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曹斌

个人简介

1981年10月出生于陕西西安。201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博士学位,2012年8月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任讲师,2014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博士后项目资助赴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获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个人领队资格,2017年7月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至今。 2008/09-2012/07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博士学位 2012/08-2017/06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讲师、硕士生导师 2014年度 国家文物局 考古发掘领队资格 2015/03-2016/03 哈佛大学人类学系 博士后 2017/07-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青铜器与金文、先秦史、中国文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⑴ 《浅议高校博物馆学发展之原因》,《乾陵文化研究》(第二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 ⑵ 《先周文化研究述论》,《江汉考古》,2007年3期。 ⑶ 《商周铜昜研究》,《考古与文物》,2011年3期。 ⑷ 《从商文化看商王朝的南土》,《中原文物》,2011年4期。 ⑸ 《鲁东南西周至春秋早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北方民族考古》(第1辑),科学出版社,2014年。 ⑹ 《西周铜器断代方法探微》,《中原文物》,2014年4期。 ⑺ 《中国古代青铜器著录和研究的三个阶段》,《文化艺术研究》(韩),第四辑,2014年。 ⑻ 《国小考》,《东岳论丛》,2015年3期。 ⑼ 《前掌大墓地性质辨析》,《考古与文物》,2015年2期。 ⑽ 《青铜觯铭文研究》,《文物春秋》,2015年3期。 ⑾ 《关于青铜觯的定名和器用问题》,《北方民族考古》(第2辑),科学出版社,2015年。(《收藏与投资》,2017年1期转载) ⑿ 《青铜觯的分布以及相关问题》,《文博》,2015年5期。 ⒀ 《青铜觯起源探析》,《南方文物》,2015年4期。 ⒁ 《青铜觯的分期和年代》,《东洋古典研究》(韩),第58辑,2015年。 ⒂ 《鲁北地区西周时期遗存的分期和年代》,《三代考古》(六),科学出版社,2016年。 ⒃ 《试论青铜觯的组合和墓葬的关系》,《殷都学刊》,2016年1期。(第一作者) ⒄ 《考古所见西周王朝南土的封国》,《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六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6年。 ⒅ 《宝鸡石鼓山三号墓研究》,《考古与文物》,2016年2期。 ⒆ 《觯、饮壶、觚、尊、卣等青铜酒器关系刍议》,《农业考古》,2016年3期。 ⒇ 《胶东半岛西周时期遗存的分期和年代》,《海岱考古》(第九辑),科学出版社,2016年。 (21)《匽侯铜器与燕国早期世系》,《江汉考古》,2016年5期。(第一作者) (22) 《商周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海岱地区文化格局的变动——兼论海岱地区的商周分界问题》,《东岳论丛》,2016年1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7年1期转载) (23) 《胶东半岛西周时期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东方考古》(第13集),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一作者) (24) 《鲁南地区西周时期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考古与文物》,2017年2期。 (25) 《恭懿之际西周国家的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3期。 (26) 《周文化统治的历史格局在“东土”的形成》,《考古》,2017年6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7年4期转载) (27) 《中国抽象芸術の成熟——西周青銅器紋様抽象化現象分析》(日文),《中国考古学》(日),第十七号,日本中国考古学会,2017年12月。 (28) Communities of Mortuary Practice – A Renewed Study of The Tianma-Qucun Western Zhou Cemetery, Cambridge Archaeological Journal(A&HCI), Volume 28, Issue 1. February 2018, pp. 23-44.(通讯作者) (29) 《山东高青县陈庄遗址性质探析》,《考古》,2018年3期。 (30) 《鲁南地区西周时期遗存的分期和年代》,《海岱考古》(第十一辑),科学出版社,2018年。 (31)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青铜器铭文识别方法》,《自动化学报》(EI),2018年44卷11期。(通讯作者) (32)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铜器》,《文物》,2018年11期。(第一作者) (33)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铜器定名和器用问题初论》,《文物》,2018年11期。 (34)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铜器初步研究》,《文化艺术研究》(韩),第十二辑,2019年。 (35) 《青铜器的明器化和复古现象》,《保护与传承视野下的鲁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第一作者) (36) Ritual Changes and Social Transition in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c.a. 1050-771),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 Volume 19, September 2019, 100107.(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37)《鲁北地区西周时期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华夏考古》,2019年6期。 (38)《烟台市博物馆藏几件周代铜器》,《文物》,2020年2期。(第一作者) 发掘简报 ⑴ 《2013年哈密花园乡萨伊吐尔墓地发掘简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9期。(第二执笔) ⑵ 《山东广饶县东赵盐业遗址群调查简报》,《海岱考古》(第七辑),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二执笔) ⑶ 《辽宁喀左土城子遗址2014-2015年发掘简报》,《文物》,2018年3期。(第三执笔) 重要会议论文 ⑴ 《试论高青陈庄遗址的年代和性质》,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石家庄,2012.11.22-24。 ⑵ 《关于宝鸡石鼓山墓葬的几个问题》,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六次年会,西安,2013.10.25-26。 ⑶ 《考古学的过去和未来》,哈佛大学西学前沿学术研讨会(召集人),美国波士顿,2016.1.31。 ⑷ 《西周前、后两期社会格局的变动》,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郑州,2016.5.22-23。 ⑸ The Western Zhou World around 900BC:Changes and Reasons in Social Pattern of Western Zhou Dynasty,Contact and Interaction in the Zhou World: The Impact of Western Zhou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nterprises, Harvard University, May 17-18, 2016. ⑹ 《西周鲁国疆邑考》,保护与传承视野下的鲁文化学术研讨会,曲阜,2016.11.10-12。 ⑺ 《西周青銅器装飾の抽象化と序列化》,日本中国考古学会京都大会,日本京都,2016.11.19-20。 ⑻ 《公元前九百年西周国家的转型》,周文化研究青年学者沙龙(召集人),北京,2016.11.24。 ⑼ 《西周国家的礼制变革和社会转型》,中国古代丧葬礼制青年学者研讨会,厦门,2016.12.17-18。 ⑽ 《西周齐国疆邑考》,第五届东夷文化论坛,济南,2017.9.18-20。 ⑾ 《齐始封地“营丘”的考古学探讨》,传承与创新:考古学视野下的齐文化学术研讨会,淄博,2017.10.12-14。 ⑿ 《早期中国抽象艺术的成熟》,美术史在中国: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北京,2017.11.25-26。 ⒀ 《李洲坳东周大墓的内涵和意义》,江西省靖安东周墓葬考古发掘十周年论坛,江西靖安,2017.12.16-18。 ⒁ 《明器化铜器和西周丧葬礼制的形成》,第四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2018.8.25-26。 ⒂ 《西周燕国的部族和社会等级》,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河南安阳,2018.10.13-14。 ⒃ 《胶东半岛西缘铜器和西周莱国》,青铜器、金文与齐鲁文化学术研讨会,山东潍坊,2018.10.18-20。 ⒄ 《中国考古学的“证史”问题》,哈佛大学“青年学者的中国考古学思考”学术研讨会(召集人),美国波士顿,2016.2.25。 ⒅ 《西周晋国丧葬习俗研究》,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四川成都,2018.10.21-23。 ⒆ 《盗墓影视作品、文学社会影响调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四川成都,2018.10.21-23。 ⒇ 《海昏侯刘贺墓铜器初步研究》,2018年度文化艺术研究所秋季国际学术会,韩国首尔,2018.11.2-3。 (21) 《半岛西缘铜器与西周莱国政治地理》,苏鲁皖豫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学术研讨会,山东滕州,2019.8.29-31。 (22) 《胶东半岛东缘铜器与西周纪国》,商周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2019.10.11-14。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