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其静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9.09-2002.0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1996.09-1999.0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1992.09-1996.0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本科生 工作经历 2021.02-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编委会副主任 2020.07-至今,中国人民大学期刊管理中心,副主任 2019.07-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副主任、兼人事处副处长 2017.04-2019.12,《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主编 2013.07-2019.06,企业经济学与网络经济学教研室,主任 2011.08-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2009.12-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 2005.08-2011.07,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2005.07-2013.06,企业经济学与网络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 2002.07-2005.07,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海外工作经历 2016.02-2017.02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 School of Business, 访问学者 2006.01-2006.12 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系,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领域

组织经济学(企业理论,公司金融与治理,新制度经济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Impact of the US–China trade war on resource allocation:Evidence from China's land supply, Jidong Yang, Bin Huang, Qijing Yang, Yulong Zhou*, China Economic Review, Accepted on Sep. 08, 2022. Vol.76. https://doi.org/10.1016/j.chieco.2022.101854 2. “互联网赋能小微企业:绩效与机制——来自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的证据”,(杨其静、唐跃桓、李秋芸),《经济学(季刊)》2022.09.第22卷第5期(总第90期):1783-1804. https://doi.org/10.13821/j.cnki.ceq.2022.05.16. 正式刊发2022.09.28. 3.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专用性投资与比较制度优势的视角”(杨其静、谭曼),《财贸经济》2022(05):39-52. 4. “城市禀赋、土地用途与挂牌-拍卖出让策略——基于2007—2017年土地出让数据的研究”(杨其静*、吴海军),《南方经济》2021(10):28-47(封面论文).(网络首发2021.09.13,正式刊发2021.10.25)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90117. 5. “The pressur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ssuance of Urban Investment Bonds: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2005 to 2011 in China” (Wu Haijun, Yang Jidong, Yang Qijing*),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21 (October), Vol.76 (online in July). https://doi.org/10.1016/j.asieco.2021.101341 6. “土地用途、市场化改革与地方政府反应”(杨其静、吴海军、杨继东),《经济学动态》2021(06):31-48(封面论文). 7. “财政联邦主义与财政分权指标:基于合约理论视角的再审视”(杨其静、高雄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1):66-80(封面论文).(刊发2021.01.16) 转载:《社会科学文摘》2021(03):43-45. 8. “制度环境、投资结构与产业升级”(杨继东、杨其静*)(作者按音序排列/通讯作者),《世界经济》2020(11):52-77. 转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产业经济》2021(02):46-62. 9. “电子商务发展与农民增收——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考察”(唐跃桓、杨其静*、李秋芸、朱博鸿),《中国农村经济》2020(06):75-94.(刊发2020.06.24) 10. “强化微观理论研究,夯实中国经济学大厦基石”(杨其静、刘小鲁、李三希),《经济研究》2020(3):203-208.(刊发2020.03.27) 11. “晋升问题:锦标赛理论的贡献与挑战”(杨其静、杨婧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2):156-164. 12. “打造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营商环境”(杨继东、杨其静),《国家治理》2018(4):18-23.(刊发2018.11). 13. “纪委实际权威性与反腐力度:理论与实证”(蔡正喆、杨其静*),《经济学(季刊)》2018.10,Vol.18(1):167-192. 14. “以地融资与债务增长: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杨继东、杨其静、刘凯). 《财贸经济》. 2018(2):52-68. 获奖:第六届“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2019.05). 15. “特朗普当选,中国面临巨大挑战”(杨其静),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政策简报2016年11期. 注:“特朗普当选对中国经济的挑战”(杨其静),《国际商务财会》2016(11):8-14. 获奖: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调研报告)(2019.05) 16. “产能过剩,管制与地方政府反应”(杨其静、吴海军),《世界经济》2016(11):126-146. 转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产业经济》2017(03). 17. “腐败、反腐败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纪检监察机关信访执纪数据的再评估”(杨其静,蔡正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5):84-100. 转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理论经济学》2017(3). 18. “Do Firms' Political Connections Depress the Union Wage Effect? Evidence from China”,(Song, Yang, Jidong Yang, and Qijing Yang),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6(April), 38: 183-198. http://dx.doi.org/10.1016/j.chieco.2016.01.006 19. “刺激计划,保增长压力与工业用地出让:基于2007-2011年城市工业用地出让数据的经验研究”(杨继东、杨其静,音序共同一作),《经济研究》2016(1):99-113(封面论文). 20. “晋升竞争与工业用地出让:基于2007-2011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杨其静,彭艳琼),《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9):5-17. 转载:《社会科学文摘》2016(01). 21. “VC真在努力甄选和培育优质创业型企业吗?——基于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究”(杨其静、程商政、朱玉),《金融研究》2015(4):192-206. 22. “工业用地出让与引资质量底线竞争:基于2007-2011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杨其静、卓品、杨继东),《管理世界》2014(11):24-34. 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05):86-87. 23. “理解国有经济:产业控制的政治经济学视角”,《学术界》2014(7):19-21. 24. “对《社会平等、中性政府与中国经济增长》一文的评论”,载于《中国经济学2011》,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06-216页. 25. “地方领导晋升竞争是标尺赛、锦标赛还是资格赛”(杨其静、郑楠),《世界经济》2013(12):130-156. 转载:《今参考·政界》2014(6),并被再转载于《领导文萃》2014(09). 26. “工会、政治关联与工资决定:基于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杨继东、杨其静),《世界经济文汇》2013(2):36-49. 转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F103《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3(08) 27. “契约环境、社会资本与农合组织形式”(刘诚、杨其静),《江苏社会科学》2012(01):49-55. 28. “企业成长:政治关联还是能力建设”(杨其静),《经济研究》2011(10):54-66(封面论文). 29. “政治关联与企业成长”(杨其静),《教学与研究》2010(6):39-44. 30. “分权、增长与不公平”(杨其静),《世界经济》2010(4):102-120. 转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理论经济学》2010(08) 31. “最优的分权和政治激励安排:一个正式模型”(杨其静),《南开经济研究》2010(1):111-119. 32. “政治关联、市场力量与工资差异——基于政府补贴的视角”(杨其静、杨继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69-77. 33. “不平等厌恶性、财政竞争和地方政府赤字膨胀关系研究”(赵文哲、杨其静、周业安),《管理世界》2010(1):44-53. 34. “市场、政府与企业规模分布——一个经验研究”(杨其静、李小斌、方明月),《世界经济文汇》2010(1):1-15. 35. “个人禀赋、制度环境与返乡者创业决策——一个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杨其静、王宇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68-73. 36. “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小板的证据”(杨其静、李小斌),《江苏社会科学》2010(1):65-72. 转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财务与会计导刊(下半月.理论版)》2010(5). 37. “董事会只是为了监督吗?”(杨其静、杨继东),《南开经济研究》2008(6):56-63. 38. “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及其批判”(杨其静、聂辉华),《经济研究》2008(3):99-114(封面论文). 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3). 39. “Decentralization, Growth and Social Harmony”, at 4th Joint Conference by Kyushu Universit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Nanjing University, Nov. 19, 2009 at Kyushu University. 40. “国企改革:在争论中前进”(杨其静),《世界经济文汇》2008(1):55-63. 41. “评李新春的《从基本制度到急于市场的战略创业转型——中国大型电子企业联想、海尔、TCL案例研究》”,载于《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09-711页. 42. “产权理论遭遇的挑战及其演变——基于2000年以来的最新文献”(聂辉华、杨其静),《南开经济研究》2007(4):3-13. 43. “A Model of Stepwise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 Re-discussion of the Func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s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杨瑞龙、杨其静),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6, 1(1): 58-69. 44. “开放经济中的国有企业民营化”(宋鹏程、杨其静),《产业经济研究》2006(2):36-42. 45. “高校网络收费不宜‘一刀切’”(杨其静),《中国教育网络》2006(3):16-17. 46. “企业与合同理论的新阶段”(杨其静),《管理世界》2005(2):162-169. 47. “科斯主义企业理论及其超越”(杨其静),《经济学动态》2004(10):31-35. 48. “创业者的最优融资契约安排研究”(杨其静),《经济科学》2004(4):33-45. 49. “追踪新制度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杨瑞龙、杨其静),《经济学动态》2003(11):11-14. 转载:《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50. “窥视新制度经济学前沿——评《制度、契约与组织》”(杨瑞龙、杨其静),《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3, 2(2):573-580. 51. “从完全合同理论到不完全合同理论”(杨其静),《教学与研究》2003(7):27-33. 52. “财富、企业家才能与最优融资契约安排”(杨其静),《经济研究》2003(4):41-50. 获奖:北京市第八届哲学人文科学二等奖(2004) 53. “合同与企业理论前沿综述”(杨其静),《经济研究》,2002(1):80-88. 54.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择与监控”(杨其静),《现代经济探索》,2001(3):21-28. 55. “专用性、专有性与企业制度”(杨瑞龙、杨其静),《经济研究》2001(3):3-11(封面论文). 56. “对‘资本雇佣劳动’命题的反思”(杨瑞龙、杨其静),《经济科学》,2000(6):91-100. 57. “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杨瑞龙、杨其静),《经济研究》2000(1):24-31(封面论文). 58. “试析国家广泛控股的三元委托代理模式”(杨其静),《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3):13-15. 转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8(07):57-59.

学术兼职

担任《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 等中文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China Economic Review 审稿人 国家自然基金管理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办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