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丁雪欢

个人简介

丁雪欢,女,湖南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现代汉语语法方向,导师:邢福义教授)。 中山大学文学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对外汉语方向,导师:周小兵教授)。 工作经历 1993—2007年,汕头大学文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2007---至今,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 参与课题 1.国家哲社规划项目对外汉语语法点学习难度、顺序及偏误研究(05BYY030),排名第二。结项良好。 2.广东省哲社规划项目汉语疑问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08J-05),主持人。结项优秀。 3.广州市哲社规划项目东南亚留学生汉语着的习得过程及学习策略研究(09Y34),主持人。结项。 4. 国务院侨办项目:《中文》(初中版)教材编写,主要参加者。结项。 5. 国务院侨办项目:华文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主要参加者。结项。 6. 国务院侨办重大项目:《华文教师证书》考试题库建设,主要参加者。在研。 主要著作 1. 《汉语疑问句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2. 《中文》(初中版)主教材6册(参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3. 《中文》(初中版)教师用书6册(参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4. 《中文》(初中版)练习6册共12本(参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5. 《七彩华文》6册(供外国人汉语读物),(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6.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撰写其中一章),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 7. 《Chinese Word List for Lexicary》(参编),Pro Lingua,Publishers。 国外境外国际会议和校外学术演讲 参加并发表论文的主要国际学术研讨会: 1. 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 2. 第九届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 3. 第六届对外汉语学术研讨会 4. 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学术研讨会 5. 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 6. 第十一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2014年台湾) 7. 汉语语法研究与习得--句法和语义国际研讨会(2015年法国)

研究领域

汉语习得;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语法;方言语法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印尼、泰国学生连字句习得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3年第4期。 2. 外国留学生汉语疑问句习得中的偏误与策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年第2期。 3. 湖南沅江话中的两种体标记得来和来得,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4. 东南亚留学生动态助词着的学习策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第6期。(与喻迎春合作) 5.《中文》(初中版)的编写理念与特色,《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作者之一) 6. 留学生是非问疑问标记及疑问功能习得过程的个案研究,《汉语学习》2009年第6期。 7. 留学生疑问代词的习得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6期。 8. 留学生汉语正反问句习得中的选择偏向及其制约因素,《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4期。 9. 时间副词一时的三类语法意义,《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第3期。 10. 湖南沅江话持续/进行体的表达形式,《汕头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1. 什么X不X(的)格式的否定意义及功能 《北方论丛》2007年第3期。 12. 从认知视角看整个+N与全+N,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疑问句早期习得的个案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2期。 14. 留学生疑问代词句法位习得顺序考察, 《汉语学习》2006年第5期。 15. 初中级留学生是非问的分布特征与发展过程,《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3期。 16. 母语和二语习得过程/顺序的差异性及其原因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2期。 17. 只能只好比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第1期。 18. 中介语多变性的表现层次,《海外华文教育》2005年第2期 19. 沅江话中起的意义及语法功能, 《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0. 新词浮出水面浮出水面的背后, 《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4年第2期。 21. 湖南沅江话中的语缀“几”和“子”, 《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2. 炒作一词的意义 , 《辞书研究》2003年第4期。 23.偏偏和反而语法意义的异同, 《汉语学报》2002年第2期。 24. 湖南沅江话中的一种动词重叠结构, 《方言》2001年第2期。 25. 谈词语的语法教学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6.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特点, 《广州华苑》2000年第2期。 27. 沅江话中的动宾补结构 , 《汕头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8. 连字句肯定式与否定式之间的互转 《语文研究》1998年第3期。 29. 谈现代汉语教材的更新, 《汕头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30. 语言运用中连字句肯定式与否定式的选择,《语文研究》1995年第4期 31.连字句的逆反性考察, 《语文研究》1994年第3期。 32. 指人名词充当主语的名词性谓语句, 《汕头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33. 湖南沅江话中又与普通话中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增刊。 34.东南亚留学生对“着”使用条件的认知及其习得过程,《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3期(与曹莉敏合作)。 被转载或收录的论文: 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疑问句早期习得的个案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 2 对零起点生汉语疑问句习得的个案研究,《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 高级阶段疑问句的习得重点和教学重点,《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4. 初中级留学生问句连用现象考察,《第六届对外汉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5. 高级阶段印尼留学生汉语“着”的习得,《海峡华文教学论丛第1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与周真真合作)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