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曹峰

个人简介

曹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称号。曾在日本留学教学十年。2004年获得东京大学博士学位。担任过日本中央大学等四所大学的兼任讲师,大东文化大学客座研究员,早稻田大学客座副教授。老子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出土文献、日本汉学。曾获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主持国家社会而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黄老道家思想史》。已出版学术专著译著2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译文40余篇。

研究领域

中国哲学、出土文献、日本汉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二十世纪关于杨朱的研究:以蒙文通、郭沫若、侯外庐、刘泽华等人为中心》,《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 2,《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THEME ON HENGXIAN《恒先》)》,《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第45卷3-4期,2019年6月。 3,《从因循万物之性到道性自然——“自然”成为哲学范畴的演变历程》,《人文杂志》2019年第8期。 4,《清华简<心是谓中>的心论与命论》,《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3期。 5,《先秦时期“天人合一”的两条基本线索——兼评余英时的两重“天人合一”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6,《從“食烹之和”到“和民”——清華簡<湯處於湯丘>“和”思想研究》,《中国文化》2018年秋季号 7,《〈文子•自然〉研究——兼论对“道法自然”的理解》,《现代哲学》2018年第5期。 8,《道家“帝师”类文献研究》,台湾《哲学论集》第49期,2018年2月。 9,《第一章 无为与自然:老子的政治哲学》,见张志伟等主编《政治哲学史》第一卷《中国政治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10,《第七章 天道与人道:黄老道家政治哲学》,见张志伟等主编《政治哲学史》第一卷《中国政治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11,《第八章 无名与有名:名家的政治哲学》,见张志伟等主编《政治哲学史》第一卷《中国政治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12,《The Enjoyment of the Sage and Common People:A New Perpective on the Cosmology of the Laozi》,《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中国哲学前沿)》2017年第3期。 13,《導言: 清華簡(五)與先秦思想研究專題》,《哲學與文化》2017年第10期 14,《清華簡〈湯在啻門〉所見“五”的研究》,台湾《哲学与文化》2017年第10期。 16,《先秦道家关于“贤能”的思考》,〈人文雜誌〉2017年第10期。 17,《道家与谦逊》,《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 18,《〈老子〉第三十六章新研》,《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6期。 19,《老子生成论的两条系列》,《文史哲》2017年第6期。 20,《黄帝四经》所见“节”“度”之道,《史学月刊》2017年第5期。 21,《黄帝四经》法思想的人性论基础——兼论《经法•道法》的逻辑结构,《道家文化研究》第30辑,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 22,《清華簡〈湯在啻門〉譯注》,日本《出土文献与秦楚文化》第10号(2017年3月)。 23,清华简《汤在啻门》与“气”相关内容研究,《哲学研究》2016年12期。 24,《對內田周平的重新認識》,《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3卷第2期,2016年12月。 25,《A New Examination of Confucius’ Rectification of Names》,《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第2卷第2期,2016年。 26,《清华简〈三寿〉、〈汤在啻门〉二文中的鬼神观》,《四川大学学报》2016年5期。 27,《清華簡〈殷高宗問於三壽〉上下兩部分簡文的研究》,日本出土资料学会编:『中国出土資料研究』第20号,2016年7月。 28,《〈老子〉第三十九章新研》,《江汉论坛》2016年第8期。 29,《“自生”观念的发生与演变:以〈恒先〉为契机》,《中国哲学史》2016年第2期。 30,《从〈逸周书〉二文看〈保训〉之“中”的刑书性质》,《哲学门》第3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 31,《天道与天命之间》,《道家文化研究》第29辑,2015年12月。 32,《道家的“无名”与“有名”》,《思想与文化》2015年第2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 33,《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形名”论、“正名”论、“名实”论》,《社会科学》2015年第12期。 34,《上博楚簡所見陰陽家思想的影響——以《三德》、《天子建州》為中心》,台湾《哲学与文化》2015年第10期。 35,《Xuan zhi you Xuan zhi” 玄之又玄之as a method of cultivation through negation, attested by the phrasing of the Peking University Bamboo Slips Edition of the Laozi》,《Frontiers of Daoist Studies道家哲学前沿》第2期,香港世界道联出版社,2015年10月。 36,《〈太一生水〉“天道贵弱”篇的思想结构——简论与黄老道家的关系》,《清华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37,《北京大學藏漢簡『老子』に見える「玄之又玄之」の研究》(日文),东京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会编《中国哲学研究》第28号,2015年6月。 38,《金谷治先生对疑古学史的研究》,《史林挥麈——纪念方诗铭先生学术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月。 39,《黄帝的“法天则地”与〈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 徐炳主编:《黄帝思想与道、理、法研究》(《轩辕黄帝研究》第二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40,《回到诸子:无法之法》,《史学月刊》2014年第10期。 41,《〈老子〉的幸福观与“玄德”思想之间的关系》,《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4期。 42,《〈太一生水〉下半部分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篇章》,《清华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43,《“名”是〈黄帝四经〉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兼论〈黄帝四经〉中的“道”“名”“法”关系》,徐炳主编:《黄帝思想与道、理、法研究》(《轩辕黄帝研究》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44, Value and Limitations: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Excavated Texts for Intellectual History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vol. 44, no. 4, Summer 2013, pp. 10–45. 45, Huang-Lao Thought and Folk Techniques and Calculations:Using Clues from Excavated Texts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vol. 44, no. 4, Summer 2013, pp. 46–71. 46, A Review of the Issues Related to “Names” in Lao Zi’s First Stanza: Brought on by the Discovery of the Peking University Han Bamboo Slip Laozi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vol. 44, no. 4, Summer 2013, pp. 72–91. 47,《对名家及名学的重新认识》,《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 48,《上博简〈天子建州〉“文阴而武阳”章新诠》,《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3期。 49,《〈韩非子〉主道、扬权两篇所见“道”与“名”的关系》,《国学学刊》2013年第3期。 50,《论〈老子〉的天之道》,《哲学研究》2013年第9期。 51,《“玄之又玄之”和“损之又损之”——北大简《老子》研究的一个问题》,《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3期。又见《道家文化研究》第27期,2013年12月。 52,《二十世纪学科体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古典学——兼论出土文献在古典学复兴中的作用》,《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8期。 53,《出土文献视野下的黄老道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54,《先秦思想多元性及其研究方法论问题——以新出楚简文献为契机》,《史学月刊》2012第12期。 55,《出土文献与思想史研究方法论刍议》,《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 56,《战国秦汉时期“名”“法”对举思想现象研究》,《西北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57,《恒先》的气论:一种新的万物生成动力模式》,《哲学研究》2012年第5期。 58,《郭店楚简中的“天”、“命”、“性”》,台湾《哲学与文化》第卅九卷第四期,2012年4月。 59,《〈保训〉的“中”即“公平公正”之理念说——兼论“三降之德”》,《文史哲》2011年第6期。 60,《〈老子〉首章与“名”相关问题的重新审视――以北大汉简〈老子〉的问世为契机》,《哲学研究》2011年第4期。 61,《上博楚简〈凡物流形〉的文本结构与思想特征》,《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62,《近三十年日本的庄子研究》,《诸子学刊》第3辑,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3,《价值与局限:思想史视野下的出土文献研究》,《中国哲学与文化》第6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64,《孔子正名新考》,《文史哲》2009年第2期。又见清华大学国学院编《国学文摘(第1辑),2012年。 65, 《〈尊德义〉分章考释》,《中国文字》新34期,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2009年。 译文 1,《〈老子〉的养生思想——以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北京大学藏竹书为中心》(池田知久原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等40余篇 主要著述(包括编著、译著): 1,《文本与思想:出土文献所见黄老道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2,《老子永远不老:〈老子〉研究新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3,《Daoism in Early China Huang-Lao Thought in Light of Excavated Texts》,美国Macmillan出版社,2017年。 4,《中国古代“名”的政治思想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5,《近年出土黄老思想文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6,《国学新读本 老子》,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7,《出土文献与儒道关系》(编),漓江出版社,2011年。 8,《楚地出土文献与先秦思想研究》,台湾书房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9,《上博楚简思想研究》,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10,《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的国家与社会》(工藤元男原著,与广濑薫雄合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 11,《日本学者论中国哲学史》(执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12,《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以庄子为中心》(池田知久原著,与王启发合译),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年。 13,《史记战国史料研究》(藤田胜久原著,与广濑薫雄合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4,《池田知久简帛研究论集》(池田知久原著),中华书局,2006年。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