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永清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1983—1987 本科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2)1990—1991 武汉大学中文系进修; (3)1993—1996 硕士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4)1997—2000 博士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5)2000—2002 南京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教授课程 (1)马克思主义文论经典研读 (2)文艺学基本范畴 (3)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专题 重要获奖 (1)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10) (2)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标兵(2018) (3)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9) (4)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2020) (5)论文《历史进程中的作者》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9) (6)论文《时代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20)

研究领域

(1)西方现代文论与美学 (2)马克思主义文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改革开放30年作家身份的社会学透视,《文学评论》2010第1期; (2)从“西马”文论看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形态的建构,《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困境与出路,《新华文摘》2010年第23期; (4)问题与思考:国内英伽登文论研究三十年,《文艺研究》2011第2期; (5)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转向,《新华文摘》2012年第14期; (6)历史进程中的作者——西方作者理论的四种主导范式,《新华文摘》2016年第6期; (7)时代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文学评论》2016年第5期; (8)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前史形态,《新华文摘》2016年第17期; (9)对恩格斯“美学与历史的观点”及其相关问题的再思考,《外国文学评论》2016年第4期; (10)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初始形态,《新华文摘》2018年第13期; (11)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新中国的确立与巩固,《文艺研究》2021年第9期; (12)审美特性的凸显——恢复与反思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 (13)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发展与深化,《文学评论》2022年第3期; (14)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拓展与突破,《学术月刊》2022年第3期。

学术兼职

(1)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 (2)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现象学文论与美学分会会长 (3)北京市文艺学学会副会长 (4)国家社科规划评审组专家 (5)国家出版基金评审组专家 (6)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主编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