。) [22] 《走向贸易保护主义:社会联盟与美国19世纪关税政策》(1.3万字),载《美国问题研究》(第八期)(CSSCI),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7月版,第159-181页。 [23] 《层次回落与比较政治学的回归》(0.8万字),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7期,第52-56页。 [24] 《体系•社会•国家: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三种研究路经》(1万字),载《国际观察》, 2008年第1期,第72-79页。 (注: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8年第6期转载) [25]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进步”和“问题缺失”》(1.2万字),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9期,第23-30页。 (注: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期转载,第144-145页。) [26] 《霸权国与国际公共物品:美国在地区金融危机中的选择性援助行为》(2万字),载《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3期,第164-186页。 (注:该文为笔者的硕士论文删节版,并获《环球时报》2007年度特等奖学金。) [27] 《USTR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1.8万字)(第二作者,与孙哲合作),载《美国研究》,2007年第1期,第85-106页。 [28] 《国际关系研究层次的回落》(2.5万字)(第一作者,与王勇合作),载《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第3期,第112-142页。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