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何平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85年,武汉大学学士学位 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 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 2000年10月至2002年9月,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从事“中日金融发展比较”的博士后研究 2008-2009学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GSAS)Committee on Business & Economics(设于哈佛商学院HBS)从事“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博士后研究 工作经历 1985年至1988年,湖北恩施州文化局工作 1991年至1998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讲师 1998年7月至2004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2004年7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教授 1992年至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金融教研室副主任 1997年至2000年,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 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2009年11月-2017年8月,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学术和社会兼职 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2008年)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2007年) 国际十八世纪研究会会员(1995) 北京市海淀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6) 讲授课程 货币银行学(本科/研究生) 货币金融史(本科) 中日金融结构与变革(研究生)

研究领域

货币银行理论 中日金融发展比较 比较金融制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14,《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效应及其存在的问题》,《国际经济评论》第5期 2014,《论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功能和作用——以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政策转换为中心》,《教学与研究》 2014,论美国联邦存款公司的功能和作用,《教学与研究》,第1期。 2013,中国古代铜铸币流通领域短陌现象的起源及其性质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第1期 2012,Origins of Short Sterling(Duanmo)in the Circulation of Copper Coin in Ancient China,2012/7/9-13日南非Stellenboch第16届世界经济史大会(The XVIth World Economic History Congress)Session 162. 2011,《我国央行票据发行与公开市场操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2期 2010,从美日经验论中国农村金融的科学发展,《中国农村金融》,第6期。 2010,《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比较制度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3期 2010,《从“不对称”解读货币制度结构和东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大分流》,《中国经济史研究》第1期 2007,《中国房地产价格对货币政策操作的意义——基于金融指数(FCI)的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0期 2004,《从日本的“支付”解禁看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条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2期 2004,《论中国历史上的税收负担思想》,《税务研究》第1期 2004,《清代的时势变迁、官员素质与赋税征收的失控》,《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 2004,《从乾隆建阳田赋案论清代的赋税管理》,《清史研究》第2期 2004,《论不完全财政体制对清代社会的破坏机制》,《学术研究》第2期 2003,《论康熙时代的赋税减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6期 2000,《清代不完全财政制度下的赋税负担与税收失控》,《税务研究》第2期 1998,《论清代赋税征收工具极其变迁》,《清史研究》第1期 1997,《论清代定额化赋税制度的建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 1997,《从李之芳〈赋役详稿〉看清代赋税征收额的构成》,《学术研究》第6期 1997,《北洋政府的停兑令与京钞风潮》,《建设银行报》,1997-10-17刊 1997,《论清代赋役制度的定额化特点》,《北京社会科学》第2期 1996,《论清代前期的赋税调整》,《清史研究》第1期 1991,《瞿式耜略论》,《广东社会科学》第2期 199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三题》,《福建论坛》第2期 199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分歧的根源》,《社会科学动态》第2期 1990,《论永历政权初期的社会基础》,《清史研究通讯》第4期 1990,《清代的官缺制度》,《文史杂志》第1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