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朱腾

个人简介

2017.9-2018.9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2011.8-2013.8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 2008.10-2009.4 日本名古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2007.9-2010.6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博士 2004.9-2007.7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硕士 2000.9-2004.7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

研究领域

中国法律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律令法说’之再思:以秦汉律令为视点”,载《法律科学》2022年第3期; 2、“走出中国法律史学‘危机’论——从缺乏共享平台的学科间的对话说起”,载《中国法律评论》2022年第1期; 3、“唐以前盗罪之变迁研究”,载《法学研究》2022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法理学·法史学》2022年第6期全文转载); 4、“从君主命令到令、律之别——先秦法律形式变迁史纲”,载《清华法学》2020年第2期(全文以“律令形成史——先秦法律形式之变迁”为题,收入杨一凡、陈灵海主编:《重述中国法律史》(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13-165页); 5、“秦法治观再考——以秦简所见两种吏道文本为基础”,载《政法论坛》2018年第6期; 6、“职位、文书与国家:秦官僚制中的史官研究”,载《现代法学》2018年第2期; 7、“秦县中的史类吏员研究”,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1期“学术卡片”摘录); 8、“简牍所见秦县少吏研究”,载《中国法学》2017年第4期; 9、“秦汉时代律令的传播”,载《法学评论》201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法理学·法史学》201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0、“论法家的‘势’中心说及其实践”,载《人大法律评论》(总第22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1、“也论先秦时代的司寇”,载《法学家》2015年第2期; 12、“原则化与规则化——《春秋公羊传》与《春秋谷梁传》所见周礼之实质化的两种路径”,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法理学•法史学》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又收入张中秋主编:《道与法:中国传统法哲学新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9-66页); 13、“儒家经解与儒家历史观的圆融——以《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及春秋三传为中心”,载《史学月刊》2013年第12期(收入张中秋主编:《道与法:中国传统法哲学新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67-90页); 14、“略论汉代皇权观的儒学化——以汉代德主刑辅思想演进的政治背景为切入点”,载《北方法学》2013年第4期; 15、“为礼所缚的汉代皇权——有关礼之规范功能的一个考察”,载《现代法学》201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法理学•法史学》201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6、“清末日本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研究”,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17、“开放的思想史——评艾尔曼之《经学、政治与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2年第5期; 18、“观念•经典•诠释:论汉代天人合一法思想的三个层面”,载《民间法》(第十一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9、“略论秦汉时代的律令断罪”,载《北方法学》2012年第1期; 20、“渗入汉代郡县法秩序的儒术——以官方行为为中心的考察”,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秋季卷),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21、“再论两汉经义折狱——以儒家经典与律令的关系为中心”,载《清华法学》2011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法理学•法史学》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22、“《春秋公羊传》之规范性命题论考”,载《政法论坛》2010年第5期; 23、“论战国时期法思想中的道家形象”,载《东西方思想》(韩国)2009年第8期; 24、“论汉代‘春秋决狱’中的法律思维及其影响”,载《诉讼法学研究》(第十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25、“先秦道家法律思想流派略论”,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26、“荀子礼治思想的重新审视”(合著),载《哲学研究》2005年第8期。

学术兼职

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 中国法律史学会中国法制史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法律史学会老庄与法律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中国法律史学会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律史学会东方法律文化研究会理事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海外中国法研究译丛”总主编 杭州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亚洲研究》国际审稿专家 “青蓝文库”编委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