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申素平

个人简介

申素平,女,教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共建)主任,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北京市教委等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主任,200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10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主要从事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参加国家和北京市重要教育立法、论证与研究工作。著有《受教育权学说与判例研究》《从法制到法治——教育法治建设之路》《高等学校的公法人地位研究》《教育法学:原理、规范与应用》等专著,译著有《受教育人权》《美国教育法》等,在《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至今已主持“受教育权利研究”“高等教育法治的国际比较与最新发展”“北京市教育行政执法体系与能力建设研究”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明远教育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多项荣誉。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芬兰、以色列等国进行交流访学,与国际教育法学界有较为稳定的学术联系。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参加国家和北京市重要教育立法、论证与研究工作。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44、美国高校学生纪律规范及纠纷解决机制探究: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中国高教研究》,2015(11)。 43、美国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内容与特点——基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资料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15年第4期。 42、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特别权力关系的变迁史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4第4辑。 41、高等教育阶段我国残疾人教育机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12辑,2014。 40、教育法学学科面向社会需要分类培养人才,《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17期。 39、国家学位制度与大学学位制度比较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第9期。 38、教师教育教学权学校保障机制研究——基于西部某农村公立高中的调查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2年12期。 37、台湾地区大学生救济权利的最新突破:第684号大法官解释评析,《复旦教育论坛》,2012(3)。 36、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研究,《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9辑,2011年。 35、中美中学校规比较研究——教育法治的视角,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12月5日。 34、我国中小学校园权利环境现状调查研究,《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8辑,2010年。 33、保障受教育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4月15日。 32、英国高校如何解决内部纠纷,《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23日。 31、受教育权宪法含义的比较研究,《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7辑,2010年。 30、英国高等学校法律地位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2期。 29、试析国际人权法中的儿童受教育权,《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第9期。 28、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研究—中英比较的视角,《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4期。 27、父母、国家与儿童的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26、教育改革进程中我国教育权的分配与改革,《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1期。 25、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保障:国际人权法的视角,《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09年3月,教育科学出版社。 24、教育法能规范什么,《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13日。 23、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及其保障,《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23日。 22、对我国公立学校教师法律地位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21、在家教育的法理分析—从我国在家教育第一案说起,《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7期。 20、受教育权的理论内涵与现实边界,《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4期。 19、我国教育法学学位论文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07年10月,教育科学出版社。 18、受教育权国际标准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17、美国高等教育积极行动纠纷的司法审查与启示,《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9期。 16、高等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 15、如何理解体罚与变相体罚,《中国教育报》,2007年1月17日。2000字。 14、申诉、诉讼与高校学生的权利保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第3期。 13、The school disciplinary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le by law,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Higher Education Press, Springer, Volume 1. Number 4. October 2006 12、对学校法人地位的新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12期。 11、高等学校法人与高等学校自主权,《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5期。 10、谈美国司法上的学术节制原则,《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3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9、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公法人地位,《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2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8、学校规章制度必须尊重的两维,《中国教育报》,2003年11月1日。 7、尽快理顺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17期。 6、公立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分权理论,《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5、谈政府与高校的法律监督与行政指导关系,《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8期。 4、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3、重新审视高等学校自主权,《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4日。 2、试析英美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1、论高等学校公法人化趋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学术兼职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教育法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