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昕揆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2000—2004,本科就读于河南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2)2004—2007,硕士就读于河南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3)2011—2014,博士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4)2014—2016,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教授课程 (1)文艺媒介学 (2)媒介与文明 (3)文化研究专题 (4)文艺媒介学经典研读 (5)文艺思潮专题研究 (6)中西方思想史与文学研究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美国左翼媒介文化理论的当代发展与核心论题(2020,项目号:20FZWB024) (2)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 “文艺媒介学的历史与现实”(2018,项目号:18XNA011)。 (3)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美国媒介批判理论的历史与观念(2016) (4)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文艺媒介学的理论与方法(2016) (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媒介文化理论研究(2015) (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共执政前文艺意识形态领导经验研究(2014,参与) (7)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现代文论范式生成研究(2013,参与)

研究领域

(1)文艺媒介学 (2)媒介文化研究 (3)马克思主义文学与文化理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媒介生产与全球化时代的媒介图景》,《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文变系乎媒介”:互联网与新世纪的文艺思潮》,《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5期; (3)《微信分享的美学意味》,《江海学刊》,2016年第5期; (4)《中国媒介生态学的两种范式及未来趋向》,《中国文化研究》,2016年第3期; (5)《美国媒介文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第2期。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6年第7期全文转载; (6)《关于文艺思想通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文学评论》,2016年第2期; (7)《“感知操练”:麦克卢汉的媒介文艺思想》,《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5年第9期全文转载; (8)《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模式论析》,《出版科学》,2015年第4期; (9)《2012年中国文化研究的进展与探索》,《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1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0)《癸卯学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品格的形成》,《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1期。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 主要专著 (1)《印刷术与西方现代性的形成》(独著),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2)《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3)《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性》(执行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理论创新》(执行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学术兼职

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