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诸葛忆兵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77年至1980年就讀於溫州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專科。 1984年至1987年在黑龍江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1987年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4年至1997年在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學位, 199年獲文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0年9月至1984年8月,浙江省平陽第一中學,教師。 1987年9月至1994年8月,黑龍江大學中文系,講師。 1997年9月至1999年8月,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後流動站,研究人員。 1999年9月至2005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2005年10月至今,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研究领域

中國古代文學,宋代歷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周邦彥提舉大晟府考》,《文學遺產》1997年第5期。 2,《北宋末年俗詞創作論略》,《北方論叢》1997年第2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 代、近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6期。 3,《門牆肯傍大蘇來——論徽宗年間蘇軾詞的影響》,《湖北大學學報》1997年第5期。 4,《宋戀情詞情感價值的評估》,《中國詩學》第5輯。 5,《<全宋詞>未收曹組的一首詞》,《中國詩學》第5輯。 6,《“花間詞”中的“別調”—毛文錫詞初探》,《求是學刊》1986年第3期。 7,《賀鑄詞風格之多樣性及過度性》,《北方論叢》1988年第2期。 8,《試論賀鑄詞的“新質”》,《求是學刊》1989年第2期。 9,《心靈的避難所—論晏幾道的戀情詞》,《求是學刊》1993年第4期。 10,《畏天命 敬鬼神—論孔子的天命觀和鬼神觀》,《雲南社會科學》1995年第1期。 11,《宋詞創作中的“以雅相尚”》,《古典文學知識》1995年第3期。 12,《洛蜀黨爭辨析》,《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97年第1期。 13,《千古詞壇之圭臬—<詞綜>》,《古典文學知識》1996年第6期。 14,《大晟府提舉官職責考辨》,《江蘇文史研究》,1997年第1期。 15,《李清照個性成因及其表現》,《東嶽論叢》1997年第3期。 《李清照辛棄疾研究論文集》,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11月。 16,《清淡平實,學者生涯—記陶爾夫教授》,《古典文學知識》1997年第5期。 17,《大晟樂考辨三題》,《文獻》1998年第2期。 18,《學者的嚴謹,詩人的氣質-陶爾夫學術研究回顧》,《學習與探索》1998年第2期。 《百年學科沉思錄——二十世紀古代文學研究回顧與前瞻》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9月。 19,《大晟詞風與北宋末年世風》,《文學遺產》1998年第6期。 20,《論宋代後妃與朝政》,《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 21,《回環往復 以章法取勝》,《古典文學知識》1998年第6期。 22,《宋代宰相制度、職權述略》,《文史知識》1999年第2期 23,《宋代參知政事與宰相之關係初探》,《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00年第1期。 24,《宋代相權強化原由探析》,《江海學刊》1999年第3期。 25,《老成謀國的南宋宰相——史浩》,《文史知識》1999年第11期。 26,《宋代二府關係之研究》,《文史》2000年第2輯(總第51輯)。 27,《才氣飄逸的蘇門學士晁補之》,《文史知識》2000年第5期。 28,《“自度曲”的一點辨說——〈全宋詞〉閱讀劄記之一》,《書品》2000年第5期。 29,《曹組失傳詞作與俳諧詞風——〈全宋詞〉閱讀劄記之三》,《書品》2001年第1期。 30,《北宋俚俗詞風與歐陽修的創作——〈全宋詞〉閱讀劄記之四》,《書品》2001年第2期。 31,《天才,消融于平庸之中——〈全宋詞〉閱讀劄記之五》,《書品》2001年第3期。 32,《徽宗年間社會風氣的轉移與軍事題材詞——〈全宋詞〉閱讀劄記之六》,《書品》2001年第4期。 33,《婉約詞風的自我變革——〈全宋詞〉閱讀劄記之七》,《書品》2001年第5期。 34,《李清照的倜儻“丈夫氣”——〈全宋詞〉閱讀劄記之八》,《書品》2001年第6期。 35,《宋代士大夫的境遇與士大夫精神》,《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36,《〈詞綜〉編纂意圖及其價值之評價》,《江海學刊》2001年第2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7期。 37,《論宋代三省制之演變》,《新宋學》第一輯,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10月。 38,《雛鳳清於老鳳聲——評〈龍榆生先生年譜〉》,《書品》2002年第1期。 39,《南北宋詞異同平議》,《北方論叢》2002年第1期。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7期。 40,《水光山色與人親——從〈如夢令〉談李清照個性的形成》,《語文建設》2002年第6期。 41,《有村鎮處有高陽》,《中國教育報》2002年4月11日第7版。 42,《論北宋三司與宰相之關係》,香港《新亞學刊》2002年第2期(總第4期),(香港)教科文出版社出版2002年8月版。 43,《文人詩的抒情傳統與〈夜雨寄北〉》,《語文建設》2002年第10期。 44,《李清照前期行蹤與詞作評述》,《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12期。 45,《論竇娥形象的內涵及〈竇娥怨〉的創作意圖》,《鄭州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年第5期。 46,《論唐五代北宋詞的雅化進程》,《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47,《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試論萊州重逢之際李清照與趙明誠的一段感情糾葛》,《求索》2003年第2期。 48,《“採蓮”雜考——兼談“採蓮”類題材唐宋詩詞的閱讀理解》,《文學遺產》2003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年第12期。 49,《個性的張揚與題材的開拓——論歐陽修詞》,《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年第12期。 50,《性愛心理與詞體的興起》,《文學評論》2004年第3期。 51,《辛派詞人論略》,《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5年第1期。 52,《論蘇轍的奉使詩》,《江海學刊》2005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5年第8期。 53,《李清照〈一剪梅〉作年考辨》,《文藝研究》2005年第6期。 54,《北宋宮廷“賞花釣魚”之會與賦詩活動》,《文學遺產》2006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5期。 55,《若得山花插滿頭》,《文史知識》2006年第6期 56,《論北宋使遼詩》,《暨南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11期。 57,《婀娜清剛相濟美——論徽宗、高宗年間詞壇之演變發展》,《文藝研究》2006年第8期。 58,《范仲淹與北宋士風演變》,《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59,《論陸遊的“無題詩”》,《文史哲》2006年第5期。 60,《論范仲淹“積極防禦”的守邊策略》,《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61,《浩然之氣不可及——論范仲淹的詩歌創作》,《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 62,《唐宋都市風情詞論略》,《文學評論》2007年第3期。 63,《范仲淹變革思想論》,《北京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8年16期轉載 64,《宋初詞壇蕭條探因》,《文學遺產》2009年第2期。 65,《白石詞“清空騷雅”辨說》,《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66,《韓辭範筆照千齡,扶植綱常似六經——論范仲淹手寫伯夷頌之傳播》,《國學學刊》2009年第4期。 67,《論宋人鎖院詩》,《文學評論》2009年第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0年第4期。 68,《論宋代科舉考場外的詩歌創作活動》,《北京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0年第1期。 69,《科舉制度與文學創作》,《清華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70,《論范仲淹承前啟後的詞史地位》,《河北學刊》2010年第4期。 71,《范仲淹與教育》,《文史知識》2010第7期。 72,《范仲淹與義莊》,《文史知識》2010第8期。 73,《范仲淹與杭州》,《文史知識》2010第9期。 74,《范仲淹睦州時期的文學創作》,《文史知識》2010第10期。 75,《藹然仁人之言—--讀范仲淹<江上漁者>》,《古典文學知識》,2010年第4期。 76,《范仲淹與蘇州》,《古典文學知識》,2010年第6期。 77,《論范仲淹與仁宗之關係》,《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 78,《論曹組生平及其詞作》,《蘭州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 79,《“以詩為詞”辨》,《北京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80,《論宋人落第詩》,《文史哲》,2011年第4期。 81,《范仲淹的西北邊塞詩作》,《古典文學知識》,2011年第4期。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1年第10期。 82,《李清照再嫁與離異風波平議》,《銅仁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83,《論莫友芝詩風之轉變》,《國學學刊》,2012年第1期。 84,《論唐宋詩差異與科舉之關聯》,《文學評論》,2012年第5期。 85,《論帝王詞作與尊體之關係》,《中山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86,《秦觀俗詞論略》,《北京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 87,《晏殊、歐陽修“採蓮”詞論略》,《文藝研究》2015年第4期。 88,《〈宋登科記考〉補正(北宋篇)》,《齊魯學刊》2015年第3期。 89,《〈宋登科記考〉補正(南宋篇)》,《齊魯學刊》2015年第5期。 90《宋代童子試》,《文史知識》2016年第3期。 91《宋代科舉鬧場事件》,《文史知識》2016年第7期。 92《宋代應策時文概論》,《復旦大學學報》2016第4期。 93《宋代科場作弊》,《文史知識》2016年第9期。 94,《〈湘夫人〉讀解》,《古典文學知識》2016年第5期。 95、《論宋代時文之傳播》,《西南大學學報》2017年第2期。 96、《王安石的科舉變革》,《文史知識》2017年第8期。 97、《論宋代科舉詞》,《江西社會科學》2017年第10期。 98、《選官制度與文學創作之演進》,《北京大學學報》2017年第6期。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8年第1期。 99、《歐陽修在科舉變革中的作用》,《福州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 100、《論戴復古詩詞之同調》,《河南社會科學》2018年第3期。 101、《論辛棄疾豔情詞》,《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18第2期。 102、《劉辰翁豔情詞論略》,《詞學》第四十輯,2018年12月版。 103、《宋代科舉考試送別文論略》,《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9年第4期。 《新華文摘》,2019年第19期。 104、《宋人貢莊記論略》,《江西社會科學》2019年第10期。 105、《歐陽修揚州〈紫石屏歌〉詩緣》,《文史知識》2020年第1期。 106、《宋代進士題名記論略》,《文學遺產》2020年第1期。 107、《〈夷堅志〉“科名前定”思想與鬼神敘述》,《江海學刊》2020年第1期。 108、《宋人貢院記論略》,《四川大學學報》2020年第1期。 109、《宋代科舉辭賦論略》,《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20年第1期。 110、《宋代科場論述文論略》,《齊魯學刊》2020年第1期。 111、《李昴英中第家書釋論》,《廈門大學學報》2020年第3期。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20年第4期。 112、《宋代科舉之“期集”活動》,《文史知識》2020年第7期。 113、《宋代武舉》,《文史知識》2020年第8期。 114、《朱熹科舉觀平議》,《江蘇社會科學》2020年第5期。 115、《論真宗朝科舉制度之演變》,《北京大學學報》2021年第2期。 116、《論北宋初期科舉制度之演變》,《中國人民大學大學學報》2021年第3期。 117、《論宋代哲宗朝科舉制度之演變》,《江蘇社會科學》2021年第5期。

学术兼职

宋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詞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歐陽修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副會長。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