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曾毅平

个人简介

曾毅平,男,江西人,文学博士;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推广中心主任 学术兴趣:1.修辞理论与应用:侧重当代新修辞现象描写和方法论,主张加强基于语料库和真实社会事件话语修辞的实证性研究。2.语体与语言风格学:从类型化语境、功能、言语表征关联角度,研究语言材料的语体分化。3.客家方言语法。4.新词新语与语言时尚现象。5.国际中文教育与华文教育:侧重于汉语国际化、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国际华文教师职业能力认证研究、华侨华人族裔语言文化教育。 教育背景 学历教育 暨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方言学方向获博士学位,导师李如龙教授 暨南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修辞学、风格学方向获硕士学位,导师黎运汉教授 赣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 江西宁都中等师范学校毕业 继续教育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旁听言语障碍治疗、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 暨南大学师资科计算机应用课程、英语口语课程 江西赣州地区教育学院地理学大专班在职进修 主要经历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历任副教授、教授(2004);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1)、博士生导师(2011);应用语言学系(2001)及华文教育系(2005)创系主任,对外汉语系及应用语言学系联合总支首任负责人(主持工作);副院长(2003)。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8);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1999)、博士生导师(2008);兼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中文系副系主任(2000)、《暨南学报》特约编辑,《暨南大学研究生学报》副主编。 江西省石城县高中、初中地理教师,小学语文教师。 教学工作 研究生招生专业方向 博士生:华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语体与语用方向、修辞学方向,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汉语应用方向。 硕士生:华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语体与语言风格学方向、海外华语研究与华文教学专业华文教育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修辞与词汇方向。 所授课程 博士生:功能语言研究、语体学研究、华文教育专题、语言文学研究方法专题。 硕士生:修辞学理论、修辞学史、语体与语言风格研究,语音学(新加坡)、汉语修辞及其教学法(美国)、汉语文体写作及其教学法(美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专题(台湾)、华语词汇及语法研究(台湾)、华语语用研究(台湾)、汉语概论(新加坡、英国、意大利)、中国的语言(境内外)、区域汉语教学研究(境内外)、语言文学研究方法(日本)。 本科生:语言学理论与方法、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修辞、公共关系语言学、汉语交际(留学生)、Chinese101\102(美国)。 台湾师范大学开放式课程:迈向顶尖大学计划之台湾师范大学远距离华语师资培训《发展多元华语教学策略暨师资培训模式:针对不同国家地区之华语教师课程研究》专访系列视频:(1)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2)修辞学与大众传播语言;(3)何谓语体?(4)语体理论在华语教材编写中的应用;(5)方言与华语文教学的关系;(6)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之重要性;(7)师资培训项目之建议;(8)华语课程的开发与教学。 交流合作 受聘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台中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学学系,任客座教授。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Eau Claire)任教。在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新加坡、日本、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国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短期授课。受国务院侨办派遣,在意大利、英国、加拿大、印尼等国开展华文教师培训。 科研项目 个人主持项目: 1.现代汉语辞格语料库建设研究(11BYYY090),201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2.60年来对外汉语教材词汇更替研究(10YJA740009),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3.《华文教师证书》考试题库建设研究(侨文函[2014]54号),2014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重大项目。 4.《中文》(澳大利亚高中版)(侨文函[2014]70号),2014国务院侨办华文教材研发项目。 5.《海外华文教师培训教程》修订(侨文函[2017]354号),2017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招标项目。 6、汉语-东南亚小语种华文教育高级管理人员双语双文化培训研究,2015教育部、外交部和财政部“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项目。 7、境外设教学点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2020JGXM013),2020 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8.留学生汉语交际中的社会角色认知与言语得体性研究(02SJA740002),2002年度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9.面向印度尼西亚的汉语师资培训现状、内容、方式、策略研究(NOTCFL20021202),2002国家汉办汉语教学国际合作项目。 10.当代汉语新词新语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04CQBYB0011),2004国务院侨办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11.华文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及专业技能培养研究(51012709),2007暨南大学第九批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 12.汉语修辞学方法论(603001),1998暨南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参与研究项目: 1.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97JD740001),1997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主持人李如龙教授); 2.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200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邵敬敏教授); 3.粤中片客家方言的全面调查与综合研究(02SJC74001),2002年度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温昌衍教授)。 4.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及华文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粤教高[2005]167号)(主持人贾益民教授,2005年第三批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 5.汉语新媒体语篇的互文性研究(09YJA740029),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郑庆君教授) 6.华文教师证书认证标准研究,2010年国务院侨办委托项目(主持人贾益民教授) 要著作 1.《公关言语艺术》: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版,独立完成,17万字。 2.《修辞与社会语用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独立完成,30万字。 3.《公关语言学》(增订本):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版,合作。 4.《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版,合作,个人4万字。 5.《艺术语言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版,合作,个人8万字。 6.《修辞·语体· 风格》: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主编、参著。 7.《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与探索第二辑》: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版,副主编。 8.《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与探索第三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版,副主编。 9.《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参著。 10.《修辞学论文集(第13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主编。 11.《两岸华文教师论坛文集(第1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合作主编。 12.《海峡华文教学论丛(第1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主编。 13.《海峡华文教学论丛(第2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主编。 14.《海峡华文教学论丛(第3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主编。 15.《海外华文师资培训教程》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主编。 16.《华语修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主编、参著。 17.《华文教育研究》(第1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主编。 18.《华文教育研究》(第2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主编。 19.《华文教育研究》(第3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主编。 20.《中文》(澳大利亚高中适用)全套23册,含主教材、教师用书、练习册,国务院侨办委托编写,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 21.《清心望远:贺黎运汉教授九秩华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合作主编。 22.主编国务院侨办《华文教师证书》培训教材一套6本:主教材《汉语基础知识研读》《华文教学法》《中华文化研修》及习题集3册,湖南教育出版社2020年。 学术演讲 1.《汉语国际传播的形势与印度尼西亚的华文教学》,江汉大学人文学院,2006年11月23日; 2.《汉语热与汉语的国际传播》,五邑大学文学院,2007年6月15日; 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意识》,美国加州中国语言教学研究中心,2008年1月20日; 4.《语言材料的语体分化》,台湾师范大学华研所,2009年5月18日; 5.《语体与对外汉语教学》,台湾台北市立教育大学,2009年5月18日; 6.《国别化词表对华语词汇的吸收》,澳大利亚中文教育促进会,2009年11月30日; 7.《略论对外汉语教学国别化教材词表的研制》,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2009年12月19日。 8.《华语文教学略说》:台湾铭传大学士林校区,2010年3月27日; 9.《修辞的民族性与留学生汉语使用的得体性》:台湾中央大学语言中心,2010年4月9日; 10.《汉语修辞与对外汉语教学》,台湾师范大学应用华语文学系,2010年4月11日; 11.《略论修辞学视角的对外汉语教学》,台湾铭传大学华语文教育学系,2010年4月11日; 12.《对外华语文教材编写的语体观》,台湾逢甲大学,2010年5月10日; 13.《语言的国际需求与汉语的历史机缘》,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2010年5月10日; 14.《语言国际化与汉语的国际传播》,台北大学,2010年5月11日; 15.《论跨文化公共关系中的言语交际》,台北大学,2010年5月11日; 16.《汉语国际化与世界汉语教学》,台湾嘉义大学中文系,2010年5月11日; 17.《广义修辞观及其研究形态》,台湾嘉义大学中文系,2010年5月12日; 18.《语言教学与文化差异》,台湾明道大学中文系,2010年5月26日; 19.《华语文教学与修辞》,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2010年5月28日; 20.《国际需求迅速增长中的对外华语文教学合作》,台湾政治大学华语文教学中心,华语文博士、硕士学程,2010年6月15日; 21.《大陆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台湾大学国际华语研习所,2010年6月15日; 22.《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2010年10月28日; 23.《修辞的多重属性及其研究形态》,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12月13日; 24.《汉语国际化与对外汉语专业建设》,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12月13日; 25.《语言研究的语体视角》,台湾铭传大学华语文教学学系,2011年4月25日; 26.《华语文教材编写的语体观》,台湾铭传大学华语文教学系,2011年4月25日; 27.《华语文教材中的语体问题与语体分布的合理性》,台湾中原大学应用华语文学系,2011年4月26日; 28.《汉语国际化论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6月20日; 29.《现代汉语辞格语料库建设刍议》,中国修辞学会丹东年会大会报告,2011年10月15日; 30.《从欧洲语言国际化看当代汉语的播衍》,肇庆学院文学院,2012年4月18日; 31.《30多年来商务汉语教材语体词更替研究》,美国马里兰大学,2012年11月12日; 32.《重大灾难报道主流媒体话语修辞研究》,中国修辞学会义乌年会大会报告,2012年11月25日; 33.《汉语国际化论略》,福建师范大学名师讲堂,2013年4月8日; 34.《略论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的研制》,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2013年4月8日; 35.《汉语国际化:英语、法语及世界语的国际传播给汉语的启示》,湛江师范学院2013年11月22日; 36.《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人文性》,台中教育大学,2014年1月17日; 37.《成人高阶汉语的教学目标:汉语表达的得体性》,美国国防语言学院,2015年4月9日; 38.《华文教师职业能力认证设计与试测分析》,美国加州中文教学研究中心、全美中小学中文教师协会第五届中文教学论坛特邀报告,2015年4月11日。 39.《澳大利亚Heritage Chinese的选词、建模与分级》,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2015年9月10日。 40.《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评估与测试》,海南师范大学,2016年2月24日。 41.《国际华文教师职业能力认证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7月9日。 42.《国际汉语教材编写的语体观》,五邑大学,2016年12月16日。 43.《汉语国际化的双轮驱动——官方和民间的合力》,台湾中原大学,2017年3月6日。 44.《东南亚国别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运用与教学——以印尼、泰国、菲律宾为例》,台湾中原大学,2017年3月7日。 45.《修辞现象的多角度分析》,台湾师范大学,2017年3月7日。 46.《多语接触、多元文化与菲律宾的汉语教学》,台湾逢甲大学2017年3月16日。 47.《略论外族学习者汉语使用的得体性》,台湾暨南国际大学,2017年3月19日。 48.《两岸华语文教学之观察与对比》,台中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学系,2017年5月11日。 49.《汉语与印尼语日常交际用语的文化差异》,台湾开南大学2017年5月15日。 50.《海外华文教育的语言生态》,台湾大学,2017年5月16日。 51.《从论文表述问题谈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类型、方法与设计》,台中教育大学,2017年5月21日。 52.《语言风格与修辞》,台中科技大学,2017年5月22日。 53.《修辞对语境因素的适应与调控》,台北大学,2017年5月26日。 54.《两岸词汇差异与对外华语文教学》,台北大学,2017年5月26日。 55.《海外华文教师职业能力认证的设计与实施》,台北教育大学,2017年5月26日。 56.《职场汉语教学大有可为》,台东大学,2017年6月5日。 57.《海外华文教育发展新探》,台中科技大学,2017年6月10日。 58.《海外华文教育的生态伦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2017年8月5日。 59.《汉语国际化中的公共关系修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修辞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第7届国家及机构形象修辞研讨会大会报告,2017年10月21日。 60.《汉语教学本土化内涵论析》,厦门大学,2017国际汉语教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年会大会主题报告,2017年11月4日。 61.《生态视角的华语变异与传播》,福建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名师讲堂”,2017年11月15日。 62.《略论职场汉语教学》,复旦大学“复旦中文百年讲坛”之“当代修辞学的多元阐释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望道修辞学论坛”,2017年11月18日。 63.《趋势与挑战:华文教育发展浅析》,四川省教育厅、中国侨联“四川省华文教育研究联盟成立会”主旨报告,2017年11月29日。 64.《汉语国际教育动态论析》,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4月4日。 65.《汉语国际化的舆论场与汉教修辞》,深圳大学,2018年5月28日。 66.《海外华文教育的性质、功能与多模态发展》,中国海洋大学“海大人文讲坛”2018年7月5日。 67.《海外华文教育发展要义:和谐与脱敏》,鲁东大学文学院,2019年6月2日。 68.《汉语学习词典的语体转换》,第十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第十三届语体风格学研讨会大会报告,云南红河学院,2019年7月13日, 69.《多语接触、多元文化与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文学院学术讲座 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建设十周年发展论坛,2019年9月13日。 70.《一带一路与职场汉语教学》,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文学院学术讲座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建设十周年发展论坛,2019年9月14日。 71.《场域制导下的职场汉语教学》,华侨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香港华语二语教研学会、广州五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届职场汉语教学研讨会(线上)”特邀报告,2020年8月14日。 获奖情况 1.2010年8月《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的语体观》获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10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创新论文奖; 2.2010年2月多层次多类型的海外华文师资培养获第6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证书号20100130,第2获奖人)。 3.2004年9月获暨南大学第二届优秀教学管理奖; 4.2003年6月语言学概论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获暨南大学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1997年7月《公关言语艺术》获中南修辞学会学术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6.1995年7月《略论跨文化的公关言语》获中南修辞学会学术论文一等奖; 7.1994年12月《现代修辞学:由潜科学到显科学的跃升》获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1991-1993年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8.1989年12月《浅论无标情绪语的艺术修辞美》获中南修辞学会学术论文二等奖。

研究领域

修辞学;方言学;语体与语言风格学;国际中文教育;华文教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方言学研究: 1.《扬雄〈方言〉的当代阐释》:《暨南大学研究生学报》1996年第1期。 2.《略论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学术研究》1997年第4期,广州;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8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专题卡片《语言文字学》摘要转载。 3.《方言的共时考察与历时考察》:载《方言与共同语》,香港和平图书海峰出版社1997。 4.《石城(龙岗)方言的体》:载《客家方言研究》,李如龙、周日健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5.《石城(龙岗)方言的起始、接续、经历、已然体》:《语文研究》1998年第3期,山西。 6.《石城(龙岗)方言的处置句》:《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与探索第二辑》,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7.《石城(龙岗)方言的介词》:载《介词》,李如龙、张双庆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8.《石城(龙岗)方言的指代形式》:《方言》2001年第3期,北京。 9.《石城(龙岗)方言的结构助词》:载《汉语方言研究文集》,李如龙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0.《石城(龙岗)客话常见名词词缀》:《方言》2003年第2期,北京。 11.《石城(龙岗)方言的被动句、双宾句、来去句、添字句》:载《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戴昭铭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修辞学研究: 12.《浅论无标情绪语的艺术修辞美》:《修辞学习》1990年第4期,上海。 13.《代词修辞术举隅》:《语文月刊》1990年第11-12期,广州。 14.《比喻新颖性的言语心理分析》:《暨南大学研究生学报》1990年第2期,广州。 15.《先秦修辞论说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赣州。 16.《现代修辞学:由潜科学到显科学的跃升》:《暨南大学研究生学报》199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9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7.《再论汉语修辞学的显科学化》:《暨南学报》1996年第1期,广州,收入中国修辞学会《汉语修辞学研究与应用》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 18.《时效性:近代汉语修辞研究的应有思路》:《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广州。 19.《论中国修辞学的潜显演进》:载《修辞语体风格》,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 20.《这个那个话讳饰》:《修辞学习》2000年第5、6期,上海。 21.《居然如此修辞》:《修辞学习》2002年第6期,上海。 22.《略论反问的否定功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与杜宝莲合作,广州。 23.《修辞学实证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修辞学习》2004年第3期,上海。 24.《修辞学应当加强实证研究》:陈汝东主编《修辞学论文集第八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25.《校园打油诗的修辞特点》:《修辞学习》2005年第3期,上海。 26.《比喻心理基础的数据表达》:夏中华主编《修辞学论文集第九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与朱晓文合作。 27.《略论社会真实事件的修辞学研究》:《暨南学报》2007年第5期,广州。 语体与语言风格学研究 28.《语言材料语体分化论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福州。 29.《语体仿拟浅说》:《中国语文》2001年第4期,北京。 30.《应用语体风格说略》:《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广州。 31.《口头语体风格例释》:《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与探索第三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32.《风格要素:语言风格的美感元素》:《修辞学习》2000年第4期,上海。 33.《论语言风格的美感元素》:中国修辞学会编,黎运汉、肖沛雄主编《迈向21世纪的修辞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34.《计算方法在汉语风格学研究中的应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与朱晓文合作,福州。 35.《报道语体与文艺语体疑问句的分布差异》:《汉语学习》2006年第5期,与李小凤合作,延边。 36.《报道语体与艺术语体中特指问的差异》:《修辞学习》2008年第3期,与李小凤合作,上海。 37.《汉语报纸报道语体有标记主位研究》:《暨南学报》2008年第3期,与李庆英合作,广州。 词汇与社会语用研究 38.《Web汉语料的智能抽取与词汇切分》:《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年6月,与陈展荣合作,北京。 39.《锁的新潮用法》:《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3期,北京。 40.《释酷》:《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2期,北京。 41.《说YOYO》:《语文建设》2003年第3期,北京。 42.《说拐点》:《语文建设》2004年第5期,北京。 43.《驴友色友及其社团方言词释略》:《暨南学报》2003年第5期,广州。 44.《时兴族群名称汇释》:《语文建设通讯》2006年第84期,香港。 45.《演艺圈里的替族词》:《修辞学习》2007年第1期,上海。 46.《当代保险业行话汇释》:《江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武汉。 47.《巴族公交新词汇释》:《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杭州。 48.《台湾特色称谓:X年级生》:《语文建设》2008年第1期,北京。 49.《奴字一族》:[澳门]《说鼎话人文》,九鼎传播出版,2008年9月。 50.《傣族谚语与傣族文化》:《暨南学报》2000年第4期,广州。 51.《语言时尚与语用建设》:《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青海。 52.《语言环境也是一种投资环境》:《暨南学报》1998年第1期,广州。 53.《作为投资环境的语言环境建设》,何自然主编《社会语用建设论文集》,1998。 54.《态势语在言语交际中的辅助作用》:《语文建设》1991年第10期,北京。 55.《略论跨文化的公关言语》:《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2期,北京。 56.《公关语言学的性质、对象、范围》:《走向善的循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57.《亚文化沟通中的公关言语》:《语文建设》1995年第7期,北京。 58.《论聆听》:中国修辞学会《修辞学论文集(六)》,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与黎运汉教授合作。 59.《两岸语言学术语差异》,《南方语言学第七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评论: 60.《语言风格教学论》:《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与探索第二辑》,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61.《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期,北京。 62.《语体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修辞学习》2009年第5期,上海,收入台湾中原大学《2008亚洲太平洋地区华语文教学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63.《影响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新造词语理解的三个因素》,《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2期(第二作者)。 64.《修辞的民族性与留学生汉语交际的得体性》,[台湾]《华文世界》105期,2010年7月。 65.《对外汉语中级阅读教材的语体分布》,中央大学第四届中/英文阅读教学研讨会论文,2009,台湾。《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2期(2012.6.20),广州。 66.《两岸对外汉语教学的融通与合作:暨南国际大学客座教授曾毅平先生访谈录》(周静琬采访稿),[台湾]《华文世界》106期,2012年12月,。 67.《论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的研制》,《江汉学术》2013年第4期(2013.7.12). 68.《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的性质、编制原则与思路》,《第二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会后论文集》,台北教育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华语中心,2013. 69.《汉语国际化论略》,《世界华文教育》2013年第2期,北京。 70.《社会心理修辞学:修辞研究新范式陈汝东〈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评介》,《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贵州。 71.《新加坡华语的变异与华文教学林万菁〈汉语研究与华文教学论集〉评介》:《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广州。 72.《理论与描写研究的丰硕成果浅论李熙宗先生的语体学研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荣休纪念文丛李熙宗卷《掇沉珠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上海。 73.《立足专业人才培养,建设语言学基础理论课——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语言学概论教学改革小型研讨会综述》,《暨南学报》,2000年4月增刊教学研究论文专辑。 74.《明确方向,抓住机遇,切实推进应用语言学学科内涵建设——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研讨专家意见纪要》,《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75.《修辞理论修辞现象修辞教学——两岸三地修辞学研究与教学学术研讨会综述》:《修辞学习》2007年第2期,上海。 76.《学科融通视角下的修辞研究——中国修辞学会2009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修辞学习》,2009年第6期,与刘媛媛合作。 77.《多学科交融中的修辞学》,《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6日,与刘媛媛合作; 78.《华语文教学的实践精神与人文情怀:第二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学术研讨总结报告》,[台湾]《华文世界》第110期,2012年12月; 79.《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研究——华文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1期,与朱庆洪合作; 80.《当前语体与语言风格的阐释、描写、应用研究——第十届语体风格学学术研讨会综述》,《当代修辞学》,2015年第2期,与李琳合作; 81.《略论多层次、多类型的东南亚华文师资培养》,《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4期,厦门; 82.《国际汉语教育动向略说》,台湾《华文世界》2016年6月,总第117期,台北。 83.《<华文教师证书>之创新与特色》,台湾《华文世界》2017年6月,总第119期,台北,姚兰专访稿。 84.《海外华文教育发展新探》,台湾《语文教育学报》第3期,2017年12月,台中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学系出版。 85.《论领域变体性质的职场汉语教学》,《当代修辞学》2018年第1期,上海。 86.《培养华文师资力量 推进华教“三化”建设——曾毅平教授谈<华文教师证书>的研发与颁行》,《世界华文教育》2018年第1期,盛继艳专访稿。 87.《理论探新与社会应用——黎运汉先生的语体学研究》,载《清心望远——贺黎运汉教授九秩华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 88.《海外华文教育的生态环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年第6期。 89.《海外华文媒体国内近40年研究述评》,《海外华文教育》,2019年第4期,第二作者。 语言学随笔 1.《巧舌》 《公共关系》1990年第5期 2.《为什么说普通话有音乐美》 《汉语拼音报》1990年9月18日 3.《语言风格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语言美》1990年12月10日 4.《言语交际的要件:把握视点》 《现代交际》1991年第1期 5.《说服一术迂回包抄》 《公共关系》1991年第1期 6.《修辞要瞻前顾后》 《读写月报》1991年第4期 7.《公关语言学的PR效应(一)(二)》 《北京公关报》1991第3738期 8.《从词汇意义谈姑娘与姑妈》 《澳门日报》1992年4月12日 9.《马的称谓与语言遗迹》 《澳门日报》1992年4月26日 10.《对偶漫说》 《澳门日报》1992年6月21日 11.《交际用语要合语体》  《澳门日报》1993年10月24日 12.《追龙严打复关谈缩略语》 《澳门日报》1993年11月21日 13.《缩略语要避免歧义》 《澳门日报》1993年12月19日 14.《语音语汇语法体态语》 《澳门日报》1994年1月 15.《说官腔》 原载《澳门日报》1994年,澳门中国语文学会学报《语丛》1994年1-2期转载。 16.《妙笔生花:商品译名有术》 《澳门日报》1994年2月27日 17.《即席而起 高谈阔论》 《澳门日报》1994年3月13日 18.《对日交往中的语言文化问题》 《澳门日报》1994年6月 19.《那个说法十分那个》 《澳门日报》1994年7月 20.《布置任务的言语艺术》 《公关时报》1994年8月20日 21.《涉外公关言语与文化接轨》 《公关时报》1994年8月20日 22.《语言的药用价值》 《澳门日报》1995年1月 23.《倾听: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行为科学》1995年第1期 24.《招牌命名术》 《澳门日报》1995年2月 25.《当你和英美人士交谈时》 《演讲与口才》1995年第3期; 26.《慎用方言词》 《澳门日报》1995年4月9日 27.《略说倒喻》 《澳门日报》1995年4月23日 28.《给公关语言定位》 《公共关系导报》1994年11月24日 29.《且说古语今用》 《澳门日报》1995年 30.《谈词汇的时代色彩》 《澳门日报》1995年11月 31.《广告:语出惊人在创意》 《行为科学》1996年第1期 32.《给广告人提个醒:别忘了社会效益》 人民日报社《市场报》1996年3月9日 33.《移情与文化溶入》 《现代交际》1996年第5期 34.《约定俗成与刷新论成语在广告中的应用》 《广东商报》1996年7月13日 35.《再聚首:为着华语文之传扬》,[台湾]《华文世界》第102期,2008年12月 3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台湾]《华文世界》第112期,2013年12月

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六届学位委员会“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汉语国际传播分会常务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台中教育大学等校客座教授,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渤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汉语方言中心研究员;学术刊物《中国修辞》(中国修辞学会)、《国际修辞学研究》(北京大学)、《海外华文教育》(厦门大学)、《国际汉语学报》(厦门大学)、《世界华文教学》(华侨大学)、《世界华文教育年鉴》(华侨大学)、《中文》(台湾)编委;新加坡《华文学刊》国际审稿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