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丁晓东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耶鲁大学法学硕士(LLM)、法学博士(JSD)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山大学法学硕士 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士 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会网络法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 中央网信办、科技部专家组成员 北京市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 《Frontiers of Chinese Law》编辑 法律理论前沿丛书学术编委 杜克大学-香港大学 荣誉访问教授(2016年) 耶鲁大学中国法研究中心学生研究员 (2011-2012) 《北大法律评论》主编(2009-2010) 《Peking University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执行主编 (2009-2010) 《北大法律评论》编辑 (2007-2009)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执行主编 (2005-2007) 荣誉奖励 中国人民大学2014级优秀研读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7年度科研优秀奖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8年度科研优秀奖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8年度教学优秀奖 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19) 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2020) 浙江省法学会2017年一等奖 北京市百名法学英才(2017年) “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提名奖(2020)

研究领域

法理学、社会法、网络法与信息法、规制与治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论算法的法律规制》,《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 2、《个人信息权利的反思与重塑 论个人信息保护的适用 前提与法益基础》,《中外法学》2020年第2期。 3、《论企业数据权益的法律保护——基于数据法律性质的分析》,《法律科学》202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4、《论数据携带权的属性、影响与中国应用》,《法商研究》202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5、《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与行为主义规制》,《法学家》2020年第1期。 6、《用户画像、个性化推荐与个人信息保护》,《环球法律评论》2019年第5期。 7、《数据到底属于谁?——从网络爬虫看平台数据权属与数据保护》,《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8、《人民意志视野下的法教义学——法律方法的用途与误用》,《政治与法律》2019年第7期。 9、《论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思想渊源与基本原理 ——从公平信息实践切入》,《现代法学》2019年第3期。 10、《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法学研究》201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1、《被遗忘权的基本原理与场景化界定》,《清华法学》2018年第6期。 12、《什么是数据权利?——从欧洲<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看数据隐私的保护》,《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13、《平台革命、零工经济与劳动法的新思维》,《环球法律评论》2018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14、《算法与歧视?——从美国教育平权案看算法伦理与法律解释》,《中外法学》2017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5、《美国宪法中的时间观》,《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16、《重新理解年龄区分:为何不应以法律手段解决年龄歧视》,《法学家》201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7、《宗教视野下的美国宪法解释——评巴尔金的<活原旨主义>》, 《政法论坛》,2015年第5期。 18、《探寻反歧视与平等保护的法律标准——从“差别性影响标准”切入》,《中外法学》,201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9、《身份、道德与自由契约——儒家学说的制度解读》,载《法学家》,201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0、《法律能规制紧急状态吗?——美国行政权扩张与自由主义法学的病理》,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1、《美国政制的政治哲学意义——从施特劳斯学派和当代共和主义学派的争论切入》,载《中外法学》201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2、《自然法抑或实证法?——理性与意志视野下的美国宪法》,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