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侯猛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硕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 先后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 为期一年访学于纽约大学,研修于最高人民法院 短期访学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芝加哥大学

研究领域

政法研究 司法研究(法院研究) 法社会学(法的社会科学) 法学的知识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法与社会理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司法中的社会科学判断》,载《中国法学》2015年第6期。 2. 《不确定状况下的法官决策——从“3Q”案切入》,载《法学》2015年第12期。 3.《当代中国政法体制的形成及意义》,载《法学研究》2016年第6期。 4.《社科法学的研究格局:从分立走向整合》,载《法学》2017年第2期。 5.《中国法学的实力格局——以青年学者的引证情况为分析样本》,载《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第5期。 6.《<人民法院组织法>大修应当缓行——基于法官制度的观察》,载《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第6期。 7.《中国律师分布不均衡的影响——从 北京刑事辩护市场切入》,载《法学》2017年第12期。 8.《互联网技术对司法的影响——以杭州互联网法院为分析样本》,载《法律适用》2018年第1期(获《法律适用》杂志“蓉城杯”征文活动二等奖)。 9.《中央司法权力的非集中化——从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切入》,载《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5期。 10.《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变化与反思——一个局内人的知识社会学观察》,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11.《从<公务员法>看新修订的<法官法>——以法官管理制度为主线》,载《法律适用》2019年第9期。 12.《知识结构的塑造——当代中国司法研究的学术史考察》,载《现代法学》2019年第4期。 13.《新中国政法话语的流变》,载《学术月刊》202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20年第7期全文转载)。 14.《实证“包装”法学?——法律的实证研究在中国》,载《中国法律评论》202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2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5.《纪要如何影响审判——以人民法院纪要的性质为切入点》,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6期。 16.《司法过程中的社会科学思维——以人类学为中心》,载《思想战线》2020年第6期。

学术兼职

《法律和社会科学》集刊负责人 《人大法律评论》集刊指导教师 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法学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理事 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 最高人民法院国际海事司法浙江基地特邀咨询专家(2020-2023)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企划委员会委员、兼职研究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2018-2022) 湖北省襄阳市地方立法咨询专家顾问(2019-2023) 译林出版社“法与社会”常务编委 中国法制出版社“青蓝文库”编委会委员(2019-2022)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