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冯仕政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2001年 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8年 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95年 工作经历 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2018年6月至今 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 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2013年至今 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 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2011年5月-2017年5月 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2005~2013年 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2003年合并组建社会与人口学院),2001~2005年 访问学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2006年4~9月 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学系,2005年9月~2006年3月 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2005年1月3~22日 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2004年4月12~24日

研究领域

政治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社会不平等、社会治理与国家建构、社会转型与政治秩序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16 《老问题、新视野:信访研究回顾与再出发》,《学海》2016年第2期。 2016 《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与社会研究:现状、问题与前景》,《大数据》第2期。 2015 《社会冲突、国家治理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演生》,《社会学研究》第5期。 2014 《政治市场想象与中国国家治理分析——兼评周黎安的行政发包制理论》,《社会》第6期。 2014 《人民政治逻辑与社会冲突治理:“两类矛盾学说”的历史实践》,《学海》第3期。 2013 (First author, with Yang Su). "The Making of Maoist Model in Post-Mao Era: The Myth of Nanjie Village."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46 (1): 39-51. 2013 (Second author, with Yang Su). "Adapt Or Voice: Class, Guanxi and Protest Propensity in China. "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72 (1): 45-67. 2013 《加班劳动与社会不平等——基于CGSS 2006的实证研究》(第一作者,与李丁合作),《社会发展研究》第2期。 2012 《政治规训与宗教体验:基于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人文杂志》第6期。 2012 《国家政权建设与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形成及演变》,《社会学研究》第4期。 2012 《国家政权建设与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形成及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第3期。 2011 《法治、政治与中国现代化》,《学海》第4期。 2011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阶级认同与社会稳定——基于中国综合调查的实证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第3期。 2011 《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开放时代》第1期。 2010 《个案研究的表述:问题、实质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报》2月23日第11版,3月2日第11版。 2009 《国家政治文化变迁与农村社区制度选择——南街村案例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第5期(总第207期)。 2008 《重返阶级分析?——论中国社会不平等研究的范式转换》,《社会学研究》第5期(总第137期)。 2007 《“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组织内部集体抗争中的高风险人群》,《学海》第5期(总第107期)。 2007 《国家、市场与制度变迁:1980-2000年南街村的集体化与政治化》,《社会学研究》第2期(总第128期)。 2007 《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总第121期)。 2006 《单位分割与集体抗争》,《社会学研究》第3期(总第123期)。 2004 《中国当前的信任危机与社会安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2期(总第113期)。 2003 《转轨体制下的权力、关系与资源——关于“秘书腐败”的社会学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第6期。 2003 《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现状与范式》,《国外社会科学》第5期。 2003 《法律服从与法律正义——关于中国人法律意识的实证研究》,《江海学刊》第4期。 2003 《论社会学基本问题》,《高校理论战线》第6期。 2003 《典型:一个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学海》第3期。 2003 《宗教伦理与日常生活——韦伯宗教伦理思想引论》,《伦理学研究》第1期。 2000 《社会转型加速期的义利问题:一个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与郑杭生合著),《东南学术》第2期。 1996 《城乡人口流动及其对农村来源地的影响》,《国外社会学》第3期。 合著及教材 2013 《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建立、发展与改革》,载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2012》,第152-178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载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第361-384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Contentious Politics in Current China(with Dingxin Zhao),Pp. 270-274 in Snow, David A.,Donatella Della Porta, Bert Klandermans and Doug McAdam (ed). The Wiley-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Movements, The 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13 Strategies of Chinese Communist Revolution, Pp. 1259-1262 in in Snow, David A., Donatella Della Porta, Bert Klandermans and Doug McAdam (ed). The Wiley-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Movements, The 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11 《新中国社会冲突治理制度的初生:理论、实践与反思》,载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2011》,第148-171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改革以来的组织与制度变迁》,载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2010》,第140-173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政治参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2003-2008)》,第233-255页,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 《当前中国社会基本形势分析——以中国社会调查(CGSS)数据为基础》,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2009》,第225-253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阶级和分层认同》,载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2009》,第153-18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Method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Issues of the Survey” (Chapter1) and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Fieldwork” (Appendix II) in Yao, Xinzhong and Paul Badham ed. , Religious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 Lampter, U.K. 2007 《快速转型期的公共参与与社会矛盾》,载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2007:走向更加有序的社会》,第9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西方环境运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洪大用主编:《中国民间环保力量的成长》,第5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载洪大用主编:《中国环境社会学:一门建构中的学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中国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与社会认同》,载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2005:走向更加和谐的社会》,第5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抽样调查数据的清理与校验》,载边燕杰、李路路、蔡禾主编:《社会调查实践——中国经验及分析》,第9章,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4 《改革以来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载郑杭生主编:《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现状与趋势》,第2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载李迎生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2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人的社会化》,载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第5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