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闫庆霞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1994.9.—1998.7. 就读于山西财经大学经济法学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8.9.—2001.7. 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诉讼法学专业民事诉讼法学方向,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1.9—2004.6. 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诉讼法学专业民事诉讼法学方向,获法学博士学位;  2010.8.—2011.6. 于美国福特汉姆大学法学院访问学习。  工作经历:  2004.7.—今 就职于暨南大学法学院。  主要著作:  学术专著《当事人民事诉讼主张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13年9月版;  学术专著《法院调解制度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承担课题:  A 主持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民事诉讼请求研究”,2015.10-2018.9;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主张研究”,2010.12-2013.12;  暨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从渊源和流变中读懂民法——罗马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16.1-2016.12。  B 参与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委托研究项目“《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建议稿)》”(2015);  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委托研究项目“大数据挖掘业务及用户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风险防范研究”(2014-2015);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委托研究项目“广州路内停车管理法律模式研究”(2015);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托研究项目“广州市博物馆条例立法咨询研究”(2016-2017);  司法部中青年项目“家事裁判制度研究”(2006-2008);  广东省社科一般项目“诉讼主张及其证明理论研究”(2006-2008)。

研究领域

民事程序法、民法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胜诉权辨析”,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1期; “人民调解前置制度之反思¾¾以民事程序选择权为讨论的出发点”,载《法学家》,2007年第3期;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程序冲突及解决”,载《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3期; “中日诉讼外调解制度比较”,载《暨南学报》,2006年第4期; “司法权对诉讼外调解的意义”,载《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事实主张”,载《法治论坛》,2012年第4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我国调解制度之重新考量”,载《诉讼法学研究》第九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6月版; “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界定”,载《法治论坛》第6辑,花城出版社2007年6月版; “论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的关系架构”,载《暨南大学法学评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7月版。

学术兼职

社会职务: 暨南大学“广东省地方立法咨询与服务基地”成员; 暨南“地方立法与法治卓越智库”成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