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时延安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00.9-2003.7,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刑法学)。 2003.7-2005.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 2005.7-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6.8-2007.5,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11.2-4,英国牛津大学犯罪学中心访问学者。 1998,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 2002,通过全国首届司法考试。 主要学术活动: 国外学术活动情况:曾在纽约大学豪瑟论坛上演讲《中国刑事和解的现状及问题(2007年3月);在牛津大学犯罪学中心布朗拜格论坛上讲座《和谐是刑事司法的价值吗?——以中国刑事和解制度为例》(2011年2月);在剑桥经济与犯罪论坛坛上发表《地下钱庄在非法资金跨境转移中的作用及规制》(2011年9月);在亚洲犯罪学协会第四次大会上发表《中国刑事和解的最新发展及挑战》(2012年8月);另在加拿大、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参加多次学术活动。 中国区际学术活动情况:参加两届(迄今共两届)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均做主题发言;参加五届(共三届:深圳、香港、澳门、北京、台湾)中国区际刑事法论坛,均做主题发言。 国内学术活动情况:曾参与国内多次大型会议(包括国际会议)的组织工作,并多次做主题发言。 其他社会活动 北京地石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多次参与重大案件的咨询论证活动。 接受《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东方瞭望周刊》、《南方周末》等多家报纸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香港《镜报》2010年第11期曾进行个人专访:《时延安:在区际刑法耕耘》。

研究领域

刑法学、刑事政策学、英美刑事法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个人专著(2): 中国区际刑事管辖权冲突及其解决研究,2005; 妨害风化犯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指南,2011; 刑事管辖制度研究,2012; 译著(2): 被解缚的哥特城—纽约黑帮兴衰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公共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另,翻译发表论文2篇,审校论文2篇。 发表文章情况: 曾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家》、《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现代法学》、《法律与社会发展》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在《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等报纸上发表近30篇文章。 参与教材情况: 与黄京平教授合著中央党校教材《刑法学》 参与《刑法总论》、《刑法各论》、《外国刑法学(各论)》等教材的编写 主编及参与专著情况: 主编:《中国2010年最受关注刑事案件评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大案隐喻:中国2011年最受关注刑事案件评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副主编:《计算机犯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及惩罚机制的协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另参加《中国刑事政策研究》等30余部专著的写作。 研究报告: 曾多次主要参与撰写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等中央政法部门提供的研究咨询报告

学术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区际刑法研究所所长;国际刑法学协会暨中国分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律顾问;美国纽约大学豪瑟全球暨刑事法中心研究员(2006-2007)、英国牛津大学犯罪学中心访问学者(2011年);北京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新闻社特稿中心顾问。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