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魏坚

个人简介

魏坚,历史学博士。1955年12月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长期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工作,任副所长、研究员。2004年6月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任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博物馆副馆长、考古文博系主任。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考古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台湾逢甲大学客座教授、郑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 教育经历 1978-1982年,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考古学学士学位。 1985年,山东兖州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领队培训班,结业。 1989年,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理论高级研讨班,结业。 2000-2004年,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学系,师从林沄教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3.工作经历 1974-1978年,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兵州亥公社下乡知青。 1982-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4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研究领域

多年从事阴山南北及陕晋冀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命名了"庙子沟文化"、“永兴店文化”等四个考古学文化类型,建立起了这一区域史前文化的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3月,北京。 (2)《庙子沟与大坝沟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10月,北京。 (3)《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北京。 (4)《额济纳汉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桂林。 (5)《元上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4月,北京。 (6) 《阴山沧桑 乌拉特后旗历史文化遗存调查报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呼和浩特。 (7)《京畿雄关:明万全右卫军事防御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8月,北京。 (8)《长河沃野——魏坚北方考古文选—史前卷》,科学出版社,2020年11月,北京。 (9)《大漠朔风——魏坚北方考古文选—历史卷》,科学出版社,2020年11月,北京。 学术论文: (1)《内蒙古西部原始文化的编年及相关问题》,《文物》1985年5期。 (2)《试论庙子沟文化》,《青果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知识出版社,1993年,北京。 (3)《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北京。 (4)《试论阿善文化》,《青果集——吉林大学考古系建系十周年纪念文集》,知识出版社,1998年12月,北京。 (5)《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时代石城址初步研究》,《文物》1999年2期。 (6)《试论永兴店文化》,《文物》2000年9期。 (7)《河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回顾》,《庆祝张忠培先生七十岁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4年,北京。 (8)《元上都 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6期。 (9)《失落的文明-庙子沟原始文化聚落探源》,《学艺兼修•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九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饶宗颐主编《华学》第九、十辑合刊,2008年6月,香港。 (10)《蒙古高原石雕人像源流初探 兼论羊群庙石雕人像的性质和归属》,《文物》2011年第8期,文物出版社。 (11)《秦汉九原 五原郡治的考古学观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4期,2012年10月。 (12)《居延汉代烽燧的初步研究》,《机张南山烽燧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韩国城郭学会,2012年,釜山广域市。 (13)《阴山汪古与景教遗存的考古学观察》,《边疆考古研究》2013年第2期。(魏坚、张晓玮) (14)《元上都建筑遗存的考古学观察》,国立扶余文化财研究所《王宫城 古代东亚都城与益山》,2014年12月,韩国首尔。 (15)《庙子沟遗址聚落形态与废弃原因再探讨》,《无限悠悠远古情 佟柱臣先生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北京。 (16)《北魏六镇城址的调查与初步研究》,《祝贺徐光冀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北京。 (17)《蒙古早期遗存的考古学观察》,《北方民族考古》第1辑,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转载,2015年1期。 (18)《楼兰LE古城建置考》,《文物》2016年第4期。 (19)《契丹早期墓葬研究》,《考古学报》2016年第2期。 (20)《阴山和桌子山地区岩画的区域类型和年代的考古学研究》,《中亚与中国北部地区岩画》2017年。 (21)《石虎山类型生业模式初探》,《农业考古》2018年第6期。 (22)《牛川古城与北魏六镇布列关系辨析》,《新果集(二)——庆祝林沄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2018年。 (23)《北魏长城考辨》,《文物》2019年第7期。 (24)《阴山以北的金元时期城址》,《内蒙古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25)《试论白泥窑文化》,《考古学报》2019年第1期。 (26)《女性主义对西方考古学的建构——女性主义与性别考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27)《北魏六镇军政地位的考古学观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4期。 (28)《居延汉塞的考古学研究》,《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学报》总21期,2020年。 (29)《汉塞外列城与西夏长城的考古学观察》,《北方民族考古第9辑》,2020年。 (30)《草原文化与元上都考古》,《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14日。 (31)《阴山汪古景教图像的初步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年8月。 (32)《公元前三千纪马家窑文化东向传播的考古学观察》,《考古》,2020年8期。 (33)《试论朱开沟文化》,《考古学报》2020年4期。 (34)《中国北方农牧交融与畜牧业起源发展进程的思考》,《西域研究》,2020年4期。 (35)《庙子沟聚落文明探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30日。

学术兼职

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考古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台湾逢甲大学客座教授、郑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