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曾一果

个人简介

曾一果,文学博士,江苏盱眙人。现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新媒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博士学位;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暨南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第三层次”人才。 主要成果如下: 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19ZDA269)”(首席专家)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都市文化生产的媒介实践研究(19FXWA002)”(项目主持人) 3.主持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亚文化传播机制与引导研究”子课题“网络亚文化的后果批判”(子课题负责人) 4.完成2014年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研究”(14FXW008)(项目主持人) 5.主持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项目“国产影视动画传播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育研究”(GD1747)(项目主持人) 6.主持2016年江苏省“333工程”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研究(BRA2016434)(项目主持人) 主要获奖情况 1.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9年),获奖专著:《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研究》,学习出版社2017年版。 2.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4届),获奖专著:《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5届),获奖专著:《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研究》,学习出版社2017年版。 4.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获奖专著:《想象城市:改革开放30年来大众媒介的“城市叙事”》。 5.第三届“飞天奖”电视剧论文评选理论奖二等奖,获奖论文:《重建乡村社会的希望与危机——由<乡村爱情>系列故事谈起》。 6.《中国传媒文化百年史》获得了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12届“学会奖”一等奖(专著类)。 著作出版情况 1.曾一果:《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研究》,学习出版社2017年版。 2.曾一果、许静波:《中国传媒文化百年史》(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该成果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3.曾一果:《媒介文化理论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曾一果:《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5.曾一果:《媒介文化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6.曾一果:《恶搞文化:反叛与颠覆》,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媒介文化研究、城市传播研究、影视文化研究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批判理论、文化工业与媒体发展》,《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年第1期。 2.《过去的现实主义》,《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 3.《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中的城乡关系》,《文学评论》2007年第6期。 4.《关于上海的“现代性想象”》,《文学评论》2010年第2期。 5.《论一种文学的“城市叙述史”》,《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 6.《市井风情里的“世俗人生”-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苏州书写”》,《文学评论》2015年第2期。 7.《全球想象与传统的再生产》,《文艺研究》2011年第4期。 8.《去殖民化与本土意识的媒介建构》,《文艺研究》2012年第5期。 9.《抵抗与臣服-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新媒体数字短片》,《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2期 10.《观念、结构与表征: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三种解读模式》,《国际新闻界》2009年10期 11.《重建批判的媒介文化理论》,《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3期 12.《现代性的渴望-媒介叙事中的“上海形象”》,《国际新闻界》2010年10期 13.《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与再造传统》,《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8期 14.《老北京与新北京:改革以来大众媒介的北京形象》,《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8期。 15.《“世俗神话”的建构与瓦解》,《现代传播》2010年第3期。 16.《平民乌托邦神话-对电视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的批判性解读》,《现代传播》2011年12期。 17.《“符号民主”与中产阶级趣味的建构》,《现代传播》2013年第10期。 18.《再现与遮蔽:<远方的家——边疆行>的“边疆景观”》,《现代传播》2014年第9期。 19.《新媒介环境下电视剧观看模式转变的批判性思考》,《现代传播》2017年第1期。 20.《记忆、询唤和文化认同:论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媒介仪式”》,《现代传播》2019年第3期。 21.《意识形态的“缝合”:后意识形态社会语境下“昆山反杀案”的批判性思考》,《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1期。 22.《由陌生人社会回归熟人社会:微信中的新圈子文化》,《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1期。 23.曾一果:《科幻景观与新媒介技术的想象力》,《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8期。 23.《“怀旧”的城市诗学——关于“苏州形象”的影像建构》,《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24.《从怀旧到后怀旧——关于苏州城市形象片的文化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25.《符号的戏讥-网络恶稿的社会表达与文化治理》,《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12期 26.《重建乡村社会的希望与危机》,《中国电视》2012年第7期 27.《与你同行的时代》,《中国电视》2019年第1期。 28.《全球化语境下新都市电影的“城市想象”》,《文化研究》集刊第33辑,2018年。 29.《网络女主播的身体表演与社会交流》,《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1期 30.《后现代媒介文化批判的三个价值纬度》,《深圳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学术兼职

兼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兼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常州大学、安徽大学、吉林技术师范学院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英国切斯特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访问学者。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