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常培杰

个人简介

(1)2003—2007,就读于山东大学(威海)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2)2007—2010,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3)2010—2014,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4)2014—2016,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5)2012—2013,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德语系,访问交流 重要获奖 (1)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2020) (2)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先进个人(2020) (3)中国人民大学本科“课程教学优秀奖”(2019、2021) (4)中国人民大学“标兵班主任”(2019) (5)第二届贺麟青年哲学奖二等奖(2019) (6)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19) (7)首届贺麟青年哲学奖提名奖(2017)

研究领域

(1)西方现代艺术与美学理论 (2)阿多诺的哲学与美学理论 (3)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丹托之后的阿多诺:显像混同的本质之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 (2) 《恩格斯“倾向文学”批判的“青年德意志”渊源》,《中国文学批评》2023年第2期; (3) 《解放诗学的构建:布莱希特马克思主义戏剧观探析》,《文艺争鸣》2023年第2期; (4) 《艺术介入的现实性》,《美术研究》2023年第1期; (5) 《介入艺术的三幅面孔》,《文学评论》2022年第5期; (6) 《朝向“本质”的艺术批评》,《复印资料·艺术学理论》2021年第4期; (7) 《自我批判与知识迷误:格林伯格艺术媒介观辨析》,《美术研究》2021年第1期; (8) 《“辩证意象”:前卫艺术的理想类型——本雅明后期艺术批评观念探析》,《文艺研究》2020年第9期; (9) 《“前卫”的限度:格林伯格与阿多诺现代主义艺术观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10) 《灵晕消散与辩证意象的生成:以本雅明“技术”观念为核心的讨论》,《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3期; (11) 《艺术本质的历史之维:丹托艺术观念的生成语境探析》,《哲学动态》2020年第2期; (12) 《灵晕是美显现自身的介质:本雅明艺术批评观念探析》,《外国文学》2020年第2期; (13) 《美的表象寄身于灵晕:本雅明早期美学思想探析》,《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14) 《“拯救表象”:阿多诺美学理论的整体指向》,《美术研究》2019年第2期; (15) 《“辩证意象”的起源逻辑:本雅明艺术批评观念探析》,《学术研究》2019年第3期; (16) 《有经验的形式:格林伯格艺术批评观念探析》,《文艺争鸣》2019年第5期; (17) 《审美唯名论与先锋艺术的发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18) 《作为批评的“文选”》,《美术研究》2018年第4期; (19) 《阿多诺对先锋艺术“自发性”的批判》,《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第4期; (20) 《阿多诺美学理论中的“物性”问题》,《人文杂志》2016年第11期; (21) 《阿多诺论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哲学动态》2016年第8期; (22) 《奥斯维辛之后的批评:阿多诺批评观念及其历史语境探析》,《外国文学》2015年第4期; (23) 《阿多诺对“艺术介入”的批判》,《哲学动态》2015年第6期; (24) 《不可译的文体:阿多诺论说文的美学内涵》,见《中国文学批评》2015第3期; (25) 《论说文形式的审美和道德内涵——卢卡奇〈论说文的本质和形式〉的文本学解读》,《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5年第6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