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爱梅

个人简介

李爱梅,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组组长,暨南大学“双百”杰出人才,出版专业著作5部,在国内外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和负责完成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6项省部级项目。获得2007年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11年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学者,2017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等多项省部级荣誉,以及10多项暨南大学校级以上荣誉。在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 主持国家级及广东省重大科研项目情况(按时间倒序排序,仅列出国家级,其余略) 1.广东省自然科学重大项目:互联网环境的信息超载对决策行为的影响机理及脑机制研究(项目号:2017A030308013),在研,主持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1087),“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和前瞻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2016/1-2019/12,49.3万,在研,主持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1101),幸福的体验效用与非理性经济决策行为研究——基于金钱与时间的分析视角,2013-2016,58万,已顺利结题,主持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871054),基于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的投资者风险决策行为研究,2009/1-2011/12,22万,已顺利结题,主持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1029),认知偏差与非理性经济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2006.1-2008.12,17万,已顺利结题,共同主持人。 学术著作 1、组织行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 2、心理账户与非理性经济行为决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 3、员工激励与企业创富,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1月 4、公共危机心理——SARS个案(合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 5、SARS心理综合症防治手册(副主编),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6、公共危机事件的自我防护(副主编),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学术奖励(仅列出省部级奖励,其余略) 1、李爱梅等,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与情绪标签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研究,广东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7年; 2、李爱梅,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学者奖,2016年4月; 3、刘红艳,李爱梅等,不同促销方式对产品购买决策的影响——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视角的研究,广东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4; 4、李爱梅,凌文铨,幸福感的“五心”层级模型建构,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 5、李爱梅,心理账户与非理性经济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07年;

研究领域

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Sun H.L., Li A. M*., Li B.,&Wang H.X.(2018).“Pain is forgotten where gain follows:”The masking effect of positive outcomes on emotionalsuffering.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1(3),178-186. 2、Guanxing Xiong, X. T. Wang* ,Aimei Li*.(2018).Leave or Stay as a Risky Choice:Effects of Salary Reference Pointsand Anchors on Turnover Intenti.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5):686 3、XiaoTian Wang*, Aimei Li *, Pei Liu ,Ming Rao*.(201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Detachment and Employee Well-Being: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Discrepant Time Allocation at Work.Frontiers in Psychology.9(12):2426 4.Bin Li, Aimei Li#, Xiaotian Wang &Yunsong Hou.(2016).The money buffer effect in China: A higher income cannot make you much happier but might allow you to worry les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7:234.doi: 10.3389/fpsyg.2016.00234 5.Fangjun Li, Aimei Li # , and Yu Zhu.(2016).Employee Work Experience, Locomotion, and Voice Behavior.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44(12) 6.Sun, H-Y., Li, A-M. #*, Chen, S., Zhao, D., Rao, L-L., Liang Z-Y., & Li, S. * (2015). Pain now or later: An outgrowth account of pain-minimization.PLOS ONE.(3) DOI:10.1371/journal.pone.0119320 7.Li, Xiaoshu; *Sun, Yan; Li, Aimei.(2013)Future Thoughts on Boundary Height and Perceived Enclosure,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116(1):118-121 8. 周蕾,李爱梅,张磊,李纾*,梁竹苑*.(2019).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的过程比较:以确定效应和即刻效应为例.心理学报 9、李爱梅*,王海侠*,孙海龙,熊冠星,杨韶丽.(2018).“长计远虑”的助推效应:怀孕与环境跨期决策.心理学报.50(8):858-867 10.李爱梅*,彭元,熊冠星.(2015).孕妇更长计远虑?——怀孕对女性跨期决策偏好的影响.心理学报.47(11):1360-1370 11.李爱梅*,王笑天,熊冠星,李斌,凌文铨.(2015).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路径模型”探讨——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视角.心理学报.47(5):624-636 12.李爱梅*,李 斌,许 华,李伏岭,张耀辉,梁竹苑.(2014).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与情绪标签对消费决策行为的影响.心理学报.46(7): 976−986. 13.刘红艳, 李爱梅*,王海忠,卫海英.(2012).不同促销方式对产品购买决策的影响——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视角的研究.心理学报.44(8): 1100−1113. 14.孙海龙,*邢强,李爱梅.(2017).嵌套范式下视空工作记忆对基于规则类别学习的影响.心理科学.40(1),44-50 15.李爱梅*,田婕,李连奇.(2011).“易得性启发式”与决策框架对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心理科学.34(4):920-924. 16.孙海龙,邢强,李爱梅*.(2017).工作记忆对知觉类别学习的影响:问题与构想.心理科学进展.25(3):424-430 17.王笑天,李爱梅*,吴伟炯,孙海龙,熊冠星.(2017).工作时间长真的不快乐吗?异质性视角下工作时间对幸福感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25(1):180-189 18.李爱梅*,李欣,熊冠星,孙海龙,谭磊.(2016).去焦点化提升体验幸福的积极意义及心理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4(11):1802-1810 19.谭飞,李爱梅*,孙海龙,侯芬.(2016).聚焦“缺失”对当下幸福体验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24(10):1544-1550 20.李爱梅*,孙海龙,熊冠星,王笑天,李斌.(2016).“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和前瞻行为的影响及其认知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4(6):874-884 21.李爱梅*,谭磊,孙海龙,熊冠星,潘集阳.(2016).睡眠剥夺影响风险决策的双系统模型探讨.心理科学进展.24(5):804-814 22.李爱梅*,荣恺兮,高结怡,谭飞,彭元.(2015).“时间定价”:概念、后果与心理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3(10):1679-1687 23.李爱梅*,高结怡,彭元,夏萤,陈晓曦.(2015).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适应的不对称性及其机制探讨.心理科学进展.23(4):632-642 24.马学谦,王虹,熊冠星,王笑天,颜亮,李爱梅*.(2015).领导的消极情绪对员工绩效的积极作用.心理科学进展.23(11):1991-2000 25.李爱梅*,颜亮,王笑天,马学谦,李方君.(2015).时间压力的双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3(9):1627-1636 26.李爱梅*,李晓萍,高结怡,彭元,夏萤.(2015).追求积极情绪可能导致消极后果及其机制探讨.心理科学进展.23(6):979-989 27.李爱梅*, 彭 元, 李 斌, 凌文辁.(2014).金钱概念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决策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2(5):845–856. 28.李爱梅*, 赵丹,熊冠星,谭飞,王笑天,凌文辁.(2014).等待是一种折磨?等待时间知觉及其导致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心理科学进展.22(11):1679–1690. 29.熊冠星,李爱梅*,王晓田.(2014).基于三参照点理论的薪酬差距与离职决策的分析.心理科学进展.22(9):1363–1371. 30.李爱梅*,华涛,高文.(2013).辱虐管理研究的“特征-过程-结果”理论框架.心理科学进展.21(11):1901-1912. 31.李爱梅*, 鹿凡凡.(2013).幸福的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行为的偏差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21(6):1059–1070. 32.李爱梅*, 郝玫,李理,凌文辁.(2012).消费者决策分析的新视角:双通道心理账户理论.心理科学进展.20(11):1709–1717. 33.王笑天,李爱梅*,熊冠星,孙海龙.(2016).制造业一线员工的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及链式调节机制研究.管理学报.13(8):1191-1198 34.肖晨洁,李爱梅*,王海侠,孙海龙,熊冠星.(2018).夜不成寐,日不能作:组织成员晚间睡眠不足对日间工作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外国经济与管理.40(10):94-106 35.李爱梅*,陈春霞,孙海龙,熊冠星,肖晨洁.(2017).提升消费者体验的故事营销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39(12):127-139 36.刘楠,李爱梅*,丁浩,孙海龙.(2017).“多多益善”还是“过犹不及”?——选择超载与消费者决策行为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39(9):70-82 37.李爱梅*,罗莹,李斌.(2016).“金钱启动”让人理性还是非理性?——金钱启动与消费者行为决策.外国经济与管理.38(6):100-112 38.李爱梅*,刘楠,孙海龙,熊冠星.(2016).“内隐人格理论”与消费者决策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38(9):38-50 39.李爱梅*,夏萤,高结怡,荣恺兮,王虹.下班后能否从工作中解脱?——员工心理脱离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研究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37(2):59-68 40.李爱梅*, 鹿凡凡.(2014).心理账户的心理预算机制探讨.统计与决策,2014,8:50-53.

学术兼职

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2016),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心理学分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人才开发与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美国管理学会会员和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同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同行评审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