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高强

个人简介

从1999年求学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2009年毕业并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年间曾认真解读维特根斯坦的神来之笔、米歇尔·福科的天才之作,后机缘巧合进入体育哲学圈,致力于在历史哲学、认识论与身体哲学等维度上实现哲学与体育之间的真正融通,使体育哲学中的“哲学”思想不再被“方法论”与“思想基础”等角色定位所困顿,进而推进体育哲学在学科与理论方面的共同发展。 教育经历 1999-2003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 2003-2006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硕士) 2006-2009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09-2011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后 2011-2013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讲师 2013-2019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副教授 2019-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 荣誉及奖励 2018年上海市哲学社会学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论文)

研究领域

体育哲学(认识论、身体哲学、美学等方向) 体育史学(历史哲学、身体史、欧洲古代至近现代体育史) 体育社会学(社会哲学、体育移民问题、体育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高强,徐凡,汪维,季浏.从“体育是什么,”到“体育哲学是什么,”——始于“电子竞技是否体育”争议的思考[J/OL].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7. 高强,陈昱彤,许浩南,季浏.体育哲学的实践哲学逻辑重建与思想史拓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08):1-11+22 高强,许浩南.从“隐喻式”到“语境式”体育哲学——尼采思想与体育哲学研究样式的批判发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37(02):160-166. 高强. 体育哲学与二元论:体育哲学研究范式的重建与实践. 体育科学[J].2021,41(02). 高强.体育哲学的思维方式境迁:始于“体育本质”当代中国发问的思想史考察[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45(03). 高强.体育哲学:究竟是“体育哲学”还是“体育的哲学”?[J].2020,44(01),11. 高强.体育概念之争与哲学思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45(05),22-23. 高强.从“体育哲学的身体”到“体育的身体”:对体育哲学身体研究范式的现象学批判与重建[J]. 体育科学,2019,39(4):29-38. 高强.从“形而上学式”到“历史主义式”体育哲学[J].体育科学,2018,38(12):63-70. 高强.体育哲学的史学之维与现象学之路:泛法体育哲学学会主席Bernard Andrieu访谈[J].体育与科学,2017,38(6):22-26. 高强.体育学与哲学[J].体育科学,2016,36(11):82-90. 高强.从“技艺”到“体育技艺”:基于神话学与当代认识论“认识论——本体论”理论的考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2):186-192. 高强.体育“错误——纠错”之美——建构主义理论与方法下的体育审美话语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5,(36)6.23-40. 高强. “灰色的哲学理论与常青的体育之间[J].体育与科学,2013,34(4). 高强. 游戏与知识:对胡伊青加游戏观的反思与发展[J].体育与科学,2013,34(4). 高强. 知觉、判断力与范例:从两种体育审美体验谈起[J].体育科学,2013,33(5). 高强. 体育运动知识之惑:基于当代认识论争议的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2). 高强.从“人的全面发展”到“完整的人”——重释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理论基础[J].体育学刊,2013,20(1). 高强. 从“技能”到“技艺”——默会认识论视野下的体育运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7). 高强.体育、身体、知识——体育哲学的认识论维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3). 高强.场域论与体育社会学研究[J].体育学刊,2010,17(1). 高强.法国体育社会学溯源—评析皮埃尔·布迪厄《体育社会学计划》[J].体育学刊,2008,15(11). 高强. “竞技”与“语言”:对体育与语言流变关系的语言哲学思考与谱系学考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6):33-42. 高强.贝林格体育“语义场”鉴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2):5-12. 高强.古希腊竞技审美的“历史困境”解析与突破[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5):8-12. 高强.从“身体”到“身体运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7):37-44. 高强.体育与健康:基于人类身体意识的考察[J].体育学刊,2016,,21(1):1-5. 高强,董超.拜占庭体育史的重现:基于文化逻辑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5):6-11. 高强.体育:一种“人化物”的延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2). 高强.古希腊竞技与神话:对“历史穿越”式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反思[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1). 高强,季浏.从身体技能到个人德性: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评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1). 高强.体育与城市:一个哲学人类学的考察[J].体育科学,2014,35(1). 高强. 古希腊竞技运动的盛与殇:哲学人类学式的追问与对“现代解读”的反思[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3). 高强.欧洲中世纪体育之辩:从身体实体论到身体关系论[J].体育与科学,2013,34(1). 高强.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实践智慧及其当代意义[J]. 体育与科学,2012,33(2). 高强.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实践智慧及其当代意义[J]. 体育与科学,2012,33(2). 高强.西方体育起源之争与身体维度解析[J].体育学刊,2010,17(12). 高强.体育概念在欧洲的发展沿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 高强,季浏.奥林匹克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08,6. Qiang,GAO. Bourdieu and Body. Pierre Bourdieu and Physical Culture, NY.Routledge, 2015:143-148.

学术兼职

中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体育科学负责人 多本体育学CSSCI期刊审稿人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期刊审稿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