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晓梅

个人简介

刘晓梅,女,吉林辽源人,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2000—2003年,厦门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0—2003年,任职于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3年至今,任职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参与课题 主持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十九至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词汇史研究》(10YJC740071)。2010-2014。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0年间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05CYY001)。2005-2008。 3.校级暨大教育技术创新工程网络教学建设项目《现代汉语词汇》网络课程。2005-2007。 4.校级暨大引进人才项目《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前叶汉语词汇研究》。2004-2006。 5.校级暨大211工程资助项目《常用语素、常用词、常用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语料选取的频度原则与口语性》。2004-2005。 6.校级暨大博士启动基金项目《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2003-2005。 参与科研项目: 1.曾毅平教授主持的国务院侨办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04GQBYB011)。 2.鲁东大学解海江副教授主持的国家语委资助项目《我国语文辞书编纂、出版、应用状况调查、分析和研究》。3.李军教授主持的校级暨大精品课程项目《汉语词汇学》网络课程。 获奖情况 1.2009年度暨南大学优秀教师奖。 2.2010-2011年度华文学院优秀教师奖。

研究领域

汉语词汇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全球华语词典〉处理区域差异的成功与不足》,《辞书研究》,2013年第1期。 2.《面向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词语模定级、定量研究》,《海峡华文教学论丛》,2013年第1辑。 3.《基于汉语特征的词汇动态研究——〈汉语词汇论集〉》述评,《国际汉语学报》,2013年第4卷第1期。 4.《19世纪以来汉语词汇的演变研究 —〈150年间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成果简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浅析〈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例证的文化传播功能》,第一作者,《辞书研究》,2011年第4期。 6.《释义语言最接近口语的〈国音白话注学生词典〉》,《辞书研究》,2011年第1期。 7.《六种词汇学理念在近现代早期语文词典中的实践》,《南方语言学》,2010年第1期。 8.《期待绚烂绽放:百年东北官话研究述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 9.《来自粤方言的超量级程度副词新成员“太过”》,《中国语文》,2007年第5期。 10.《从四种近代史料看现代汉语前期词汇新现象》,《学术研究》,2007年第2期。 11.《现代汉语词语近代寻源——兼谈近代史料的语言学价值》,《宁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2.《释义元语言·语义框架·语义场·对比分析——谈高级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几个问题》,《学术交流》, 2005年第8期。 13.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定位、体系建构及教师素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7期。 14.《当代汉语新词语语素的表义关系考察》,《华南师大学报》,2005年第5期。 15.《当代新词语对汉语语素系统的影响》,《暨南学报》,2005年第1期。 16.《当代汉语新词语带来的同义词竞争》,《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7.《“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8.《当代汉语新词语的词长考察》,《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4期。 19.《东南方言语法对普通话的影响四种》,第一作者,《语言研究》,2004年第4期。 20.《当代汉语新词语造词方法的考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1.《新词语的词源研究概述》,《辞书研究》,2003年第2期。 22.《〈现代汉语词典〉兼类多义词义项的分合及词性表现》,论文集《辞书修订与创新》,2003年商务印书 馆。 23.《官话方言特征词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方言词为例》,《语文研究》,2003年第1期。 24.《东南方言语法对普通话的影响四种》,《语言研究》,2004年第4期。 25.《享用不尽的“套餐”》,《2002年第11期》。 26.《林荫道与林阴道》,《语言文字周报》,2002年9月11日总第968号。 27.《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整理和研究述评》,《汉语学报》,2002年总第3期。 28.《论多义词语法属性的地位与作用——兼论分立义项的语法标准》,《辞书研究》,2001年第5期。 29.《拓展词汇理论,倡导计量研究——“第三届现代汉语词汇学研讨会”概观》,《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 30.《“长”字新释》,《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4期。 31.《汉语的去声与四声别义》,《松辽学刊》,1998年第4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