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茂林

个人简介

王茂林,河北,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1987.9-1989. 7 河北省沧州教育学院英语系 1992.9-1995.7 天津师范大学英语系攻读硕士学位 2000.9-2003.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攻读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7-1987.9 河北省沧县官厅中学 1989.7-1992.9 河北省沧县杜林中学 1995.7-2000.9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外语部教研室主任 2003.9-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参与课题 主持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汉语自然话语语调研究”。 主持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北方方言区及粤方言区学生英语辅音丛发音的对比实验研究”。 参与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Encarta英汉双解大词典”。 主要著作 《汉语自然话语韵律模式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国外境外国际会议和校外学术演讲 1.The development of a Chinese learner corpus,《Oriental COCOSDA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eech Database and Assessments》,澳门 2.The temporal effect of speaking rate, focus and prosody in Chinese,《2012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ISCSLP 2012》,香港。 2. 获奖情况 暨南大学优秀教师,2009.

研究领域

语音学、汉语国际教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解说式广播话语之间断分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 An Analysis of Pitch in Chinese Spontaneous Speech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onal Aspects of Languages: Emphasis on Tone Languages》 2004(北京) 3.音系学的时长理论,《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2期 4.留学生“比”字句习得的考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5.声调和语调研究的新成果——PENTA模型,《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6.汉语自然话语韵律组块的优选论分析,《暨南学报》,2005年 第4期 7.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分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8.加强文科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暨南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 9.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三合元音韵母偏误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 10.广州话与北京话鼻音分布的优选论分析,《当代语言学》,2007年第1期。 11.汉语浊塞音声母清化的优选论分析,《兰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2.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暨南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 13.比较标记理论及其应用,《暨南学报》,CSSCI,2007年第2期,第1作者。 14.优选论的最新发展——比较标记理论,《外国语》,2007年第3期 15.留学生动词重叠式使用情况浅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4期。 16.声调的下移与降阶,《山东外语教学》,2008年第1期 17.汉语自然对话音高研究,《声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8.How Syllables Group in Chinese,《第六届中文口语语言处理国际会议》,2008 19.中国学习者英语词中塞音发音分析,《现代外语》,2009年第2期。 20.音系学重音理论简述,《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期。 21.Organizing syllables into groups-Evidence from F0 and duration patterns in Mandarin,《Journal of Phonetics》,SSCI收录期刊,2009年第4期,第2作者。 22.两阳粤语阳江话几个辅音的语音学研究,《粤语研究》,2009年第4、5期 23.Downstep in High-Low Sequences in Chinese,《第七届中文口语语言处理国际会议》,2010 。 24.汉语双音节词VCV序列协同发音,《清华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11年第9期。 25.普通话与马来西亚华语单元音比较,《语言研究》,2011年第4期。 26.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nscription of Chinese Intonation,《Oriental COCOSDA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eech Database and Assessments》,2011。 27.印尼、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元音韵母发音分析,《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4期 28.The Effect of Prosodic Boundaries on Vowel /a/ and Stop Consonants,《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2011。 29.《音系范域:共性与背离》评介,《当代语言学》,2012年第1期 30.吴宗济先生在汉语“区别特征”方面的研究,《吴宗济先生纪念文集》,2011年7月 31.增城(石滩)粤语的a和A,《南方语言学》,第4辑,2012 32.汉语口语与朗读话语陈述句音高比较,《声学学报》,2012第4期 33.A study on intensity of disyllabic words in Chine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ments in Computing Technology》,2013年第1期。 34.A study on intensity of disyllabic words in Chine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ments in Computing Technology》,2013年第1期。 35.The Coarticulatory Effect of Bi-syllabic Words in Chine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2013年第2期。 36.The Effect of Anticipatory Coariticulation in VCV Sequences in Chine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Inventions》,2013年第2卷第12期 37.An Acoustic Study on Focus in Chinese: The Variation of Intensity,《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710, p 608-612, 2013 38.The effect of focus on the realization of intensity in Chinese,《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39.The Carry-over Vowel-to-Vowel Coariticulation of Disyllabic Words in Chine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onte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2013年第7卷 40.汉语自然话语的音高下倾,《中文信息学报》,2013年第27卷第6期

学术兼职

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声学基础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