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黄爱平

个人简介

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和1987年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个历史学女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中央档案馆档案价值评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北京市历史学会、北京史研究会理事。 《四库全书纂修研究》,运用丰富的史料,特别是大量的原始档案资料,对《四库全书》纂修的全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作了深入的考订和翔实的论证,在不少问题的研究上有新的突破,提出了新的见解。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称赞,被誉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四库全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力作”。先后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奖(1991)、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1)、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三等奖(1992)、国家教育委员会首届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奖(1992)、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并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第一批项目(2009),由天窗专业出版集团出版英文本。 《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思想文化卷》,对清代康雍乾盛世一百年间学术思想文化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疏理和系统论述,尤为注重发掘一代学术主流之外潜滋暗长的各种思想主张,并尝试把18世纪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置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坐标系中进行比较研究。作为《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系列丛书之一,该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先后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 《朴学与清代社会》,着眼于学术史和社会史相结合的视角,在揭示清代学术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程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努力探讨学术与清代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出版后获得学术界好评,被推为“考镜源流与辨章学术的用心之作”,并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清史、思想文化史、文献学史的教学与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982年 1、明史 《文史知识》1982年第1期 1983年 2、明史稿本考略 《文献》第18辑,1983年;载《万斯同与〈明史〉(上)》,宁波出版社,2008 3、南书房 《文史知识》1983年第3期;载《古代礼制风俗漫谈》,中华书局,1986 4、康熙乾隆南巡评议(合作) 《文汇报》1983年8月15日 1984年 5、王鸿绪与明史纂修 《史学史研究》1984年第1期;载《万斯同与〈明史〉(上)》,宁波出版社,2008 6、万斯同与明史纂修 《史学集刊》1984年第3期;载《万斯同与〈明史〉(上)》,宁波出版社,2008 7、十七史商榷 《文史知识》1984年第6期 8、1982年日本清史研究概况 《史学情报》1984年第2期 1985年 9、康熙乾隆为什么都六下江南(合作) 《文史知识》1985年第8期 10、日本研究明清经济史近况 《史学情报》1985年第2期 1986年 11、戴震的义理说与清中期的学术思想界 《徽州师专学报》1986年第2期 12、简明清史座谈会纪要 《清史研究通讯》1986年第1期 13、1984年日本清史研究概况 《清史研究通讯》1986年第1期 14、戴震学术思想讨论会综述 《清史研究通讯》1986年第3期 15、乾嘉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学术研究 《清史研究集》第5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1987年 16、日本1985年清史研究状况述评 《清史研究通讯》1987年第1期 17、戴震的义理说与清中期的学术思潮 载《戴震学术思想论稿》,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1988年 18、四库全书的刊刻与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清史研究通讯》1988年第4期 19、儒藏说与四库全书的编纂 《文史知识》1988年第11期 20、日本1986年清史研究概况 《清史研究通讯》1988年第2期 21、七十年来段玉裁和高邮二王研究状况述评 载《古汉语论集》第2辑,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2、李清 载《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5卷,中华书局,1988 23、黄虞稷 载《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5卷,中华书局,1988 24、顾祖禹(合作) 载《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5卷,中华书局,1988 1989年 25、从畴人传看阮元的西学思想 《清史研究通讯》1989年第3期 26、略说乾隆十全武功 《文史知识》1989年第10期 27、卓然不惑 求是辨诬──清初著名学者阎若璩 《文史知识》1989年第12期 1990年 28、凌廷堪学术述论 《清史研究通讯》1990年第3期 29、论四库全书总目的目录学成就及其思想内容 《清史研究集》第7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30、试析文化史研究中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合作) 载《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评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991年 31、四库全书总目与阁书提要异同初探 《图书馆学刊》1991年第1期 1992年 32、阮元学术述论 《史学集刊》199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92年第4期 33、论清代目录学(合作) 《清史研究》199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资料工作》1992年第12期 34、日本1990年清史研究概况 《清史研究》1992年第2期 35、闽台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光明日报》1992年3月25日 36、明末张居正改革失败始末 《炎黄春秋》1992年第7期 37、阮元:一代名儒的探索与困惑 载《伟人的困惑》,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1993年 38、十八世纪思想文化论纲 《清史研究》1993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3年6期 39、钱大昕与乾嘉考据史学 《清史研究》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93年11期 40、日本1991年清史研究概况 《清史研究》1993年第1期 41、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载《炎黄文化与现代文明》,武汉出版社,1993 42、文献传说与考古发掘是推进研究的关键──有关黄帝的文献资料及研究状况述评(合作) 载《炎黄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1994年 43、明史纂修与清初史学 《清史研究》1994年第2期 44、清代学术思想特色简论(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第4期 45、浙东学术国际研讨会综述 《清史研究》1994年第2期 46、日本1992年清史研究概况 《清史研究》1994年第3期 47、清初学术发展规律的有益探索──评《清初学术思辨录》(合作) 《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 48、翰林院四库全书底本考述 载《四库全书研究──中国首届四库全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海南大学中国四库全书研究中心,1994 49、四库全书的编纂与清代乾隆朝的文化政策 (韩国)《加罗文化》第11辑,1994 1995年 50、刘逢禄与清代今文经学 《清史研究》1995年第1期 51、日本1993年清史研究概况 《清史研究》1995年第2期 52、爱国主义与历史教育 《北京社科信息》1995年第3期 53、从纂修四库全书到编纂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炎黄文化研究》1995年第2期 54、王鸿绪 载《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8卷,中华书局,1995 55、王懋竑 载《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8卷,中华书局,1995 56、毛奇龄 载《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8卷,中华书局,1995 57、乾嘉考据史学──以钱大昕为中心 (韩国)《庆大史论》第8辑,1995 1996年 58、毛奇龄与明末清初的学术 《清史研究》1996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7年2期 59、汉学师承记与汉学商兑──兼论清代中叶的汉宋之争 《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97年第2期 60、论乾嘉时期的今文经学 《炎黄文化研究》1996年第3期 61、日本1994年清史研究概况 《清史研究》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6年5期 62、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与乾嘉扬州学派 载《扬州研究》,台北:联经出版社,1996 1997年 63、学术研究与学问精神 《光明日报》1997年1月21日 64、乾嘉时期的社会变化与经世主张 《清史研究》1997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7年第4期 65、论清代乾嘉时期的经世思潮 《中国哲学史》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1998年第3期 66、日本1995年清史研究概况 《清史研究》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8年第2期 67、传统观念与近代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第1期 1998年 68、十八世纪中国社会思想界的双峰星座──论戴震和曹雪芹对理学理欲观的批判 《炎黄文化研究》1998年第5期;载《中华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9、第一届中国文献学学术研讨会──两岸四库学会议纪要 《炎黄文化研究》1998年第5期 1999年 70、四库全书总目的经学观与清中叶的学术思想走向 《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1期 71、必须允许学术上的反批评 《中华读书报》1999年1月6日 72、读书门径 治学津梁──评整理本《四库全书总目》 《书品》1999年第2期 73、乾嘉时期边疆史地学述论 载《庆祝王锺翰教授八十五暨韦庆远教授七十华诞学术论文合集》,黄山书社,1999 2000年 74、日本1996·1997年清史研究概况 《清史研究》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0年第5期 75、海峡两岸扬州学派学术研讨会综述(合作) 《炎黄文化研究》2000年第7期 76、以史为鉴──18世纪中西贸易的反思 《中国改革报》2000年12月6日 2001年 77、清代汉学的发展阶段与流派演变 《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第1期 78、18世纪中国社会知识界对妇女问题的关注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1期 79、18世纪中西交往的历史与中国的世界观念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80、清代康雍乾三帝的统治思想与文化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4期 81、18世纪中国的世界观 《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第10期 82、一项宏大的文化工程(合作) 《中国艺术报》2001年4月27日 83、纪晓岚六题 《北京日报》2001年3月5日 84、史书是怎样记述纪晓岚的 《炎黄春秋》2001年第4期 85、康乾盛世与浩大的图书编纂工程 载《资政要鉴》第三卷,北京出版社,2001 86、18世纪世界发展的趋势与中国的世界观念 载《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走向》,香港:东方红书社,2001 87、清代汉学流派析论 《清代扬州学术研究》,台北:学生书局,2001 2002年 88、依靠政府 纂修清史 《文汇报》2002年7月27日 89、也谈清史纂修 《光明日报》2002年8月13日 90、乾嘉汉学治学宗旨及其学术实践探析 《清史研究》2002年第3期 91、戴震的学术主张与学术实践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载《乾嘉学者的义理学》,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3 92、《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学术研讨会综述 《炎黄文化研究》2002年第9期 2003年 93、拾遗补阙 嘉惠学林──《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读后 《清史研究》2003年第2期 94、纪晓岚与四库全书 《人民日报》2003年2月28日 95、清代学者的河源研究 《江河源文化研究》2003年第1期 96、纪晓岚其人其事 《人民论坛》2003年第2期 97、学问、环境与人生 《炎黄文化研究》2003年第10期 98、论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哲学意蕴 载《清史论集》,紫禁城出版社,2003 99、阮元年谱序 载《阮元年谱》卷前,黄山书社,2003 100、纪晓岚与四库全书 (菲律宾)《世界日报》2003年9月30日—10月1日 101、四库全书与中国传统文化 (菲律宾)《世界日报》2003年10月2日 102、康熙乾隆南巡评议 (菲律宾)《世界日报》2003年10月3日—5日 103、中西文化交流与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菲律宾)《世界日报》2003年10月6日—8日 2004年 104、论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 《北京日报》2004年1月19日 105、四库全书的编纂与中国传统文化 《光明日报》2004年3月16日 106、袁枚经学观及其疑经思想探析 《清史研究》2004年第3期 107、试析乾嘉学者的文献研究与义理探索 《理论学刊》2004年第9期 108、论明末清初学术向传统经学的回归 《中国文化》2004年第21期 109、清代学术文化研究的新拓展──《清代诸子学研究》序言 《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4期;载《清代诸子学研究》卷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10、推进四库学研究的新举措 《炎黄文化研究》2004年第1辑 111、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合作) 《历史教学》2004年第12期 2005年 112、采撷清史资料的精华 《光明日报》2005年2月24日 113、纪昀与四库全书 《安徽史学》2005年第4期 114、四库全书与四库七阁的坎坷命运 《中国艺术报》2005年5月6日 115、简约与奢华:康乾南巡不一样 《北京科技报》2005年6月15日 116、四库全书七讲 载《清代学术讲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7、文化自觉与明清时期西学观的变迁 载《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论文集》,香港:商务印书馆,2005 2006年 118、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与图书编纂 《理论学刊》2006年第10期 119、百年来黄遵宪著述编纂状况述评 《学术界》2006年第5期 120、评新编《黄遵宪全集》 《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5期 121、四库全书到底全不全 《北京科技报》2006年5月24日 122、四库学研究的新开展 《炎黄文化研究》2006年第3辑 123、全祖望与黄宗羲学术的传承和发展 《炎黄文化研究》2006年第4辑 124、新阶段新起点 《炎黄文化研究》2006年第4辑 125、文渊阁与四库全书 载《故宫博物院八十华诞暨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2006 126、翁方纲与四库全书 载《四库全书研究文集》,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 127、四库全书总目 载《中国史学名著评介》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128、王鸣盛 载《清代宣南人物事略》,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129、戴震 载《清代宣南人物事略》,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130、王念孙 载《清代宣南人物事略》,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131、王引之 载《清代宣南人物事略》,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2007年 132、西学与清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清史研究》2007年第1期 133、多元视野研究西学与清代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1月4日 134、乾嘉学案:高扬汉学的旗帜 《光明日报》2007年9月20日 135、百年来清代汉学思想性问题研究述评 《清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8年第2期 136、打开清帝诗文宝库的钥匙──《清代御制诗文篇目索引》序 《图书与情报》2007年第5期;载《清代御制诗文篇目索引》卷前,同心出版社,2008 137、试析史通的文献学成就 《炎黄文化研究》2007年第5辑 138、西学与清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炎黄文化研究》2007年第6辑 139、清代汉学 载《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40、乾嘉新义理学与清代汉学研究 载《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008年 141、乾隆时期福建禁教考论 《安徽史学》2008年第1期 142、清代汉学流派研究的历史考察及其评析 《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9年第1期 143、多元视野下的中西文化交流研究──《西学与清代文化》序(合作) 《炎黄文化研究》2008年第7辑;载《西学与清代文化》卷前,中华书局,2008 144、清初史学研究的力作──《清初私家修史研究》序 《炎黄文化研究》2008年第8辑;载《清初私家修史研究》卷前,人民出版社,2008 145、从清代档案看雍正乾隆时期福建地区的传教与禁教 载《西学与清代文化》,中华书局,2008 146、清代汉学研究若干问题的回顾与思考 载《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黄山书社,2008 147、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辨析 载《万斯同与〈明史〉(下)》,宁波出版社,2008 148、四库全书的编纂与中国传统文化 载《清史镜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149、四库全书的历史变迁 载《清史镜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2009年 150、清代的黄帝祭祀与文化认同 《故宫学刊》2008年总第四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 151、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的性质和地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52、清代的炎帝祭祀及其文化内涵 《理论学刊》2009年第6期 2010年 153、清代诗文集的整理编纂及其价值 《光明日报》2010年1月19日 154、略论清代诗文集的整理编纂及其价值意义 《清史研究》2010年第2期 2011年 155、清代的帝王庙祭与国家政治文化认同 《清史研究》2011年第1期 156、戴逸:一生书缘 《人民日报》2011年4月28日 157、百年来清代汉学成因研究述评 载《近代文化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11 158、王俊义教授的清史情缘与文化关怀 (台湾)《国文天地》第27卷第5期 2011 2012年 159、明末清初学术潮流的转换与文献学的发展 《江淮论坛》2012年第1期 160、推进“四库学”研究的重要举措——《四库全书研究论文篇目索引》序 《图书与情报》2012年第3期 2013年 161、明清之际“西学中源” 《光明日报》2013年1月28日 162、历史文献学学科基础理论建设与教材编写的思考 《文献》2013年第1期 163、明清之际的“西学中源”说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精神 《汉学研究》第15集,学苑出版社,2013 164、袁枚的文士品格与清中叶的学术论争 《中国文化》第37期,2013年春季号

学术兼职

兼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中央档案馆档案价值评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北京市历史学会、北京史研究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